搜索
 

九江岳飞的第二故乡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岳飞(1103-1142),宋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县)人。他是南宋著名的抗金将领,伟大的民族英雄。他的精忠报国、至纯至孝,是中华民族精魂的代表。他气吞山河的《满江红》,激励着一代代后人;声名远播的岳家拳代代相传,延续至今。

岳飞的家乡是相州汤阴,但是北宋灭亡以来,金人占据了中原,汤阴已经不再是宋朝的国土。北宋灭亡后,岳飞再也没有回过汤阴。岳飞屯兵江州前后有五年时间,又因为母亲赐葬在庐山,便在江州安家,还把汤阴的族人也一起接过来住,后代子孙也居住在这里。所以,九江就成了他的第二故乡。

岳飞屯兵江州

江州地处长江中下游末端,是兵家必争之地。建炎四年(1130)冬,李成带着好几万人,占据了江淮地区的六七个州郡。绍兴元年(1131)正月,江州城被包围百日后,终于沦陷,李成进驻江州。这年,岳飞被任命为江淮招讨副使,跟随张俊讨伐李成等,先后平定了江州、洪州、筠州、鄂州等地方。张俊奏报朝廷,岳飞功属第一。绍兴二年(1132),岳飞被授予中卫大夫、武安君承宣使,在七月份率领部队驻扎在江州。这是岳飞第一次屯兵江州。

绍兴三年(1133),岳飞平定吉(今吉安)、虔(今赣州)地区的农民起义军后,名声大振。朝廷任命岳飞为镇南军承宣使、江南西路舒蕲州制置使,岳飞继续屯兵江州。朝廷每月划拨十二万二千余缗钱,一万四千五百余斛米,供做岳飞部队的军费和粮饷。岳飞坐拥两万三千精兵屯戍江州,形成长江防线的四大重镇。这是岳飞第二次屯兵江州。

岳飞屯兵江州期间,加紧训练士兵。他将自己的生平所学与战场上的拼杀相结合,总结出一套内容丰富的拳术,被后人称为“岳家武功”。岳家武功,诞生于战场,专为士兵作战杀敌而创,质实古朴,沉实稳健,短小精悍,力猛劲刚,发力完整,一招一式都讲究实用,不追求花架与外形的美观。由于岳家军与金兵打仗百战百胜,金人流传“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评语,表达对岳家军的敬畏。岳飞死后,岳家武功在继承中发展创新,成为现在的岳家拳。

今天,在九江民间仍然有很多人在学习岳家拳,由老辈人传授的岳家拳,内容包括:一字拳、三门桩、四门架、五法、六合、八法、梅花、十八锤、马步手等套路;也含岳家独特的功力练习,如抄板、木对、沙袋、抓包和拜圆等;还包括岳家散手,气功和点穴等功夫。岳家拳的发展,以九江市为主,在周边的湖北、安徽、浙江等地广泛流传。这是岳飞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岳飞驻军江州后,家属也都迁到九江来。为了安置随军人员,稳定军心,岳飞在庐山西北麓地区修建房舍、购置田产。

岳母赐葬江州

绍兴六年(1136),岳飞屯军襄阳,准备全力北伐时,母亲姚太夫人病逝于鄂州军营。岳飞三日不进水米,非常悲伤。岳飞从20岁入伍从军,发誓要尽忠报国,母亲妻儿留在汤阴,饱受国破家亡之苦。在岳飞驻兵宜兴的时候,先后18次派人去找他的母亲,找到后一直将老母供养在军中。姚太夫人从中原到军营,已经身患重病。岳飞常年忙于打仗,但是只要有片刻闲暇,他就会去母亲那里嘘寒问暖。遇到出兵情况,岳飞必定严格叮嘱家人,要尽心照顾老母亲。

为了安葬母亲,岳飞向朝廷请求守孝三年。朝廷还没有批复,岳飞先解除兵权,带着家属,和岳云光脚扶护灵柩,从鄂州沿着长江而下,回江州安葬。宋高宗赐葬德化县白鹤乡株岭山。岳飞结庐住在母亲墓旁,朝夕恸哭。

此前,高宗一直想给岳飞建造府邸,岳飞极力推辞说:“北虏未灭,何以家为?”母亲葬后,为了守祖茔,岳飞便在江州城内安家。《九江府志》载,高宗曾经赐酒给岳飞,岳飞命人把酒注入岳公井中,与将士共饮。宋乾道六年(1170)在岳王旧宅址上建岳忠武王庙(在今庾亮南路柴瑱宾馆附近),明清时期又重修此庙,后年久失修。1938年日军侵占九江时,将其全部拆毁,改为操练场。浔阳江边有岳师门(在今浔阳楼),当年岳家军出征和凯旋,都要经过此门。明高植《岳师门诗》记:莫须有事不堪论,戮力中原直覆盆。宋室河山何处是?浔城传说岳师门。

岳飞将从汤阴来的北方族人聚居在庐山西北麓的赛阳镇,并在此地购置田地数顷、房屋数间,供养族人。岳飞在此处修建别业,后称作“岳氏名园”。赛阳背山临水,又临近古驿道,交通便利,易守难攻,后形成有名的岳家市。

此后,因宋高宗与秦桧等人一味向金人称藩议和,岳飞愤而向朝廷请求解除兵权,曾多次回到庐山东林寺旁为母亲守孝。在江州的日子里,他与当时东林寺的住持慧海结下深缘,二人谈禅论法,酬唱诗文,来往密切。朝廷在赐岳飞母亲荣国太夫人时,赐号慧海佛心禅师。

岳嗣多居江州

绍兴十二年(1142)腊月二十九,“天下除夕忙辞岁,岳家年关逢忌辰”令人血泪交织。伟大的民族英雄岳飞,长子岳云和部将张宪被高宗和秦桧等卖国贼阴谋杀害。

岳飞死后,岳氏一族被流放岭南。岳飞年幼的四子岳震和五子岳霆被人带到江北的杨梅岭(今湖北黄梅县),改姓鄂。而那些聚居在赛阳不到几年的北方族人,也奔走他乡。岳雷和他的妻子温氏死在流放地。

1162年,宋孝宗即位,岳飞得到平反,后封“鄂王”,追赠谥号“武穆”。发配到岭南的李夫人等人,除岳雷夫妇长眠那里,其余人几经波折,经由潭州(今长沙),最终回到九江。朝廷找寻岳飞后人,予以录用。岳飞的产业大多数都在江州,他的长孙岳甫在隆兴元年(1164)向朝廷上书,请求归还祖父生前在江州置办的产业,朝廷全部批准。据岳飞孙子岳珂编的《鄂国金佗续编》载,岳飞在江州有田产788亩,有地产206亩,水磨5所,房廊、草瓦屋共498间;岳家市有地基和屋宇共290间。

此后,岳飞的儿子岳震和岳霆住在江北的黄梅,从岭南回来的李夫人及子孙都居住在江州。宋淳熙二年(1175),李夫人病逝,孝宗赐葬在庐山白鹤乡太阳山麓。明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叛乱,攻破九江,烧杀掳掠,居民逃散,岳氏子孙全部逃离,从此九江岳氏再也没有聚居群落。这次叛乱后,连李夫人的墓地,都被村民侵占,诉讼不断,一直到清乾隆五年(1740)巡道李耕云、知府施廷翰等在墓区内勘复建碑,才得以解决。

岳飞在江州,功勋著,威名盛;母亲和妻子的墓均在江州;既有房子,又有产业。岳飞将其作为第二故乡,毋庸置疑。岳飞的孙子岳珂,曾多次称九江为“乡邦”“吾乡”。岳霆的后裔把九江作为发祥地和户籍地。一直到今天,岳飞后裔都把九江作为自己的家乡,每年清明,来九江扫岳母墓和岳妻李夫人墓的后代子孙非常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