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安石的美梦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王安石有一首诗,名《后元丰行》,全诗内容是:“歌元丰,十日五日一雨风。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复多稌,龙骨长干挂梁梠。鲥鱼出网蔽洲渚,荻笋肥甘胜牛乳。百钱可得酒斗许,虽非社日长闻鼓。吴儿踏歌女起舞,但道快乐无所苦。老翁堑水西南流,杨柳中间杙小舟。乘兴欹眠过白下,逢人欢笑得无愁。”

“水秧绵绵复多稌”,“稌”即糯谷。糯谷在当时主要用来酿酒,但亩产量不高。这句的意思是因为风调雨顺,因为朝廷的政策措施也非常好,收成好,老百姓的生活富足,不担心饿肚子,自然追求生活享受,于是用许多田种低产出的糯谷,以谷酿酒,或自饮,或售与他人饮用。反之,吃饭都成问题,当然要种产量高的作物,还种什么糯谷呢?

插一句:历史上,如果遇到灾年,朝廷、政府甚至颁发禁令,禁止将粮食用于酿酒。以茅台酒为例,尽管此前也有一点名气,却并不是什么高档货,实际是平民用酒,因物美价廉而大受欢迎,但每逢灾年就会被限产、停产。也不一定能节省下多少粮食,只是显示全社会团结起来、共克时艰,精神意义重大。已经发生了大饥荒,朝廷、政府、官员反而勒令扩大酒水的生产,消耗用于救命的粮食,那就是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开路,没有了正常人的情感,不知羞耻。

说回诗篇。我简单翻译一下:元丰年间,风调雨顺,经济繁荣,民生幸福。百姓生活惬意,不仅物资生活好,荻笋肥甘,鲥鱼鲜美,有酒佐餐,且休息时间多,纵然不是祭祀的日子,大家也常常聚在一起歌舞娱乐。

这首诗,与其说是对现实生活的记录,不如说是描述了政治家王安石的美梦。即改革是为了什么?为了天下苍生的生活幸福。其他种种,如强兵、增强财政实力等,地位皆在此之下。

实现天下苍生的生活幸福,首先要依靠天下苍生的勤劳。天下苍生怎么可能不勤劳呢?风调雨顺或者是大自然对于天下苍生的厚待,然而,在此前提下,天下苍生努力工作才是经济繁荣、民生幸福的保证。“麦行千里不见土,连山没云皆种黍”“水秧绵绵”等,本就是天下苍生勤劳的结果与证明。绝不能将经济繁荣、民生幸福视为朝廷、政府、官员的恩赐。但朝廷、政府、官员一定要以天下苍生的生活幸福为念,以实现其为目标,以实现其为责任。

民生幸福的最直接体现是闲暇时间多。工作使生活成为可能,但生活的终极目的不在于工作,而在于愉悦。鼓声中,“吴儿踏歌女起舞”,便是释放生命的活力,实现生活的愉悦。

为此,必须轻徭薄赋、藏富于民。轻徭薄赋的前提是朝廷、政府不折腾,不今天划一个圈修艮岳园林、明天画一个圈搞别的劳什子,辅之以节用,以降低财政支出规模,避免其膨胀为全社会养不起的财政。没有轻徭薄赋,就不可能有“百钱可得酒斗许”。反之,酒中包含的税多了,彼时的民众大约就只剩下了苦中作乐地打趣:小二哥,洒家喉咙里痒得厉害,且沽大半壶税来压压。

也不要胡乱干预天下苍生的自由选择。譬如,不搞什么“以粮为纲”,不划种种红线,相信百姓之所以种植许多糯谷,确是因为粮食供应充足,且民众越是生活富足,越是对生活品质的要求更高。交由市场调节,一定会形成平衡。而朝廷、政府、官员妄加干预,只会制造出人为的稀缺,导致供应紧张、价格高昂。

如是种种,不展开论述。

早年读到这首诗,我就觉得温暖。对于王安石改革,现在有许多争论,我个人亦觉得他的许多改革措施天真、空泛、荒唐。但我一直对这首诗留有印象,对王安石本人抱有好感,便是出于这一股温暖。

抚今追昔,我们的社会运行目标是不是也该明确为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日均工作时间缩短了多少、家庭完整的程度提高了多少、爸爸妈妈有没有充足的时间陪孩子玩耍以及看着他们入睡、平民百姓得大病去大城市里看名医的可能性提高了多少……并有针对性地采取相应措施、推动相关政策的落实。这些生命中最本质的东西,才是构建伟大社会的真正基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