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的1978年底,党组织调任我到中共湖口县委工作。
到任后,我也与湖口县历届县委县政府同志一样,密切关注湖口建桥有关信息,总想尽早在湖口建造一座大桥。
湖口建桥,谈何容易。不仅所需资金数以亿计,而且计划、立项、设计、施工,都必须报经中央、省有关部门批准,远非一县之力所能及。湖口县从1957年开始汽车轮渡,到上世纪末发展到日渡汽车流量1500辆次,人流量2000人次。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大潮涌动,物流人流发展迅猛,湖口成为必经之地。一遇天气变化,两岸车流绵延十数公里,成为突出的问题。湖口架桥,人心所向,大势所趋,势在必行。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中共江西省委省政府在已建成昌九高速公路之后,构思新建九景高速公路,并与国家G56杭(浙江杭州)瑞(云南瑞丽)高速公路接轨。湖口建大桥的机遇终于来了,湖口特大桥必将成为九景乃至杭瑞高速公路必不可少的工程。
1988年开始,省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对新建鄱阳湖大桥进行可行性研究。1993年7月,时任省长吴官正和时任副省长兼计委主任黄智权专程由景德镇赴湖口。确定湖口大桥由省计委和省交通厅申报国家计委批准立项。并由省交通设计院地勘设计所进行技术勘测和施工图纸设计。1994年秋,设计图纸出来以后,在湖口县召开“审定扩大初步设计会议”。如前所述,大桥初址位于异常复杂的地质环境之处,部分同志产生换址设想。后省交通设计勘探人员千方百计克服困难,湖口县委县政府有关负责同志积极争取,才确定在现址。
省交通设计院地勘设计所副所长刘军林是鄱阳湖大桥最早的勘探人员之一。他说,鄱阳湖大桥桥址的勘探,是所遇到的最困难项目。水下无处不是溶洞,有厚达三、四十米的淤泥。从泥中常会挖出古木船残骸和古代兵器。因此桥址勘探工作长达四年之久。
1994年11月8日,九景高速公路九湖段、湖口大桥、九江金三角立交桥奠基仪式在九江木家垅举行。省领导毛致用、吴官正、朱治宏、卢秀珍、舒圣佑及九、景两市部分领导出席了会议。黄智权主持会议,舒圣佑、戚善宏、殷国光分别讲了话,本人也出席了这次会议。
湖口大桥实际上是在1997年12月正式动工的。设计施工图纸出来以后,启动项目招标程序。最后确定:桥梁主跨由交通部第二公路工程局,副跨由中铁大桥局第五工程处,引桥由黑龙江公路桥梁建设总公司分段中标承建。这些施工单位都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中有的承建过湘黔铁路特大桥。
实践证明,这些施工单位都是非常出色的。面对异常复杂困难的施工地质地理环境,他们采取新科技新技术一一解决。其一,主河槽岩溶密布,桩基成孔难。85%的桩基都遇溶洞,深度4—5米、30米不等,最深达76米。面对现实,设计、施工单位适时调整思路。当得知主桥桥塔墩基下只有一块20平方米相对完整的基石时,将原设计的“对等塔”调整为“不对等塔”(即子母塔)。高塔设计为130.25米,低塔设计为106.75米,斜拉索76对152根。其二,主桥址地质松软,均为软弱松散冲积层、厚度达19米。他们采用“大直径”钢筋混凝土灌注桩法施工。其中东塔基础灌注桩直径4米,西塔基础灌注桩直径5米,嵌岩深度均为7米。其三,桩径加大后,存在改变截面积的风险,他们采用“冻结法”技术作业。即用人工制冷的方法,把土壤中的水分冻结成冰,形成冻土层。设计冻结温度为-37.6℃,冻结深度5~23米,冻结壁厚1.83米。其四,施工期间遭遇1998、1999两年特大洪水,造成不少困难。他们克服重重困难,于2000年6月28日,湖口大桥已经合龙。省长舒圣佑转交了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邹家华手书“湖口大桥”桥名题字,最初定名为“湖口大桥”。
与大桥配套并同时建设施工的还有雁列山隧道。由于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使南北总长为2000米的隧道分别建成东1号(737.6米)、东2号(901米)、西1号(739.6米)、西2号(897米)四个独立的隧道。单洞净宽10.25米,净高7.425米,最大开挖跨度12.6米。也为全省最长的公路隧道。在整个工程构思、立项、勘探、设计、论证、施工过程中,中共湖口县委、县人民政府提供了非常优质的服务。他们与设计施工单位保持密切的联系。以至于最后,湖口县委将大桥五处副处长高兴泽同志作为优秀科技人员向中共九江市委推荐。
从1997年12月至2000年11月,历时三年,建成了一座东起湖口县城雁列山,西至原九江县新港镇的狮子山,四车道预应力钢筋混凝土高低塔双索面斜拉大桥。属九景高速公路的一座特大桥,亦称“江西公路第一桥”。大桥由桥梁主跨、副跨和引桥三部分组成,全长3799米,总布孔89个。其中引桥1653米,布55孔,孔跨30米;主跨646米(含桥头墩),布4孔,孔跨分别为65米、123米、318米、130米;副跨1500米,布30孔,孔跨50米。大桥桥面宽25.1米,主桥斜拉桥段为27.5米。其中行车道2×11.05米,中央分隔带宽2米,两侧防撞栏宽2×0.5米。设计车速为100千米/小时,设计日车流量为5000辆。设计洪水频率为300年一遇,布三级航道孔4个。借用伟人毛泽东《水调歌头·游泳》中的一句诗词:“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2000年11月18日,九景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次日,我即乘车从九江到湖口贵垅老家一趟,历时28分钟。我感慨万千,当年上学遇风要花两天,如今只要28分钟。二者的位置没有变,其间的距离也没有变,但其间的时空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由此可见,现代交通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何等的重要啊!
湖口大桥通车后两年的2002年6月,到湖口视察的原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提示:“湖口大桥”更名为“鄱阳湖大桥”是否更名副其实呢?获得了大家的赞同。于是再请邹家华同志题写“鄱阳湖大桥”为名,此后更名为“鄱阳湖大桥”。
九景高速公路和鄱阳湖大桥通车以后,进一步改善了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及投资环境条件,促使一大批企业相继到沿线地区投资发展。仅以湖口县为例,大桥通车之前,每年也能引进一家或数家企业,但都为投资数十万元、数百万元、数千万元的企业。大桥通车之后,每年招商引进企业7家、9家、12家、14家不等,但都为投资亿元以上的大项目。如九江客商顾国祥投资2.5亿元的康达公司;福建客商陈家旺投资5.7亿元的钢铁公司;浙江龙达集团投资30亿元的黏胶项目;江铜投资50亿元铅锌冶炼;江西攀森投资50亿元镍粒合金;中国神华投资300亿元新能源等等。大大促进了湖口县的国民经济向前迈了一大步,逐步进入全市乃至全省的先进行列。2007年10月,湖口县国税收入首次突破亿元大关,全年入库税金收入达1.3亿元,占全县财政收入的53%。2008年2月14日,湖口县获2007年度九江市县域经济综合考评第一名,工业经济、农业经济单项考评第一名。2008年3月25日,湖口县在南昌召开全省2007年度“六大考评体系”总结表彰大会上,获县级工业经济考核第一名,获财政收入三年翻番奖。2009年2月26日,湖口县被评为全省“投资环境十佳县”。2010年2月26日,湖口县在九江市经济目标管理考评表彰大会上,获得2009年度目标管理考评综合第一和工业、城建、财政、招商四个单项第一。
“鄱阳湖大桥”已经历十八周年超负荷运行,实践证明设计、施工质量是不错的。如果说还有什么不足之处,那就是设计太保守了。当时设计日车流量为5000辆,建成后实际日车流量很快就达到20000辆。很可能当时资金有限。事后我才了解到,九景高速公路的资金是到1996年5月2日才落实的。其中亚行贷款1.5亿美元,当时折合人民币12.457亿元。交通部补助8.304亿元人民币,江西省自筹11.136亿元人民币,合计31.897亿元人民币。其中“鄱阳湖大桥”花去4.26亿元人民币,雁列山隧道花去1.3亿元人民币。由此可见,“鄱阳湖大桥”既是改革开放的产物,也是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今后还必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