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江经济带、打造区域率先发展战略高地,在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建设等硬实力的基础上,九江要实施积极、开放、有效的人才政策,不断提高人才待遇和创新人才服务,持续增强人才归属感,引天下英才而聚之,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人才是第一资源,是一个地方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创新活动中最为活跃、最为积极的因素。近年来,九江人才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横向比较,无论是体制机制,还是环境氛围,九江人才政策相对滞后,人才吸引力有限。
时下,城市人才竞争也已悄然升级“换档”,从当初的拼待遇、硬件、实力,“扬升”为如今的拼环境、平台、愿景。提升城市软实力,增加人才归属感,应以情感投入为基础,辅之以人性化、多样化的“店小二”式精准服务。在政治上要关怀人才,如进一步加强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工作;在工作上要支持人才,如大力实施“双百双千”人才工程;在生活上要关心人才,如充分保障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意愿……主动为人才“搭好台”“铺好路”“服好务”,以“价值有体现、生活有尊严和劳动有体面”给予他们沉甸甸的荣誉感、认同感、存在感,必会望旆来归、群贤毕至。
云不同的城市,拥有不同资源禀赋、体制机制和发展平台等基础条件,对人才需求也不尽相同。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优势,如杭州的互联网、上海的金融和武汉的交通等;当然,也会有自己的劣势,如经济欠发达、工业基础薄弱和产业结构单一等。招才引贤,各城市要发挥自身优势,不能一窝蜂地抄袭模仿,不能只图“眼球效应”,不能陷入同质化竞争的恶性循环。政策有“温度”,城市才会有吸引力,而这“温度”不是靠“钱”就能砸出来的,也不是仅靠降低“门槛”就能一蹴而就的,要充分考虑城市综合承载力,不然可能会事与愿违,甚至搞出一些“南辕北辙”的事情来。素有东方“日内瓦”美誉的九江,拥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厚重的人文底蕴和科学的规划蓝图等优势,但也存在经济实力不强、产业规模较小和科技水平偏低等劣势。建设百亿企业、聚集千亿产业、发展万亿沿江经济带,九江应引进和培育一批与“5+1”千亿产业集群密切相关的人才,如石油化工、现代纺织、电子电器、新材料和新能源等人才,既要引进一批开拓进取的创新创业人才团队,又要培育大量技艺高超的技能人才,方可为“九江工业重点产业链建成价值链,形成新的增长极”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千秋基业,人才为本。人才是一个地区、一个城市最核心的竞争力。九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大力实施人才强工兴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良好效果,人才队伍规模不断壮大、人才综合素质不断提升、人才当量密度不断提高。但是,横向比也存在人才队伍“大而不强”、人才特长“杂而不精”、人才政策“推而不优”等问题,特别是具有较强创新创业能力的领军人才和人才团队稀缺。
为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九江史上力度最大、含金量最高、覆盖面最广的人才新政30条,涵盖了从最顶尖到最基础的人才,囊括了从生活补贴到项目资金等举措,细化了从休假疗养到子女入学等服务举措。本着“于法周延、于事简便”的操作原则,目前40个配套文件已悉数出台,充分展示了九江求贤若渴、广纳贤才的坚定决心和果敢行动。
政策利好,落实为要。面对“前有标兵,后有追兵”的人才竞争态势,九江唯有秉承“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求常住、但求常来,不求所在、但求所为”的理念,坚持以创新能力、质量、贡献为导向,坚决打破户籍、身份、学历、人事关系等制约,坚定“子规夜半犹啼血,不信东风唤不回”的毅力,敞开“泰山不让土壤,河海不择细流”的胸怀,不断创新完善人才集聚模式,持续健全完善人才培育机制,充分发挥创新创业平台集聚作用,全面优化人才服务保障机制,才能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作者单位:市委人才办)-->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