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径公园里一张获世界吉尼斯纪录的巨型枫叶拼图被全国媒体转载“刷屏”,蓼南乡湖滩上成片粉红的蓼子花海惊艳着八方游客……从山上到山下,从山南到山北,移步换景,点线结合,相连成片,庐山的美在四季绽放。核心景区持续提标提质、沿山乡镇不断向核心景区看齐、沿湖中部乡镇逐渐向沿山看齐的优化环境的氛围日益浓厚,乡村“脏乱差”的面貌大为改观……思路决定出路,定位决定地位。庐山市设市以来,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及省、九江市各级精神,按照市委书记林彬杨对庐山市提出的推动项目落地见效、加速发展动能转换、建设特色旅游城市和打造秀美乡村的四点要求,坚定不移地将旅游产业发展摆在经济发展的首要位置来抓,不断推动庐山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
庐山市生态资源丰富,绿水青山是最具竞争力的品牌,也是实现高质量、跨越发展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我们将坚决贯彻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精神,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按照山上做精、山下做大的思路,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决心,埋头苦干,真抓实干,不断推动庐山高质量发展,为全市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庐山的力量……”九江市委常委、庐山市委书记杨健充满信心地告诉记者。
深化改革释放红利加快促进旅游发展
长江南岸鄱湖畔,拔地庐山风景妍。耸峙于鄱阳湖畔的庐山,自古就有“匡庐奇秀甲天下”的美誉,然而多年来的“一山多治”严重制约了庐山的发展。2016年5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庐山设市,5月30日,庐山市正式挂牌成立。自此,庐山进入新时代,山上山下一体融合,景区城区联动共营,大庐山迈出了坚实的改革步伐,奏响了转型发展的新乐章。
2017年底,庐山体制改革职能、机构、人员等全部整合到位,山上山下一体化发展不断深入,旅游“1+1>2”的效应不断显现。今年国庆旅游黄金周,庐山秋高气爽、阳光明媚,长假期间各景点人流如织,游客们观景、拍照,陶醉在庐山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中,10月1日至7日庐山市共接待游客140.12万人次,同比增长9.5%。
体制改革,谋定而后动。为进一步整合旅游资源、调整产业布局、优化旅游环境、提升景区品位,庐山市一张蓝图绘全域旅游“大格局”,通过全球招标,紧紧围绕庐山天下悠的品牌,牢牢抓住山城湖一体化及其辐射效应的优势,突显全季全域旅游的核心定位,融入了自然人文现代等多元因素,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了《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同时,有序平稳地开展了秀峰、桃花源、爱莲池、观音桥、太乙村等景区景点经营权清理工作,为实现“从资源到资产、资产到资本、资本到股份的转变”打好了基础。
庐山设市虽仅仅两年时间,但改革的效果已经初步显现。目前,河湖管护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试点工作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通过省级验收,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通过省级考核评估;荣获全省国有林场改革先进县市、江西省国地合作县级示范区;在全省率先开展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金融便民服务、率先实现医保结算一站式结算。
庐山市因改革而生,必将改革进行到底。这个年轻的城市,将乘着改革的东风,在机制体制改革领域,深化庐山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庐山深度融合及一体化,实现庐山发展“加速度”;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平稳、务实地推进党政机关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改革,做好自然资源登记试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在经济社会领域,将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石材、羽绒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在科技、环保、品牌上下功夫,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实现“老树发新枝”;在构建全域全季全业旅游格局的同时,着力丰富旅游业态、完善旅游产品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旅游的需要;着力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鼓励农业与旅游联姻,发展特色优势产业,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以创新、科技为引领,加速发展动能转换,不断壮大经济实力。
优化产业提升品质构建全域旅游格局
“太舒服了,7分钟就从山下的‘蒸笼’里‘飞’到山上的天然‘空调房’里。”乘庐山索道上山的黄先生兴奋地说。去年,采取了世界最先进、最安全的双承载单牵引三线循环索道的庐山索道顺利投入运营,从下站到山上最快速度只要七分钟,不仅有助于缓解山上车辆压力、开发庐山冬季旅游、挖掘景区容量潜力,同时对加强山江湖城联动,促进“大庐山、环庐山、泛庐山”旅游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庐山市以旅游立市,在一二三产发展上始终坚持以“旅游+”为引领,扎实开展“重大项目见效年”活动,通过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以大发展形成全域全季全业旅游大格局。
项目建设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引擎”,大项目大发展,小项目小发展,没项目就没发展。庐山市着眼稳增长强后劲,特别是重大旅游项目的引进和改造提升工程,稳步推进花径公园景观品质提升、庐山宗教博物馆、牯岭艺术小镇、海会特色小镇、南康古城规划设计、东牯岭石雕公园、归宗景区、温泉旅游转型升级、神州通油茶等项目和工作,同时,积极谋划并加快启动滨湖旅游大道、环庐山轻轨项目、汉阳峰-桃花源景区开发等项目建设,不断壮大旅游产业龙头,实现以点带面,加快全域旅游进程。
“作为九江本地人,这些东西我们都看过,但对于这些出处、来源,在这里可以获得更深层次了解。”九江市民周先生每年都要上庐山,在庐山石刻博物馆开放不久,他便前来进馆参观。今年,庐山市继续强攻大旅游,加紧出台大庐山旅游发展规划,庐山世界地质公园中评估初审通过;完成了女儿城环境综合整治提升(庐山观赏体验园)、交通索道上下站台通道景观提升、下站台停车场、正街沿线立面亮化和改造提升、地质博物馆等项目建设。为充分发挥旅游业的融合能力和辐射带动力,庐山市按照“旅游+”模式,加大旅游与农业、工业、服务业及文化、城建等行业部门的融合力度,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实现产业链条全域化。
(下转四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