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城门湖看不见足迹,但波浪依旧光华。
一
朗山水库的工地又热闹了起来。今天是大年初六,第一天上工,各村都接到了公社的通知,所有劳力都上朗山水库挑坝。黄瑞林天还没亮就动了身,从白合村走到朗山水库有一个多小时的路程,到坝上才天亮。儿子汉国出生才七个多月,爱人冬枝虽然请了假,可以不上坝,但每天要捡两百斤草才能记满工分,否则工分欠多了,今年又要成超支户,如果因此而少分了两担谷子,恐怕今年的日子比去年还要难过。他一边想着家里,一边挑着土。坝上红旗随风飘着,远处的庐山从晨雾中清透出来,日头照进沟谷,连山上的树和石头都看得清。正月天的风还有些刺骨,突然有两个女的挑着堂兜从他身旁一扭而过,那腰肢和扁担一起闪烁着。她们竟然都脱下了棉衣,只穿了一件青灯草绒夹袄,汗珠从她们光洁的颈脖子上冒了出来。黄瑞林认得,她们是杨柳村杨木匠家姊妹。杨家世代木匠,犹善木雕。据说祖上和永修雷发达家族一起到北京为永乐皇帝做过屋,故宫里有很多木雕构件就是城门杨家先人雕刻的。黄瑞林结婚时,在杨家定做了一套梁床花板,杨家也是黄家老亲,当时黄瑞林到过她们家,所以认得她们姊妹。
空担时,杨姐姐招呼道:“黄老表好,晚上回去,等俺们一路哈,今晚凉月落山早。”黄瑞林低着头答应着,正想找些话说,这时吃中饭的哨声响了。尽管今天上坝的每人多发了二两米,黄瑞林也没有多蒸饭,把每天三两九钱二的米蒸稀点,也可应付,省下来的二两米带回去,可以炖点粥给儿子汉国吃。
二
那几年,村里的粮食总是不够吃,田里的稗草往往比谷子长得还要密,但老百姓饿着肚子还是要把公粮交上去。好不容易挨到汉国上小学的年龄,爹妈终于松了一口气,因为他们看到了希望,儿子不会被饿死了。
从朗山水库往北直到长江,是一片扇形的低缓丘陵和洼地。当地传说朗山是通向东海的海眼,曾经有十八条龙从这个海眼里出来到长江喝水,龙走后,就形成了十八条带状凹地,土壤肥沃,易于耕作,历代城门人就生活在这些“垅”里。龙头所在地,地势更低,长江水汇入后就形成了城门湖。白合村所在地叫“十房垅”,朗山水库建成后,这里也能得到水库的灌溉。
有一天汉国放学,看见父亲把梁床上的花板都撬了下来,和许多旧书一起堆在门口,一把火烧了。汉国伤心地哭了一整夜,他是看着梁床上一块块精美的花板长大的,特别是“麒麟送子”、“状元游街”、“鲤鱼跳龙门”等这几块图案汉国非常喜欢,经常照着上面画了又画。在许多食不果腹的深夜,母亲总是唱着这些花板上的故事哄他困醒的。父亲安慰汉国说:“我们家是贫农,也冇得么事好值钱的东西,可惜你杨表叔家,连雕花的样板和模子都烧了。你金玉婶娘家是富农,她从娘家带来的银颈箍和银手箍都上交了呐。现在是新社会,你要努力学习新知识、新文化。”
三
白合村小学在汉国家对面的艮头上,过两条田埂就到了。教音乐的桂老师很喜欢汉国,因为汉国不仅嗓音纯正、音域广,而且歌曲一教就会,还特意来汉国家听汉国母亲唱山歌。那年小学成立“红小兵毛泽东思想宣传队”,汉国很快就成了宣传队的主力歌手,还到公社里参加了公开演出。汉国从小就爱听母亲唱歌,有时也跟着一起唱,不管是黄梅戏、城门山歌,还是革命题材的样板戏,母亲都爱唱,父亲还常常拉着二胡伴奏。在那个激情如火的岁月里,尽管许多人还吃不饱饭,但对汉国来说的确是一个处处有歌声人人有梦想的童年。
暑假时,农事最忙,汉国在家也帮祖母做些家务。突然听到邻居喊:“大婆婆,石桥村送公粮的队伍快来了。”汉国马上在井里打上两桶清水放在门口的大樟树下,并准备好两个舀水瓢。每年双抢后,石桥村的送粮队到公社都要在汉国家门口的大樟树下歇脚,祖母“大婆婆”总是用村里那口甘甜清凉的井水招呼他们,后来打水的事汉国主动承担起来,因为祖母常告诉他,为人在世要多做好事、善事。
四
中学要去白马上了,离家有半小时的路程。上午有四节课,比小学多了一节,下午仍然是两节课,一上学就发了五本新书。父亲给了他三块钱报名费,还买了一个黄书包,包盖上印着一个红彤彤的五角星,背带可以变长变短,比小学时用的灰色布袋子气魄多了,汉国很是新鲜了一阵子。
城门中学坐落在长岭艮上,紧邻白马寺旧址,面向庐山,背靠牛头山,城门湖像一条锦带绕过大城门口和小城门口,把长岭艮几乎包卷了起来,在发大水的年份,站在艮头上,往东往西都能看得见湖水,只有艮头上一条蜿蜒的公路朝南伸向远方,但老百姓都没有车,船仍然是城门人主要的交通工具和生活方式。冬天来临时,湖中的候鸟密集到随手扔块石头都能打到一只,到午后,学校上空大雁、天鹅等鸟儿排成各种阵势飞来飞去,鸟叫声和同学们放学的吵闹声加在一起,甚是聒噪。
走在放学路上,汉国才发现有很多小学同学没有升到中学就辍学了,特别是村里的女同学,都回家帮着做农活去了,因为那一年土地分到了户。一个课间,邻桌的韦思柳同学悄悄递给汉国一根油索,低声道:“我在屋里偷了一个鸡蛋来,换了两根。”那时鸡蛋八分钱一个,而一根油索要五分钱,难怪韦老三说话时眉眼间透着几分得意。汉国冷冷道:“这油索是我家炸的,你还是给刘细梅吃吧,她家穷,她爹说要让她回去放牛,不准备再上学了。”原来这两年上面政策有些松动,村里有人开始做些小本生意。汉国有两个妹妹和两个弟弟都在上小学,还有个小妹妹抱到外地一个远房亲戚家养了。为了生计,父亲黄瑞林在家开了个炸油索的小作坊,批发给邻近的小商贩,手头上有点活钱,渐渐日子也好过了些。
过了一个礼拜,刘细梅真的没回来上学。中午韦老三跟着汉国一起到食堂打饭,平时爱说爱笑的韦同学今天一句话也不做声。汉国拿出一斤饭票递过去说:“昨天刘细梅的妈妈提着一斤米到我家,说他女儿借了金兰村韦铁匠家老三一斤饭票,叫我帮忙还,我想班上只有你爹是打铁的,是你借的吧。”韦老三接过饭票,眼里滚出了一滴泪花,哽咽着说:“是我自愿给她的,她有几天中午没吃饭,我就悄悄给了她一斤饭票,没有让她还的。”
五
金兰村的罗会山同学也有一付好嗓音,有一年元旦,他和汉国在全校联欢会上合唱了那首《大海航行靠舵手》,老师和同学们都很夸赞,他们俩也成了好朋友。很快高一又开学了,在一次数学课上,刘正合老师说,下午音乐课改上数学课,汉国心里很是不爽。中饭时,会山同学也说把音乐课搞掉非常不好。回到教室,会山从口袋里摸出半支粉笔交给汉国,汉国就在黑板上写下了“反对智育第一”六个大字,并在下面签上了自己的名字,会山同学接着也签了名,后来班上有十几个同学都签了名字。当天下午的数学课当然没有上成,可音乐课也没上。班主任邓美瑛老师在班上训完话后把汉国叫到了办公室。邓老师铁青着脸,几分钟都没说话,汉国有些害怕了,靠着墙站着。“你不想考大学吗?”邓老师厉声问道,“现在国家恢复了高考制度,上一届我们学校高修庭、罗会林等都考取了大学。”汉国心里想,祖母曾说贫农的孩子当兵保卫国家是很有价值的事,参军还可以当司令,拿着驳壳枪,有警卫员跟着,多风光呀,难道一定要上大学吗?他虽是这样想着,但嘴里不敢答话。这时邓老师的声音忽然变得柔和起来,“汉国呀,你从初中起成绩在班上都是名列前茅,只要你端正态度,把心思放到考试科目上来,是一定能够考取大学的,回去好好反省一下,写一篇八百字的检讨书交上来。”
放学了,汉国低头走着,会山同学指了指校门口的公路,路上停着一辆绿色的解放牌卡车,班上新来的胡小琼同学裹紧裙子钻进了驾驶室,家住城门山铁矿边上的谭育山、田元珍等同学也迅捷地爬上了离地一米多高的车厢,汉国还想多看两眼,卡车一声汽笛,绝尘而去。罗同学说:“胡小琼是铁矿的,吃商品粮,只有吃商品粮的才能穿裙子,坐驾驶室。”汉国没有答话,罗会山看看周围没别人,压低声音,凑上去说:“我看她今天还穿了一双紫色的塑胶凉鞋。”说到这,他们不由自主地都低头看了看自己赤着的双脚,才相视一笑。汉国的鞋子都是母亲亲手纳的布底鞋,这季节汉国是舍不得穿的,况且早晨还下了点雨。此时汉国心情很复杂,他知道考上大学就是国家的人,吃商品粮,再也不会担心饿肚子了。在快到公社的分岔路口,罗同学迎着日头往湖边堤坝方向走,汉国健步朝太阳升起的方向白合村走去。
六
十月的乡村一片金黄,学校也放了两天秋假,老师们也都回家割谷了。汉国已是庄稼好手,扶犁套耙,插秧割谷,样样都会,个子也冲到了将近一米八,一百二十多斤两箩谷子挑起来行走如飞。父亲黄瑞林心里也很矛盾,前几天学校聂校长特意找到他,说汉国是个考大学的好苗子,希望家里头也能做做汉国的工作。“你是准备考大学还是回来和我一起做庄稼?”父亲边撘谷边问,见汉国没有答应,黄瑞林放缓声调说:“如果你在屋里做庄稼,我就把屋门口的大樟树斫一棵,给你打一堂嫁妆,俺屋尽管穷,有嫁妆,别个屋就愿意把女儿许给你。”听到这里,汉国气得一下涨红了脸,脑门上的青筋都鼓得老高,一把谷子还没撘了,就甩到禾盆里,“我考不上大学,也不能斫樟树。”说完眼泪夺眶而出,奔到田边,赤着泥巴脚跑回了家。母亲正低头割谷,也不知发生了啥,伸直腰,用袖子擦了一把脸上的汗,回头愤愤道:“瑞林呐,你短他做么事,你知道他有和你一样的犟驴脾气。你将一个人,看你怎么拖得动禾盆。”
这回汉国真的气急了,靠着大樟树,热气顺着头发杪直往上冒,他重重吐了一口粗气,把淌下来的汗珠和泪珠吹得四处飞溅。这樟树就是汉国的命根子,偃卧着的主干很容易攀上去,上面还有小学时汉国用藤蔓搭的一张小床,树上的喜鹊、八哥也都能认得他,床下面用蛟藤做了个秋千垂到地面,弟弟妹妹经常坐在上面荡来荡去。父亲竟然想到要把这樟树斫了,树是老祖宗栽的,他怎么有这样的权力。
还是认真准备高考吧,万一考取了,樟树也就保住了,但大学的学费又从哪里来呢,还有弟弟妹妹都在上学,家里上十亩土地,谁来耕种。十月的星空更显透澈、深邃,连地平线上的星星都非常明亮,晚饭后,汉国漫步在家门口田垅间的小路上冥想着。摆在面前的好像只有高考一条路可以延续自己的人生,尽管他曾经梦想着当兵,当歌唱家,就是做个新时代的农民他也能做得好,但每条路都是一座高山,难以跨越。天上一颗流星划过,打断了汉国的沉思,他这才听见田间的秋虫都在欢唱,这是丰收的节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