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穆天子见西王母是古代典籍中非常有名的故事。

《山海经》中说,西王母住在玉山上,形如人,但豹尾虎齿,身边总有3只青鸟,为她取来食物。后来,西王母越来越多美女的特征,而青鸟慢慢被赋予信使责任。李商隐诗:“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其中的“青鸟”就作信使解。

穆天子,指周穆王。历史传说中,他雄才大略,又行为任性。既任性于征战四方,又任性于巡游天下,历来是许多人心中的偶像。血气方刚的项羽见到周穆王,亦当感叹:“大丈夫当如是也!”

下面要用到的是《穆天子传》中的记述。记述中的穆天子与西王母是非常感性的人,但谈吐之间自有堂堂之气。

西王母对穆天子的印象不错,希望还有再次见面的机会。然而,她说道:“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天遥地远,而交通不便。人寿有尽,奈之如何?只能说:“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如果穆天子长命,希望还能有见面的机会。满是人世无常的感伤。

这种感伤为后面的谈话划定了框架。

穆天子雄心满满说:我回去以后,要经天纬地、“和治诸夏”。“和治诸夏”的意思,可能不是指与周边邻国搞好关系。春秋战国时代,许多诸侯国都自认为“夏”。“和治诸夏”的意思,非常可能指各个诸侯国都安定,不争斗互伐。西周天子不太可能说这样的话。但《穆天子传》是后世的作品。在后世的作品中,穆天子自然一副后世作者的腔调。

穆天子认为,3年之内,自己就能够使“万民平均”,大家都生活得非常好。然后,就要再度西来,与西王母相见。

西王母却说:“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於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徂,到、往的意思。“於”,通假字,即乌。

我这样理解:从前我来到这西部原野,一片荒凉,日日与虎豹为群,看乌鹊在大漠落日里呀呀而鸣,但我是天帝的女儿,我不负天帝的期望,不会离开这里。

西王母接着说:“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我的理解是:什么时候,你国境内的人民也将离开你。离别之际,大家聚会歌舞,万种悲喜涌上心头。然而,人总要长大,终须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属于自己的明天。再歌一曲、舞一回、尽一杯酒,别兮,别兮,往前走,在那太阳升起的地方,江河浩荡,春暖花开。天若有情,这便是天的希望。

前面一段话因此有了两层意思:

一,我的生活我做主。尽管西部依然荒凉,但这是属于我的土地,我正在按照自己的愿望去改变它,并乐在其中,不需要谁的怜悯。

二,经过我的努力,这块属于我的土地已经改变了模样,不再荒凉。我没有辜负天帝的期望。但这番成就的取得,却终究依靠我自己“筚路蓝缕”地努力,而不是天帝代行其事。

这就是对穆天子的回应。西王母只是想对穆天子说:别自视太高,不要以为自己真的能经天纬地;天生人,人各有其志,终将追逐自己的梦想,此之为天地间的情,此之为天地间的道。由此延伸,则你所给予,未必是他人所愿,可能正为他人所苦、所反对。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一世为人,珍惜弹指芳华,自由追逐尘世的、淳朴的快乐,那发自心底的、真诚的快乐。一朝为王侯,要懂得隐忍退让,莫因一己的欲念任意限制、驱使苍生。千秋万代,四海列国,此为人世代谢的应有底色。

我不敢说自己的理解是正确的。今人看古文,各有各的理解。每个人的理解中,有着各自的渴望。

另有一种理解在一些时候、一定圈子里盛行,说文中意思是西王母自荐枕席于穆天子。顾实先生指斥为“野鄙之言”,我附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