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昌讯(汪国山段龙缘吴文斐)都昌县以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为抓手,培育掌握一技之长的新型农民,在乡村创新创业的广阔田野大展身手。“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实施七年来,该县有700余名农村青年接受培训学习,其中230余名学员毕业后领办创业基地,成为乡村振兴的一支生力军。都昌县被国家开放大学授予全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先进教学点。
课堂与产业结合严培训。都昌按照全省要求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以培训和造就一大批扎根农村、服务农民、发展农业,带头致富的乡土实用人才为目标,力争2020年达到每个行政村有2∽3名农民大学生。县教师进修学校与县委农工部合作,承担工程实施的教学与培训任务。该县以电大工作站为平台,强化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通过学员遴选、资格认定、教育培训和政策扶持,逐渐打造一支爱农业、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队伍。在教学方式上推行远程教育教学与集中面授相结合,真正让学员学有所获、学有所成。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在宣传、农业、林业、财税等相关部门聘请理论水平高、教学能力强、涉农经验丰富的30余名专家担任兼职教师,试行登记备案制度,确保授课质量。2017年以来,投入20余万元,改善教学点办公条件。开展一系列特色教学和实践活动,开设包括法律、汉语言文学、农村行政管理、计算机、畜牧兽医、园艺等涵盖广泛的课程。该县立足课堂与产业紧密结合,农民种什么、老师教什么,精准对接农民需求。坚持送教下乡,把教学班开在田间地头,在农业产业链上开展人才培育,实现教育培训与农业生产同期同步,实践实训与农业生产环节融合。该县在九江晨晖农业发展公司、都昌旺富养殖基地、中馆小河油茶基地等建立30多个示范教学基地。都昌电大教学点连年被省电大授予教学先进单位。
创新与协会结合助兴农。都昌以“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学员为主体,成立都昌县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健全组织,抱团发展。该县对协会多方扶持。县委农工部每年安排2万元专项经费给协会,并支持一定的办公设备,县农业产业化办出台支持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见。县财政近两年来惠农信贷通项目优先安排12名协会会员560万元的产业发展贷款,对申报农产品“三品一标”的会员共奖励14万元。协会现已吸纳会员130多人,其中具有一定产业基础的会员80余人,相继成立了电商、茶叶、水产和畜牧四个分会。由骨干会员代理的益农社和苔藓网两个农产品电商平台,发挥电商培训的龙头作用,在农业、就业、妇联等部门支持下,组织留守妇女、农村富余劳动力350余人参加电商免费培训,参与到与电商相关的产业就业创业的已达200余人。该县为28名乡村大学生创新创业协会的优秀会员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授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创业与担当结合展风采。都昌一批乡村大学生,迸发创业激情,强化责任担当,在乡村广阔天地实现人生价值。该县阳峰乡农民大学生卢志坤在外拼搏多年后,带着资金和管理经验返乡创业,创办九江乌金农作物发展公司。卢志坤利用参加“一村一名大学生工程”掌握的知识,种植300余亩优质绞股蓝,并研发具有保健功效的绞股蓝茶,2017年7月参加第十三届江西“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上海)展销会荣获金奖。2018年5月,“乌金”农产品基地生产的“福逸仙”牌紫皮蒜系列产品荣获“浔商名品”称号。卢志坤的绞股蓝原生态种植基地带动10余户贫困户,户均年增收9000余元。徐埠镇乡村大学生谭丰亮申请无公害有机认证,注册品牌,创办原生态猪肉基地,年出栏猪仔2200多头。谭丰亮采用“公司+农户”的生猪代养模式,即由养殖基地提供猪仔给贫困户,并签订协议,保证贫困户在猪苗、饲料、防疫、销售等方面无任何风险,确保受益。2018年春节前,谭丰亮举办消年猪文化旅游节,品民俗文化,助脱贫攻坚。万户镇乡村大学生尹小华创办瑞顺功种养殖农业专业合作社,今年在杨桥村建立了600亩的虾稻共作基地,带动20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产业扶贫风生水起。近两年来,都昌乡村大学生创办160余家创业基地,带动650余户贫困户脱贫奔小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