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8月,九江遭遇特大洪水侵袭,抗洪战士们众志成城,用青春热血将洪水挡在了九江人的家园之外。“九八抗洪”成为了每一个九江人一生不会忘却的记忆,也成了九江赛城湖畔姑娘吴佳记忆中最壮丽的诗篇,“徐叔叔,你在哪里?你过得好吗?”今年8月份,在’98抗洪胜利20周年之际,吴佳向九江新闻网求助,要寻找失联了15年的抗洪英雄徐松富。最终在浙赣两地媒体的联动帮助下,找到了吴佳的恩人徐松富,由此也揭开了一段跨越20年剪不断的军民鱼水情深佳话。
失联15年终于喜相逢
“来啦,来啦!徐爷爷来啦!”8月27日上午10时许,一直和妈妈吴佳在家门口锦江国际等候徐松富的5岁的刘昊文看到一辆“浙”字牌照的车辆驶过来,立即欢快地跑向车子边,车子门开了,刘昊文扑向98抗洪英雄徐松富的怀抱,亲切地叫着:“徐爷爷好!”看到亲人徐松富终于在时隔15年后踏上了九江这片热土,吴佳的眼泪又止不住往下流,虽然与上次他们在浙江丽水重逢才过了十来天。
“15年没有回来了,九江的变化挺大的!”当徐松富来到与锦江国际相距几十米的抗洪广场,踏上他当年奋战了42天的江堤,来到纪念馆看到墙上红色的大字“某部队红军团”和当年抗洪时的照片,徐松富显得非常激动,他拿出手机将他们一一拍了下来。“这么多年来,没有哪一件事能像1998年抗洪那样刻骨铭心牵魂动魄,我回部队之后,还经常梦见抗洪的场面!”徐松富和吴佳一路走,一路回忆。“那时候,我家被淹到了二层楼,多亏了有你们,我们才保住了家园!”吴佳说道。
在吴佳的家里,当徐松富看着装修温馨的家被收拾得整整齐齐,徐松富很欣慰:“看到你们一家都过得好,过得幸福,我也就放心了!”吴佳给徐松富剥花生吃:“当年我们就是因为一包花生才结缘的,所以今天我特意去买了花生,你多吃点!”吴佳又拿出了相册,和徐松富一起翻阅,“这个是2002年你来杭州部队看我时拍的。”“我记得,这件衣服还是您给我买的。”“这个是在我松阳老家我们的合影。”“记得,记得那年我14岁,到松阳看您才知道您自己住的是出租房,那年您还寄钱给我让我配一副眼镜去,别因为近视看不清黑板影响了学习……”看着老照片,两人聊起当年都记忆犹新。
说不完的话,道不完的回忆,徐松富这次来九江,向单位浙江丽水市松阳县古市镇政府请了三天假,吴佳要带着徐松富去她老家看看,看看她的奶奶和妈妈,吴佳70多岁的奶奶得知找到了“恩人”徐松富,特意亲自做了6双棉拖鞋,要吴佳送给徐松富,表达一家人对他深深的感激之情。
抗洪大堤谱写抗洪壮歌
1998年夏天的长江,九江遭遇特大洪水肆虐。危难关头,数十万解放军战士紧急驰援,与洪魔巨浪作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筑钢铁大坝。来自浙江丽水市松阳县的徐松富便是“十万铁军”中的一员。
那年8月,徐松富所在的某部队红军团接到命令前往九江抗洪抢险。“抗洪的苦吃得了,就能吃得下世上所有的苦。”对于那段刻骨铭心的记忆,徐松富说,封堵决口时,战友们在大堤上扛沙石、垒沙包、筑人墙,轮流换岗不休息,持续鏖战6个昼夜,“大家赤膊上阵,肩并肩,站在水里一泡就是几个小时,夜晚最多能在堤坝上睡上2个小时囫囵觉,战士太累了,常常嘴里还吃着包子就睡着了。”
徐松富回忆说,烈日烤、洪水泡、汗水浸,那段抗洪的日子里,有些人得了“烂裆”、脚癣、湿疹等皮肤病,加上成天泡在污水里却没法洗澡换衣,身体饱受折磨,却从未有人叫苦喊累。
在九江抗洪的40多天里,官兵们用铁血军魂谱写了一曲又一曲气吞山河的抗洪壮歌,铸就了永不褪色的时代丰碑。在徐松富细心保存着的一摞摞立功受奖证书和功勋章里,两枚“九八长江抗洪纪念章”显得闪闪夺目。
“一包花生”结出“情缘”
“1998年,我才10岁,住在赛城湖边,看到官兵们在烈日下扛沙袋、筑堤坝,军装湿了又干、干了又湿……奋力拼搏的场景,让人既感动又心疼。我经常和爸爸妈妈、奶奶一起,去给官兵们送绿豆汤、西瓜,只希望能给他们带来一丝清凉。”吴佳说道。
随着汛情逐渐稳定,抗洪官兵开始撤离。闻讯赶来的人们挤在了绿皮火车的两边,挥着手、含着泪,拿出自己家里的花生、鸡蛋,夹道欢送“最可爱的人”。“再见吧,我们的亲人解放军!”、“我们的大恩人”……
火车离站的汽笛声已经响起,撤离专列缓缓前行,前来送行的九江人民还在不断地向车内掷东西,就在这时,一个红色小塑料袋从车窗口飞进来落到徐松富脚边,他小心拾起来打开袋子,发现这袋花生里有张小纸条。“感谢解放军叔叔,感谢你们。”纸条上字迹清秀,署名“吴佳”。徐松富小心翼翼地把这张满载感恩的纸条夹进了随身携带的工作笔记本里。撤离九江,回到部队的徐松富按照纸条上提供的联系方式给这张纸条的主人吴佳回了第一封信。
很快,吴佳收到了一位名叫“徐松富”的解放军叔叔来信,信中,徐叔叔对她的学习和生活近况都非常关心。“那时候我们班好多同学都送了花生袋,但只有我一个人收到了回信,所以我感觉我太幸运了!”就这样,一封、两封、三封……吴佳与徐叔叔一直互相通信联络。徐松富在信中关心着、鼓励着吴佳。
一份感恩一份牵挂
2000年,吴佳的父亲遭遇意外,不幸去世,母亲改嫁。这个消息,对于年龄尚幼的吴佳来说,无疑是毁灭性的打击。她于是写信向徐叔叔倾诉,说家里困难,不想上学了。徐松富收到信后,立即给她汇去200元,并鼓励她要好好学习。徐叔叔的资助和信件“陪伴”点燃了吴佳生活的希望,她也变得开朗起来。
以后的日子里,徐松富这个远方的“亲人”成了吴佳另一个没有血缘的“父亲”,也成了吴佳当时不太明朗的世界里一束温暖而明亮的光。“在我年少最无助的时候,徐叔叔就像我的爸爸,我永远不会忘记在我最低落的岁月里他曾告诉我,人活着就没有翻不过去的山,淌不过去的河,明天一定比今天好。”吴佳说。
徐松富一直努力实践着对小吴佳的承诺。五年多来,生活不富裕的徐松富省吃俭用,寄了近万元的钱和文化生活用品给小吴佳,帮助她完成学业,从未间断,却很少和人提及。
2002年徐松富来到九江看望吴佳,然后吴佳去部队看望徐松富,徐松富还带她上街去买衣服。可是到了2003年,随着九江灾后重建,吴佳几经搬迁,恰巧徐松富也转业回乡,他们失去了联系。
时间不紧不慢地过去,吴佳也逐渐长大,完成学业、就业、工作、成家、生子,日子越过越好。因为对’98抗洪有着一种特殊的感情,吴佳特意在抗洪广场边的锦江国际买了房子,每当她去抗洪广场散步,想起与徐松富失联这件事,总觉得不是滋味。于是她通过抖音发寻人视频,通过网络发寻人贴,求助当地媒体帮助……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大家热心的帮助下,2018年8月5日,吴佳联系上了徐松富,相隔500余公里的缘分“圆”上了!
而徐松富也同样牵挂着小吴佳,也一直很想找到她。“原本,我还想参加央视寻人的栏目《等着我》去寻找小吴佳。这么多年来,我一直保存着小吴佳的照片,也一直很想找到她,想再去九江去看看!”时隔多少年了,徐松富还是一直亲切地称呼吴佳为“小吴佳”,而当年的事就像发生在昨天。
两人的重逢,让这段跨越20年的军民鱼水情续写了新的篇章,“怎样感谢你,走向你的时候,原想收获一缕清风,你却给了整个春天……”吴佳在朋友圈留下这样的诗句,表达徐松富对她的浓浓恩情,暖人心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