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即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读《红色家书》有感
九江市委政研室(改革办)余纯熹
《红色家书》辑录了李大钊、方志敏、陈毅安等革命烈士遗书、家信、诗句等红色书信,辅之以烈士生平简介和感人事例介绍。捧读《红色家书》,我从中获得的不仅是震撼、铭记、洗礼,更有奋进前行的力量。作为一名政研干部,回望这段烽烟,决意要从一封封家书的血肉深情中不断汲取“精神营养”,“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学习革命先烈对理想的坚贞,始终做到心静如水,忠诚谋事。坚守革命信念,是共产党员镌刻于心的政治本色。诵读《红色家书》,字里行间无不闪耀着共产党人坚定的信仰。夏明翰烈士在牺牲前呐喊“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史砚芬烈士刑前留给弟弟妹妹是“我死后,有我千万同志,他们能踏着我的血迹奋斗前进,我们的革命事业必抵于成。”李大钊被捕后,敌人用尽了酷刑,他始终大义凛然,坚贞不屈,没有说一句有损党的荣誉、有损革命利益的“供词”。在血与火的革命年代,无数革命先烈用短暂而光辉的一生诠释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事业的忠贞。人生如屋,信念如柱。真正的共产党员,是能把住“总开关”,面对利益诱惑、情欲迷蒙,总能心静如水、定力如山的。对于“写字”的政研人来说,就要以“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的静气涵养绝对忠诚品格,把绝对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见之于行。要志虑忠纯。通过系统学习坚定理想,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谨防精神世界“贫困”,理想“堤坝”崩溃,精神“支柱”坍塌。要忠贞不贰。自觉把个人融入组织,讲政治、守规矩、顾大局,养成高度自觉的保密习惯,自觉维护组织形象。要忠于职守。把自己从事的工作作为一种理想和使命,不找任何借口,自动地、积极地、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对自己所干的每一项工作高度负责,努力做到最好。
学习革命先烈对事业的坚韧,始终做到心坚如钢,奋斗干事。共产主义不是坐而论道的泛泛空谈,也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是“干”出来的。在艰苦卓绝的岁月,每一个选择为中国争自由、为劳苦大众谋幸福的共产党员,每分每秒都是在和生命赛跑。杜永瘦就义前在给妻子裴韵文的遗书中写道:“你的前途
应当是干!你的责任应当是干!……”裘古怀在被捕入狱后的一年零七个月中,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始终夜以继日的为党工作,直至战斗到生命的最后一刻。王器民在临刑前写给妻子高慧根的家书中,反复强调“继我志呵,继我志呵”。今天,面对党的十九大新部署,对标新时代政研和改革工作新要求,政研干部没有一股子气呀、劲呀,就干不出新的事业。尤其工作量不断增大,工作要求不断提高,更加需要我们始终把奋斗作为永恒的旋律,以艰苦奋斗点燃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熊熊火焰。要夙兴夜寐。绞尽脑汁地写材料,以天、以时计,要争分夺秒,一时一刻不耽误。要不辞辛劳。迈开双腿跑起来、睁开双眼看起来、张开嘴巴问起来、竖起耳朵听起来、弯下身子沉起来,推动常规调研越加细致深入,典型调研越加真实鲜活,对策调研更加扣紧靶向。要勇啃硬骨头。坚定不移高举全面深化改革大旗,特别是
要按照市委深改组和市委改革要点台账要求精准出台改革举措,强化督察和跟踪问效,努力把每一项改革工作做成“样板”,干出一流业绩。
学习革命先烈对清廉的坚守,始终做到心明如镜,清廉成事。花以芳香而美,干部以清廉而贵。清正廉洁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政治品格。红军高级干部方志敏,在被捕时,国民党士兵搜遍了他全身,除了一块怀表和一支钢笔,没有一文钱。革命烈士杨匏安掌管着大量财务,但是他清廉自守,两袖清风,告诫儿子们说:“这是公家的钱,一分一文都不能要。”山东早期革命领导人之一邓恩铭一直生活清寒,每月组织发给的生活费也多被他用于接济困难的同志。这些折射出共产党人“宁可清贫,不作浊富”的高贵品格。政研人虽供职于“清水衙门”,但决不能心存腐败离我们很远的念头,必须坚决做到“时时勤拂
拭,勿使惹尘埃”的自省。要守住内心清明。坚持以自励持操守,珍惜羽毛,做到在无人知晓、无人监督的情况下,依靠自身的信念和毅力,不做亏心事、不做昧良心的事。要战胜外界诱惑。每一次诱惑当前,都认真思考贪欲的危害,让理智战胜贪欲,管理和驾驭欲望,始终把智慧和精力集中到干事创业上。要严以用权。汲取苏荣案教训,全面肃清苏荣案影响,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任何时候清醒地懂得,自己绝没有高人一等的特殊身份、特殊待遇、特殊利益,坚决把党的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做一个干净纯粹的共产党人。
家书寄语,纸短情长。我们除了心灵上的感动和震撼,更多的是要把红色精神“育种”强化内生动力、“培土”为行动上的执行力,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前行,不辜负我们的时代,不辜负我们的芳华。
传承红色基因奏响时代强音
柴桑区委组织部谢凯
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而我却是含着泪读完这本《红色家书》的。
这些书信虽然写于遥远的八九十年前,但字里行间流露出真实而浓烈的情感,虽历经近一个世纪的岁月涤荡,依旧触碰到当代人内心的痛处。
他们是谁?其实他们原本很普通,大多三十岁的年纪,有的是思想活跃的新派知识分子,有的是家长眼中“叛逆”的游子,有的初尝为人父母的喜悦,有的则是因共同理想而走到一起的年轻伉俪。但他们又非常不普通,因为在人生最美好的年华里,没有选择碌碌无为、平庸虚度,而是为了追求心中理想而卓绝奋斗,甚至失去生命也在所不惜。方志敏同志在狱中写道,“我们是共产党员,为革命而死,毫无所怨,更无所惧。”23岁的赵云宵在就义前给女儿的遗书中说,“我很明白地告诉你,你的父母是共产党员”。是的,他们是中国共产党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殉道者”!
他们为了谁?书里也给了我们很明确的回答。党的创始人李大钊同志在《狱中自述》中说,“矢志努力于民族解放之事业,实践其所信,厉行其所知。”刘伯坚也说,“生是为中国,死是为中国”。为了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谋求民族之解放和复兴,这些年轻人把生死置之度外,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一曲曲革命壮歌。毛泽东堂妹毛泽建在就义前的遗书中写道,“人民总归要做主人,共产主义事业终究要胜利,只要革命成功了,就算万死也无恨。”贺锦斋同志在与敌人决一死战前给弟弟写道,“我决心向培养者教育者贡献全部力量,虽赴汤蹈火而不辞。”赵一曼临刑前给儿子的遗书中说,“我最亲爱的孩子啊,母亲不用千言万语来教育你,就用实行来教育你。”这是怎样的一种大无畏精神啊,那一句句一篇篇读来,真有让人几欲泣血之感。纵然他们的躯体已经湮没于历史的尘埃之中,但他们的名字却如同夜空中的浩瀚星河,愈历久愈夺目。
忆古思今,我感慨良多,甚而有些痛心疾首。忘记历史意味着忘本,意味着背叛。没有前人的付出和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可是当前有不少党员干部于国家于民族无半寸之功,却一心想着要待遇要特权,甚至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对比革命战争年代牺牲的无数仁人志士,对比新中国成立以来各行各业的辛勤建设者,他们可曾有过半点羞愧?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各级党员干部要切实强化初心意识,学习英烈事迹,继承先辈遗志,发扬优良作风,让党的光荣传统在新时代焕发出新的光彩。作为一名基层组工干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就是要认真履好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着力加强干部初心教育和宗旨教育,大力弘扬传播红色正能量,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红色家书》让我重又经历了一次精神和心灵深处的洗礼,可谓受益终身。-->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