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桑区讯(廖英竹)城门乡一直把文化产业作为建设“和谐秀美城门”征程中不可缺少的推动力。去年以来,城门乡在区委、区政府领导下,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在乡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推动作用,以繁荣历史文化、发展生态文化、推动特色文化发展为重点,全面加快“文化为魂”的魅力乡镇建设,齐抓共管,同步推进,确保各项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打造“硬设施”丰富百姓文化生活
城门乡把最好的精神食粮奉献给老百姓。近年来,城门乡以党建促发展,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作用,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让群众真正“乐有去处”,共享精神文化大餐。
城门乡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乡域内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构建起了覆盖全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已投入使用的城门乡文化站已成为文化活动的主阵地。
文化站三层建筑面积700平方米,门前文化活动广场面积达5亩,里面有室内活动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文化体育健身室、书刊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多功能活动厅等,设施齐全,图书阅览室拥有各种图书5000余册、报纸杂志20余种,多功能室配备有电脑、投影仪等设备。城门乡利用多功能室免费为群众开展文化学习培训和讲座,内容以弘扬孝道和爱国主义教育为主,将传统道德文化和廉政文化融入其中,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群众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真正把凝聚人心和服务群众、教育群众、组织群众有机结合起来,团结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提供“软服务”增添百姓文化兴趣
乒乓球、唱歌、舞蹈等一系列文化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充实着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目前,城门乡黄梅戏文艺队伍、城门山歌文艺队伍、文化志愿者队伍,每支队伍中既有风华正茂的年轻人,也有年过花甲的老年人,展示了群众多姿多彩的文化生活。
该乡借助乡土资源,进一步推进乡村文化繁荣,完善区域公共文化产业服务设施。现今,高标准、全功能的文化广场已成为城门乡新农村建设的亮点,在白合、金兰、金桥、联盟等村均建有大型公共文化广场。例如联盟山水田园中心村的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占地528平方米,配有理事会室、图书室、阅览室、科技信息室、舞台等。室外广场配有大型电子显示屏,建有标准化篮球场,吸水砖健身场地,安装了各种健身器材,可以说是样样齐全。该村组建了秧歌队、舞蹈队和山歌队,在劳作之余,农民群众可以唱山歌、跳广场舞、扭秧歌,成为村民娱乐健身、畅享品质休闲生活的好去处,深受百姓好评。
百姓休闲场所多起来,村民文化生活越来越红火。城门乡以美丽乡村建设为载体,大力开展文化提升活动,集中抓好文化风尚之美、人文之美,以“文化人”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积极组织文化站人员定期进村开展业务指导,提升村级公共文化队伍的整体素质,并充分调动农村群众文艺爱好者、热心人士的积极性,引导社会力量参与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培植文化优势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城门乡借助网络和其他媒体等,加强对乡镇生态文化资源的宣传、整合、包装、推介等,提高乡镇文化知名度,从而进一步实现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效益的统一。
现今,城门乡着力打造种植养殖基地合作社和特色农业休闲观光生态旅游业,不仅进行了乡域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且推进了农业产业化上规模,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给农村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进一步拉动了城门乡的多元发展。
近日,城门乡的村民意外地在金兰村王湖发现了不少的天鹅,正悠闲地在水中嬉戏,远处的湖洲上,成群的天鹅不时发出一阵阵欢快的鸣叫。过去这里只有几只闲散的野鸭,这回突然飞来了美丽的白天鹅,可见城门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了。以“生态为本”的生态城门正在成型,实现文化产业跨越发展,使城门发展更有活力、更有魅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