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都市里酷热难耐,草原、森林、沙滩、漂流、水上乐园……大众心中避暑的胜地已经去过不少了,还有哪里能觅清凉?
找一处常年温度在20℃左右,周围有山有水、负离子充足的地方避暑多好!对号入座,最符合这些条件要求的,就是那些藏在大山腹地之中的溶洞了。盛夏之中,去溶洞除了能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享受清凉,还能增进地质知识,不失为避暑游的好选择。下面为大家盘点一下国内有名的溶洞,让这个夏天有一趟难忘的避暑之旅。溶洞是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全国各地均有著名的洞穴,让大家可在清凉袭人之中,领略地下美景。
贵州织金洞——“岩溶博物馆”
“此景闻说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游”“黄山归来不看岳,织金洞外无洞天”,说的就是贵州毕节织金县的织金洞。织金洞原名打鸡洞,是一个多层次、多类型的溶洞,有上、中、下三层,洞中遍布石笋、石柱、石芽等40多种岩溶堆积物,被誉为“岩溶博物馆”。因常年温度温度,夏天凉爽宜人,是著名的避暑旅游地。
织金洞洞长6.6公里,最宽处175米,相对高差150多米,全洞容积达500万立方米,空间宽阔,分为迎宾厅、讲经堂、雪香宫、寿星宫、广寒宫、灵霄殿、十万大山、塔林洞、金鼠宫、望山湖、水乡泽国等景区,有47个厅堂、150多个景点。洞内有各种奇形怪状的石柱、石幔、石花等,组成奇特景观,身临其境犹如进入神话中的奇幻世界。
贵州喀斯特地貌造就溶洞无数,而遵义绥阳双河溶洞更是因水洞、旱洞并存,洞内常年温度恒定在13℃~15℃之间,洞中还发现了已钙化的古人类足迹化石,被称为千古奇谜。而其溶洞的长度35.2公里,是我国探测记载在白云岩地层中形成的最长洞穴。
贵州双河洞——最长洞穴
溶洞内特有的卷曲石和卷曲石形成的玉凤、荷花、石象、孔雀等等,叹为观止,令人流连忘返。而石膏晶花体近一万平方米,石膏钟乳、石膏石笋、石膏石幔、石膏飘带等造型优美,具有很高的旅游观赏和科研价值。溶洞群主要有石膏洞、水帘洞、莲花洞、桂花洞、山王洞、罗教洞、连望洞、杉林洞、罗汉洞等。而且地表环境十分优美原始,浓厚的乡土气息,美丽的田园、森林、温泉等自然风光分布在其周围,构成集山、水、洞、林、地下、地表于一体。
重庆芙蓉洞——“世界奇观”
全国各地溶洞很多,但重庆武隆县乌江支流芙蓉江畔的芙蓉洞,是知名度甚高的一个。芙蓉洞于1993年5月才被发现,被誉为“一级景点,世界奇观”“一座名副其实的地下艺术宫殿和洞穴科学博物馆”。洞内深部稳定气温为16℃左右,夏天,众多游客慕名避暑赏奇景。
芙蓉洞内70多种次生化学沉积物所构成的丰富景观,辉煌壮丽,玲珑剔透,华丽奇巧,令人目不暇接,被赞为“一座斑斓辉煌的地下艺术宫殿。”主洞全长1846米,总面积3.7万平方米,其中辉煌大厅面积达1.1万平方米。洞内钟乳石类型极其丰富,几乎包括世界上洞穴近30余个种类的沉积特征。其中宽15米、高21米的石瀑和石幕、棕榈状石笋、卷曲石和石花等,其数量之多、形态之美、质地之洁、分布之广,在国内位居前列。尤其是净水盆池中的红珊瑚和犬牙状的方解石结晶更是国内罕见,世界稀有。洞中主要景点有金銮宝殿、雷峰宝塔、玉柱擎天、玉林琼花、犬牙晶花、千年之吻、动物王国、海底龙宫、巨幕飞瀑、石田珍珠、生殖神柱、珊瑚瑶池等。
湖南龙王洞——“地心之门”
湖南张家界除了奇峰,还有奇洞。位于世界自然遗产武陵源风景区的龙王洞,是中国最大、最古老的溶洞之一,具有极高的科研探索、旅游观光价值。它被誉为“世界溶洞奇葩”,也被形容成“地心之门”。洞中景观大都显得湿漉漉、嫩生生,且有阴河潺潺、清泉汩汩、细流叮咚,进入洞内,凉意自生,乃避暑胜地。
龙王洞全长三十余公里,现在已开发4.5公里。洞中有58个厅台、28条石走廊、15处珍珠瀑布、3条地下阴河、2个湖泊、45处水花池,石笋、石钟乳、石柱、石幔、石花遍布其中,琳琅满目,镇海宝柱称为“天下第一柱”。其中,洞口右下方87米处有一深潭名曰“龙王潭”,潭面有400多平方米,四周都是陡峭石壁,潭水深度至今还是一个谜。龙王潭一年四季保持水位不变,在季节、气候变化中时有涨潮现象,人称“阴海”,潭中早晚雾气朦胧,隐约可见游鱼游弋。
(黎存根)
【溶洞摄影技巧】
喀斯特溶洞里往往光线不足。首先,单反相机尽量配带广角变焦的大口径镜头。摄影时要注意避免灯光直射镜头,并使用镜头遮光罩。其次,建议将快门调至F8、1秒曝光,固定在三脚架上拍摄,如果手持相机,也应依靠洞壁或石块尽量稳定相机,可用F4、1/4秒曝光。再次,使用闪光灯时,留影者应靠近景物,利用钟乳石作为前景或背景,同时采取慢速同步,既使主体(人物)准确感光,又保留背景溶洞内各种色光勾勒出的轮廓。
需要注意的是,溶洞内一般湿度较大,加上洞内外有明显温度差,相机进洞后常会在镜头上蒙上一层水汽。防止的办法是,进洞之前,先用塑料袋将相机封好,进洞30分钟后再拿出来使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