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高地厚相伴人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几千年来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在教育不懂事的小孩时,总是用“天高地厚”这句话训斥他们不知道“天高地厚”。

我记得一九五七年夏天,那年大旱,四十多天没有下雨,稻田龟裂,禾苗枯死,人畜饮水十分困难,那时候我很小,跟着大人一路提着小木桶步行几里路,到丁泉的溶洞排队取水回来饮用。

面对着这种恶劣的干旱环境,全村的人无奈,有几位年过花甲的长者想出向天上龙王爷求雨的绝招:在祖堂前门口的场地上用三张八仙桌摞起二米多高的神坛,把祖堂神龛上的祖宗瑞邑太公请下神台放在神坛上,给他披红挂彩,燃鞭炮、烧高香、烧钱纸,全村的100多人男女老少跪在地上作揖,然后道士穿上黑色长袍马褂,头戴黑色的纱巾,左手拿着钱纸燃烧,右手拿着一幅祷告,口里念念有词,祈祷上天龙王爷速降甘霖,以解天底下万物之渴……。

经过一上午两个多小时的折腾,那赤日炎炎的苍穹仍然是晴空万里,老天和龙王爷的脸色一点也没有变。神坛上的老祖宗是木头雕刻的太公菩萨,外面是添上一层彩色的油漆,三伏天四十多度的高温烤得它“大汗淋漓”,实际上是油漆熔化了……

跪在地上求雨的一百多老老少少的灾民,那确确实实是大汗淋漓,长时间地在高温下烤晒,多数受不了,东倒西歪,少数的人中暑倒地……

有位小青年受不了,他满腹狐疑地说了一句:“雨没有求到,人到求倒了……”有位长者指着他的鼻子说:“你竟敢在老祖宗面前说这种不吉利的话,真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这位小青年有点倔,马上反问他:“你知道天有多高,地有多厚?”这位老者支支吾吾,无言以对,还是一位教书的老先生摸着这位小青年的头笑哈哈地说:“你的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地就有多厚,这叫做心比天高,厚德载物。”一席话震惊了全村的人。

一场轰轰烈烈的求雨活动,就在这位老先生的这句语出惊人的话语中结束了。

然而这句话在我的心扎根几十年。

一九五九年我离了这个小山村,外出求学,谋业,走向比故乡更大的社会天地,带着“心有多大,天就有多高,地就有多厚”的人生题目在寻求完整答案。

“天高地厚”是个成语,其意有三层:最早是形容天地的广大;其后形容恩德的极深厚;其次是比喻事情的艰巨、严重、关系的重大。

《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荀子·劝学》:“故不登高山,不知天高也;不临深谿,不知地厚也。”

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它不是用尺码去量,用数字来衡量的,天高地厚自在人心。

于丹教授在解读《论语》指出: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这句话是孔子对他的学生说:“你看,苍天在上,静穆无言,而四季轮转,万物滋生,苍天还要说话吗?”孔夫子这句话让我深有感慨。

我在地球上生活了七十来年,几十年来受大自然的恩赐,天地万物的感化,我的心灵在震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成理而不说……”。

苍天给了我们阳光、甘露、空气……大地给了我们衣、食、住、行……让人们在天地之间,生活得潇洒,自如,得意,可是它们并没有向人们索要一分钱的工资、劳务费、奖金……这纯粹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然而它们经常受到人们的抱怨、诅咒、责难……十几天不下雨,有人就怨天怨地,该死的老天爷,你想渴死我们呀;下了十几天雨,又有人发难,骂老天爷不撑眼看看,我们的庄稼、房屋全被淹了,你还让人生活吗!……地里的庄稼长不好,也有人发难:穷乡僻壤,鸟儿都不生蛋的穷地方,谁个愿意这个穷地方生活……

然而天、地挨了骂、受了委屈,它们从来不生气、不抱怨,仍然循规蹈矩,四季轮回给人们送来阳光、甘露、空气,一派春华秋实的好光景,这就是人们常说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我想这就是天高地厚的真正内涵。

中华民族的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儒、道、释三家是华夏文化的源头已经2000多年了,虽说不同源,然而同流,儒家教人做事,弘扬“天道酬勤”;道家教人做人,弘扬“地道酬善”;释家教人修心;弘扬“人道酬诚”。小时候我们全村人大年初一首先要在祖堂里给老祖宗拜年,神龛上有一尊神主牌:“天地君亲师”五个洒金的大字,那时我年少不懂,就问长辈,有一位晚清时的落第秀才、教书先生他就给我解释:这五个字代表了五种人,按照《易经》解释:天为乾,乾为父;地为坤,坤为母,君为皇帝,也称国君,亲为夫妻、兄弟、姊妹、儿女;师为解惑授业的老师。听完老生先的解读,我懂了其中的寓意。

由此看来,天高地厚这层文化内涵又有深层次的寓意了,中国人把父母看作是天地,这种寓意体现了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最终达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叫做“神于天,圣于地”。

这六个字其实是中国人的人格理想,既有一片理想意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上很多的规则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去进行拓展。

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不是现实主义者。

天高地厚与我相伴一生,让我明白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就是我们的天和地”。

夕阳晚霞映照着滔滔不息的长江之水东流而去,我站在浔阳楼上,望着天地,望着远方的故乡,思念父母的养育之恩,怀着深厚的情意默默地说一句:谢天谢地,是您们给了我幸福的一生!-->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