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寻梦九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天涯明月半壶酒,恨不醉饮浔阳楼。心随长江千帆去,一缕牵挂到江洲。”这首诗抒发了我对九江的赤子深情,隔洋吟诵,以解乡愁。两次回国都想到九江故地重游,因时间仓促未能成行。去年九月初,回国出席纪念抗战胜利七十周年大阅兵观礼活动后,抽出时间回到阔别四十年的九江,寻找当年的足迹。

火车离京一路南下,带着许久的心愿;带着万里风尘;带着海外游子的思念,我携妻踏上了重返九江的旅途。

列车时而穿山越水,时而熨平原野,在宁静的初秋之夜奔驰在祖国的大地上。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万千思绪早已回到少年时期梦想升起的地方……

一九七四年,高中毕业回乡,十六岁的我应征入伍来到九江,一座陌生而又美丽的城市。对于一个农村孩子来说,忽然间来到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那是人生经历的一次飞跃。九江人热情,素质高,军民关系鱼水情深。孩子们见到军人就会喊一声:“解放军叔叔好”。这里无论车站码头,排队办事购物的地方都能看到“军人优先”的牌子。军爱民、民拥军成了九江的传统和风尚。

九江是我的“福地”,在短短五个月时间里,我从一名新兵到营部通信员、电台报务员、师司令部机要员,奇迹般地一路被选拔,我感到这里天格外蓝;水格外绿;花格外美;人格外亲。我深爱着这片土地,深爱着艰苦而光荣的军旅生涯,对眼前的机会非常珍惜和努力,梦想有朝一日驰骋战场为国家建功立业。

就在机要员试用期刚开始几天,部队突然接到上级命令:全师调防福建前线。一九七五年五月二十日,我随着部队依依难舍地离开了九江;离开了这座美丽的城市;离开了我坎坷人生中最春风得意的地方。

也许是除了九江之外这个世界上没有一方水土能眷顾我吧。部队进驻福建前线,面对台澎金马,为了加强敌情观念,对特殊部门工作人员的家庭出身背景进行严格复查,师司令部机要员自然是首当其冲。很快地查出我养父在国民党海军中服役的背景,我因此受到影响,服役期满后就脱下军装回乡务农。

在农村,历尽坎坷,几经沉浮。百般无奈,走出国门,四海为家。尽管因出身问题曾备受歧视,但出国后对祖国仍然不改初衷,尽一位中华儿女的责任与良知,为远方的祖国默默地奉献着……

火车一声呼啸划破晨空,把我从遥远的回忆中唤醒,窗外一闪而过的村庄、田野、树林在晨雾中迎来了又一个黎明。我再也无法坐卧,拉着行李在卧室外的过道上静候着,时间在急切等待中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当广播里传来播音员亲切的声音:“各位旅客,前方将要到达九江车站……”我绷紧每一根神经,倾听着重复播报。多么熟悉的地名呀,那是我第二个故乡,是我魂牵梦萦,深情向往的地方,这条回乡的路走了四十年啊!

新火车站坐落在长虹大道上,全现代化设施标志着这座城市与时俱进。九江市有关部门领导在出口处迎候,虽然大家未曾谋面却一见如故。

车子离开火车站直奔市中心,我简直不敢相信眼前这座城市就是我梦里的九江。宽敞整洁的街道两旁一座座广厦拔地而起,使市区的“海拔”升高了几十米。龙开河被填成繁华的九龙街,浔阳路也被拓宽了许多,湖畔的梧桐长高了两倍。九江巨变,烟水亭没变。入住酒店安顿好后,沿着我曾经走过的路,开始寻找当年的足迹。

位于三马路的九江市委党校(原名地委党校)是当时新兵连驻地,是我军旅生涯的摇篮。我和战友们曾在这里接受为期两个月入伍之初的集训。部队十分注重政治宣传工作,由于我能写会画,入伍后在刻苦训练的同时担负起编写宣传栏的任务。部队首长每到新兵连检查工作时总会嘱咐我:“年纪轻,文化高,要好好干”。我受到鼓舞,更加发奋努力。党校副校长王雷叔叔常教我怎样当好兵、求进步的道理。在服务社工作的阿姨们见我这么小就出来当兵,也对我十分关爱。如今王叔叔已经作古,服务社早已拆掉,原来全是红砖红瓦的两层建筑已被高楼所取代,唯一剩下当时新兵连宿舍楼基本上保持着原貌。流连在党校院内,仿佛时光已然倒流,万千情愫,不舍离去。

大校场军营载录着我刻骨铭心的往事,我曾在这里吃过苦、流过汗,也在这里少年得志,意气风发。整整四十年过去了,往事如烟,当年那个既听话又机灵的“小鬼”身影早已被岁月淡忘,而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这片编织过梦想的热土。部队离开后,这里改为民用场所,虽不如往日庄严,倒也添了几分温馨。原来的操场建起了幼儿园;菜地挖成了水池;营房变成了民居。虽然眼下不再是营区旧貌,我仍然可以辨认出当年部队各单位所在的位置。重返军营,相隔四十年同一双脚印终于在这里重叠。岁月带走了我的年华,带不走我对这里一片深情。如今地熟人生,只有道路两旁整齐的樟树像身着绿军装的战友,列队欢迎为捍卫祖国荣誉和尊严、从异国他邦归来的老兵!

九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和古战场。饱经沧桑的烟水亭像一艘不沉的战船依旧停泊在甘棠湖中,昔日用铁链拴住的水泥栏杆换成花岗岩石,院内增添了周瑜塑像和他的史迹陈列。漫步梧桐树下,九曲桥上,院前亭外旌旗猎猎,威风凛凛。一代儒将曾在这里仗剑披甲,阅兵点将,千古豪杰,气壮山河。与周郎相距千年却近在咫尺,不同的资历,不同的年代却有着同一腔男儿热血,同一颗报国丹心,只可惜“东风不与周郎便”。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写下了这样一首诗:“北上京师大阅兵,南下九江烟水亭。当年若非出身故,敢与将军论功名!”

思情在寻迹中继续荡漾,心愿在游览中获得慰籍。作为饱经风霜的海外赤子,回九江重访故地,本想过一天普通市民生活,像四十年前那样,再去大中路走一趟;再到红旗电影院看一场电影;再做一回九江人。怎奈在九江工作的徐国强等朋友要带我们到长江边上几处名胜古迹走走,以尽地主之谊。

万里长江滚滚东去,伫立在岸边的锁江塔仿佛在诉说着大河变迁的故事。“九八抗洪”的场面人们无法忘怀,可又有多少人知道参与这场与风浪殊死搏斗的英雄儿女们就是当年我所在的六0一四部队,这支九江人民曾经养育过的部队,在故乡父老生命和财产遭受严重威胁的紧要关头,从福建火速重返故地抗洪救灾。可惜那时我早已退伍,不然的话,我一定会和战友们一道用躯体筑起长江大堤。

九江文化底蕴深厚,文风盛行,历代文人雅士在这里留下千古绝唱。我们沿着长江岸边游览了白居易的琵琶亭、宋江题诗的浔阳楼之后已是夕阳西下。凭栏眺望,红霞漫天,江面波光粼粼,微风习习,不禁诗潮如江水涌来,写下了一首感叹沧桑的诗:“风尘万里越重洋,四十年后回九江。只当寻得少年梦,却让江风醉斜阳。”

庐山著名景点三十多处,我们登上御碑亭怀古,仙人洞揽胜,龙首崖探险,三叠泉寻奇,雨中游览含鄱口,牯岭重温《庐山恋》……

庐山盛情接待我这位迟到四十年的游客。留宿西湖宾馆,一夜风雨过后,清晨的庐山烟雾缭绕,宛如仙境。我漫步如琴湖畔,写下了一首小诗:“雨夜难入眠,晨起琴湖边。庐山云雾里,不信在人间”。

下山后,再过几个小时又要告别九江了,我就像将要远离母亲的孩子,心情格外沉重。这时王叔叔的女儿王峰来电说帮我查到了当年在党校服务社工作的黄阿姨下落。喜出望外,来到位于九瑞大道的移动公司宿舍楼,叩开了黄阿姨的家门。四十年了,岁月改变了她昔日年轻、微胖的面容,所感欣慰的是年逾古稀的她身体硬朗,家庭幸福。由于党校每年冬春之际都有大批新兵入驻集训,年代久远,她已记不清与我相关的往事,但她十分肯定地说我是七五年的兵(没错,我七四年冬入伍,兵龄从七五年算起)。她是当年我在九江唯一健在的熟人,此去不知何时再能重逢,但愿这位慈祥的长辈健康、长寿。

夜幕悄悄降临,寻梦之旅就要结束,然而游子对故乡的思念永远没有尽头。送别中,我带着满满乡情登上了北去的列车,如同当年部队离开九江时别情依依。此去天涯路漫漫,不知何年是归期。列车徐徐离开站台,人随车走,心却留下。从车窗回望,夜幕中万家灯火点亮辉煌的九江,满怀敬意和眷恋。千言万语只能融汇成一声祝愿:祝福你九江!祝福曾经驻守过这里的战友!祝福生活在这片土地的父老乡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