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版)“万老圆梦”计划要求:活跃在全市5000多个基层关工委组织的50000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等“五老”,每一人都要选择一个以上的少年儿童、特别是家庭条件困难的少年儿童,结成对子帮教帮扶,力争在三年时间内,实现结对帮扶5万对,使之成为九江市关心下一代工作的又一个品牌。
“万老圆梦”提出的帮教帮扶,概念是十分明确的:帮教,就是要在政治思想上,尽其所能帮助全市广大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他们永远听党话,跟党走;帮扶,就是要对家庭生活上遇到暂时困难的青少年,在学习和创业上给予资金物质和信息技术上的支持,开拓他们人生的美好前景。“万老圆梦”计划,与“初心不改”的五老们的愿望是一拍即合的,全市的五老人员,迅速响应市关工委的计划,以实际行动加入到“万老圆梦”的行列中。
一石激起千层浪,“万老圆梦”活动迅速引起了九江高层领导和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市委、市政府批转了市关工委《关于在全市开展“听党话、跟党走,万老圆梦”活动实施意见》,对各级党委、政府重视支持关工委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各级政府在财政并不宽裕的情况下,把关工委的关爱帮扶资金列入预算,市财政在去年拨款500万元建立起关心下一代工作基金的基础上,从今年开始,每年拨款60万元,资助困难中的青少年学习和创业。县区财政、乡镇财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定帮扶金额。在赣北大地上,汇成了一股“听党话,跟党走,万老圆梦”的滚滚洪流。
帮教“铸灵魂”
“万老圆梦”活动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挥“五老”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帮助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时期的青少年,塑造品格、树立理想、坚定信念,扎扎实实地扣好“第一粒扣子”。
事实上,近几年来“一对一”的帮教活动,在九江市的“五老”和青少年之间并不鲜见。修水县关工委法制帮教组组长张前彪到县看守所给违法犯罪青少年讲法制课,发现一名年仅19岁的被看守人情绪极为低落,后来又被判刑了,张前彪打算尽最大努力挽救这位失足青年迷途知返,他先后10多次到监狱找他谈心,在谈到14次的时候,这名青年幡然猛醒过来,表示一定要好好接受改造,后来因表现好提前出狱了,张前彪又帮助他自谋职业,现在这名青年走上了正常的人生道路。瑞昌市有个叫谈瑞江的学生现在已经上了高中,这几年来一直是市人大关工委的两位爷爷在结对帮教帮扶他。他两岁时父亲遇难,母亲改嫁,跟着体弱多病的爷爷生活。就在他艰难的人生起步阶段,市人大关工委主任宋银春、副主任柯昌荣两位爷爷出现了,市人大关工委作出承诺,负责他读到高中毕业的全部学费,两位爷爷经常来到他的家中,促膝与他谈理想,谈未来,鼓励他好好读书,孝敬爷爷感恩社会。初中时他被市人大的两位爷爷接到瑞昌市区读书,一段时期,他去过几次网吧,两位爷爷知道后,既严厉批评又循循善诱,从此他又回到了课桌上认真读书。九江市关工委在“万老圆梦”活动中,大力宣传这些典型,以推动全面工作。
当九江市“听党话,跟党走,万老圆梦”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之时,中国关工委决定今年在全国青少年中开展党史、国史、家乡史的“三史”主题教育。九江市关工委敏锐地意识到,“三史”教育为万老圆梦注入了新的内涵,把党史国史家乡史教育渗透到万老圆梦的帮教活动当中,就使这一活动如虎添翼,向着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
江西有着众多的红色资源,九江也是如此。各级关工委通过“五老”报告团、宣讲团以及青少年思想教育阵地基地,开展了各具特色和丰富多彩的党史国史家乡史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革命老区修水县是著名的秋收起义策源地之一,今年清明期间,县关工委组织县城12所学校2600余名学生,分批到秋收起义纪念馆开展“重温党史国史,缅怀先烈先贤”主题教育活动。都昌县关工委报告团“三史”教育主题报告讲遍了全县城乡31所中小学,共120余场,受教育的青少年约10余万人次。每场报告都紧扣本县史料中的真实故事、真实人物。南山清隐禅院是都昌第一个党小组成立旧址,大革命时期“茅垅暴动”所在地,县关工委把旧址定为对青少年进行“三史”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基地,组织青少年来瞻仰和缅怀。
帮扶送温暖
帮扶,就是对在学业和创业的道路上,遇到了暂时困难的青少年,关工委从资金或物质上给予一定的帮助。用九江市关工委主任史之汉的话说:帮教和帮扶是九江市“万老圆梦”活动的两只大手,两只手要左右兼顾,同等发力,不能一手重一手轻。
“万老圆梦”的帮扶活动,就像浩荡的春风荡漾在赣北大地。瑞昌市各级关工委在“万老圆梦”行动中,共动员2200多名“五老”人员与1386名青少年实行结对帮扶,筹集资金62万元,建立青少年服务组织230个,惠及青少年11000多人。修水县县城的良瑞社区,1874户6835名居民都是来自溪口等乡镇的深山移民。社区关工委常务副主任夏水平是原溪口镇上庄村的老支书,他看到刚移民进城的青少年读书、就业还很困难,于是他动员自己在深圳办厂的儿子带头捐款,成立“上庄爱心联合会”,目前已发展会员近300人,结对帮扶30户,迄今发放救助金66300元。
市关工委领导班子成员更是不遗余力,开拓渠道帮扶困境中的青少年,7名主任副主任都分别联系了一到二名困难学生。今年以来,除了个别帮扶外,还开展了两次较大规模的帮扶活动。一是今年春季,市关工委与市扶贫办一道筹措资金10万元,帮扶困难小学生210人。二是8月19日,市关工委把从多方筹集到的49万元助学金,发放到了今年录取的128名家境比较贫困的大学新生手中。市关工委在九江举行了隆重的助学金发放仪式,30名今年考上大学的新生,代表128名新生,从偏远的幕阜山区和鄱阳湖水乡,来到九江这座秀美的城市,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和爱戴。市委和关工委的领导都在仪式上致辞,教诲他们要感恩党,感恩国家,发奋读书,成长成才,报效祖国。据不完全统计,“万老圆梦”活动开展以来,全市各级关工委通过各种途径筹措帮扶资金444.06万元,为近万名青少年解决了燃眉之急。
“万老圆梦”的帮扶活动,不仅仅停留在学业上,而且还延伸到创业上;不仅仅停留在资金上,还延伸到技术上。都昌县九九神怡刑释人员安置基地就是县关工委一手扶持起来的企业。2012年,一位袁姓的刑释人员来到县关工委,敞开心扉谈到了自己的一番创业计划,他想利用本村的山地和水面,开发苗木、茶叶、药材种植和特种水产养殖,一方面使村里的荒山荒水得到利用,一方面开创一个青年刑释人员安置创业基地,但苦于资金和技术的缺乏。县关工委主任刘显发经过一番深思熟虑并研究通过,开始对袁某进行“一对一”的帮扶。在县关工委的帮扶下,几年来共投入400多万元,开发山林800多亩,水面320亩,48名刑释35岁以下的刑释人员在这里得到了过渡性安排,现仍有13人在这里工作。2013年,这个基地又创办了“红日生物物质颗粒燃料有限公司”。羽翼渐丰的安置创业基地现已对社会作出承诺:凡是35岁以下的刑释人员,一时工作无着的都可以到安置基地就业,既可以长期在基地,一旦选择到更好的岗位,可以随时离开。
若我中华少年强,何惧梦远不难圆。九江市关工委开展的“听党话,跟党走,万老圆梦”活动,将在奉献社会、激励青少年登上理想信念的制高点、开拓青少年在“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的人生坦途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