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网看新闻,满眼皆“巴铁”。“巴铁”是设想中的一种大型公共交通工具。分上下两层,上层载客,下层是空心结构,供其他车辆通行;每辆“巴铁”设三节车厢,一趟运送人数可达1200至1400。正因为此,相关数据都非常惊人。譬如“巴铁”自重100多吨,宽7.8米,高4.6米,长32米。如是等等。
舆论纷纷,批评者多。我个人也觉得奇怪。既然相关数据都非常惊人,即便“巴铁”上路,实际运行也大受限制。偏偏又设计了载客量庞大,那么,如何保证其经济收益呢?如果不能解决经济收益问题,就算将技术瓶颈都一一突破,依然不能投入实际运行。何况,与其他车辆的并存问题,在我个人想来,那几乎是无法解决的。当然,我怎么想无关紧要。我本来是技术盲。包括从技术角度展开的许多批评,其实我也看不懂。
我看不懂没关系。进一步说,我也不觉得各层级的领导们就什么都懂,真正的投资者们就什么都懂。领导们自己不可能什么都懂也没关系,但凡不拍脑袋瓜儿乱决策,并不会酿成大错。投资者自然应风险自承担,纵然投资失败,亏得精光,也怪不得别人。然而,投资者不能亏得不明不白,不能因为相关信息不透明、相关游戏规则不公平而不明不白地被欺诈。
所以,这样公开讨论“巴铁”其实挺好的。从技术上来说,可能一百万人反对,但只要设计者一人坚持,就可以任性地继续。“虽万千人吾往矣”,终于成功的事例也不是没有。从游戏规则方面说,就这些天的报道,暴露出来的管理漏洞可真不少。譬如相关信息前后矛盾,譬如可能存在关联交易、账目不够清楚等等。
从具体事件中窥见游戏规则不够公平,一经查实,应该就规则本身作出修订。游戏规则果然不够公平,存在漏洞,利用此漏洞牟取不正当利益的绝不会仅仅只是“巴铁”。因具体事件窥见游戏规则不够公平,最后结果却只是处理利用漏洞的特定的市场主体、个人,而对游戏规则本身的不够公平视如不见,那就是对欺诈行为的纵容。
从相关决策角度说,则各级领导千万不要迷信一己之能力。以我为例,假如我有幸做领导,让我独立作出决定,是否倾地方的财力、物力给予“巴铁”项目支持,可能还真的会拍板同意。尽管我终究存疑,然而,我是技术盲啊,人家随便用几个专业词句晃一晃,应该就噎死我了。何况,据说前景很诱人的,可能是产值几百亿的大项目,可能容纳几千人就业,我怎么可能不动心呢?越是热情,越是可能受骗。当然,之所以会受骗,也与我就算受骗,也不会实际承担责任,顶多就是换个地方再作领导有非常大的关系。
因此,公共决策必须科学、透明。就内部来说,即评估应由专业部门、人士做,领导不要不懂装懂。无论专业部门、人士或领导,都必须为主观性质的决策失败承担实质性责任。绝不能罚酒三杯、大事化小。尤其要从权利保障、责任追究两方面入手,完善制度,保证专业部门、人士的独立性。既避免被领导们打压,也要避免他们因主动拍领导马屁而丧失原则。在公共角度,则相关信息应以公开为原则,接受群体监督。群体监督宽泛,甚至吹毛求疵,可能导致某些风险较大的项目无法过关。但政府行为本来与市场行为不同,前者以公共财富为资本,自应求稳妥,绝缘于高风险项目;后者自负盈亏,有权决定以高风险为博取高利润的代价。
如是,相关经济行为才能导入常轨。任何人有奇思妙想并付诸实践的自由,其他人有投资博取高收益的机会。但无论成功与失败,都只能明赌,而不能暗骗。否则,如“巴铁”这样的项目,如果都以极不规范的方寸招摇过市、肆意吸取社会投资,自然后果严重,然而如这样的奇思妙想,竟然连冒险的机会都没有,却也未必是好事,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是社会创造力丧失的标志。
-->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