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曹牡华记者汪良红)民众是否能看得起病、看得了病、看得好病,是检验医改是否有效的试金石。而医改,则直接关系到民众能否享受到更高质量、公平可及的医疗卫生服务。昨日零点,备受关注的城市公立医院改革正式启动。百姓看病能否顺利挂号、就医费用是否有变化?当天一早,记者赶赴市第一人民医院,现场感受医改第一天的新变化。
7时30分,第一人民医院门诊楼人头攒动,宽敞明亮的门诊大厅内,除了随处可见的关于医改、调价等政策的宣传标识,还设置了不少就诊流程温馨提示,同时开通了自助刷医保卡和现金卡服务。院长周泽甫、院党委书记高崇茂,院领导吴崇杰、张传旗、罗云、戴虹、王圣方、熊功友、颜小平、涂强等带队,与100余位佩戴医改宣传员袖章的机关工作人员深入到门诊、急诊窗口,积极开展医改政策宣讲与协调工作,协助前来就诊的市民使用自助缴费机,减少排队时间。
50多岁徐女士因喉咙不舒服,长期性咳嗽,所以经常到一医院就诊。然而,这次徐女士却发现这次挂号费跟以前大不一样,“以前挂号最起码是5元以上,但这次只要3元,而且取消了挂号费1元、就诊卡1元,以及工本费0.5元。”尽管每次只是减少几元钱,但作为家庭并不富裕的徐女士来说,这也能节省一笔钱,“每年要到医院来几十次,这一年也可节省几百元。”
除了收费实惠了,徐女士感觉最大变化的还是医务人员的服务,“我今天到这里来看病,感觉很大不一样,秩序井然有序,很多工作人员在给我们讲解,给我们指引,真是方便,而且服务更加优质了,这个医改就是好。”“以前磁共振要700元,现在下降了10%,只要630元。”在放射科做磁共振的李先生说,几个部位做下来少了几百元。
全部取消药品(中药饮片除外)加成,实行零利润销售。取消门、急诊挂号费和就诊卡、门诊病历工本费。合理调整提升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医疗服务价格,特别是诊疗、手术、护理、中医等服务项目价格。调增后的医疗服务项目收费,将根据参保类别分别纳入职工医保、居民医保统筹报销范围。同一患者在同一医院、同一专科、同一职称等级医生多次就诊的,24小时内不得重复收取。城市医院综合改革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副院长颜小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该院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即药品按进价销售),调整医疗技术服务价格,调整后的医疗服务收费,城乡居民按规定全部纳入医保统筹基金支付,城镇职工按规定纳入医保支付范围。改革后,医疗收费结构更加合理,同时也能更好地减轻群众的医药费用负担水平。
从就医体验到服务质量,改革首日的背后,是第一人民医院纷纷出台的一整套周密应对的举措。市卫计委副调研员郑东升及市医改办成员来到市一医院,要求一定要做好这项工作,确保改革工作顺利进行。
近年来,市第一人民医院一系列的改革,如行云流水,打造具有生命活水特色的MDT诊疗模式,开设专病门诊,贯彻分级诊疗,实施微笑服务,开通手机“导医助手”,开展全预约、全自助、全回访服务,率先推出“预约、节假日、分时段结算及床旁结算”服务,成立全省首个胸痛中心,加入卒中中心联盟,开设产科,开设监管病房,开设假肢治疗室和小儿脑残康复治疗室,设立庐山北环急救中心,成立九江市“全国海派中医蔡氏妇科流派传承工作站”,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澳门科技大学签订合作协议并挂牌……医院不断发展壮大,如今已成为一所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保健、康复、急救为一体规模较大的三级甲等综合医院。
周泽甫表示,作为我市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单位,市第一人民医院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的医改政策,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质服务,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到病人需求第一,尊重病人至上,让老百姓得到实惠,员工满意,政府放心。同时,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等为重点,将健康融入所有相关政策,与人民共建共享,为“新工业十年行动”和建设“五大九江”提供坚强的健康保障,找到“健康九江”的正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