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新理念、新举措做好群众工作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强调“必须把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提出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方法和要求,值得我们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贯彻。

坚持人民立场始终是党员干部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我们党所走过的95年的辉煌历程充分证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重要法宝。特别在新形势下,我们党始终强调,衡量工作的好坏一切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作为唯一标准。只有坚守人民立场,才能心系群众冷暖;只有站稳群众立场,才能急百姓之所急;只有树立群众观点,才能增进群众感情,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党的事业就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是否坚持人民立场,是否坚守群众观点,是检验党员干部能否履职担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试金石。

拜人民为师,做人民公仆。我们党历来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新的党内政治生活准则要求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要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做到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当好人民公仆。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决不允许在群众面前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决不允许当官做老爷、漠视群众疾苦,更不允许欺压群众、损害和侵占群众利益。党员干部要不断适应新形势,改进和创新联系群众方法,建立和完善民意调查等制度,利用传统媒体和互联网等各种渠道了解社情民意,倾听群众呼声,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把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一致起来,着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把人民群众的新期待,落实到我们的日常工作中来。

以反“四风”为契机,增强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当前影响群众工作、损害党群关系顽风固疾仍然不同程度存在,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等“四风”问题像一股毒瘤,如果任其蔓延,害党误国,会严重损害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牢不可破的血肉联系,其结果是从根本上危及党的执政基础。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对“四风”问题及其危害有深刻而具体认识。譬如形式主义,其实质就是作风飘浮、工作不实,文山会海、表面文章,贪图虚名、弄虚作假等问题。官僚主义,其实质就是脱离实际、脱离群众,消极应付、推诿扯皮,作风霸道、迷恋特权等问题。享乐主义的重要表现是追名逐利、贪图享受,讲究排场、玩物丧志等问题。奢靡之风的主要表现为铺张浪费、挥霍无度,骄奢淫逸、腐化堕落等问题。因此反对“四风”就是要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常态化、长效化。同时坚持抓常、抓细、抓长,特别是要远离各种隐性、变异的“四风”问题,坚决断除侵害群众利益,损害党群关系的行为。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把攸关群众利益的事做好做实。如果说坚持群众立场是一种政治品质、一种操守,那么,做好群众工作则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切合实际的工作能力。这种能力绝对不是命令主义,以权压人,甚至仗势欺人而是要做到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绝对不是“尾巴主义”,不作为、怕担当,而是既服务群众又带领群众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把党的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引领群众听党话、跟党走。至于那些为了个人政绩、选票和形象脱离实际随意决策、随便许愿的行为更是与党的事业,人民的利益背道而驰。实践证明,领导干部经常调查研究、定期接待群众来访、同干部群众谈心,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办事情,解决问题就接地气,群众就鼓掌欢迎。越是条件艰苦、情况复杂、矛盾突出的地方,越是要深入调查,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实实在在为群众排忧解难。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秀、哗众取宠,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的行为,无非是满足一时的面子工程,虽然能满足一时的权力快感,却无法经受时间的考验,自然也更经不起群众的考验。

总之,做好群众工作,既是品质操守,也是能力担当;既是形势所迫,人民所盼,也是党的事业所需。

(作者单位:市委党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