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洁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程静
一条条水泥路干净宽阔、一幅幅墙画传播文明乡风、一张张笑脸喜看乡村换新颜……走在彭泽农村,“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的和谐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彭泽县按照省、市部署,以“创建生态彭泽,共建美丽家园”为目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加快脱贫攻坚步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全面推进农业农村工作。目前,彭泽县太泊湖泊湖村入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茅湾村、四联村、湖西村进入“千村万寨展新颜”活动遴选展示。
下好“全域规划”先手棋
在彭泽县太泊湖开发区马皇山新村,只见房前屋后四季有花,田间地头种满瓜果,村头巷尾堪比公园,孩子们在游乐嬉戏,老人们在亭台唠嗑。“这些年,村里变化太大了,环境越来越美,大伙儿的日子也越过越舒坦。”马皇山新村村民高昌东自豪地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让古老村庄换新颜,我们过上了让城里人羡慕的生活。”
围绕“创建全省美丽宜居示范县”,彭泽县成立领导小组,制订并印发了《彭泽县创建省级美丽宜居示范县实施方案》,严格按照“先规划后建设、不规划不建设”的要求,明确所有宜居村组发展定位,编制完善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美丽示范县建设总体规划、美丽示范风景线规划、美丽宜居示范村庄规划,整合新农村建设、扶贫开发、污水治理等涉农项目资金和社会力量捐赠,强有力地保障了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工作高质量建设、高效率运行。截至2020年11月底,彭泽县美丽宜居示范县创建投入资金4.68亿元,完成宜居村庄整治1045个,整治覆盖达85%。
打出“三大革命”组合拳
昔日的村庄到处是泥瓦房,水牛随意绑在路边的大树下,一到下雨天就道路泥泞。如今的彭泽乡村,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栋披上了“新装”的民宅。“以前,村里环境很差。现在,柏油路、污水集中处理、家家都是冲水厕所……现在住在农村,别提有多开心了。”谈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的变化,彭泽县浪溪镇新建澌村村民王光兵感慨地说。
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彭泽县牢固树立“全域景区化、沿线景观化、村庄景点化、庭院小品化”的理念,纵深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由点到面、由表及里、由内而外”全方位整治,构建“一村一风格、一乡一风韵、一线一风光”的美丽乡村新格局。开展分类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投资2.8亿元对全县16个乡(场、区)集镇街道进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全县建成污水集中处理村组586个;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工作,拆旱厕35617座、改水厕14694座、建公厕65座,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98.5%以上,农村“厕所革命”工作入选全国九大典型范例;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分类,一乡一站,全域一体市场化。
唱响“乡风文明”主旋律
“人多了,矛盾也多了。”彭泽县太泊湖埠头村村民欧阳运珍说,村委会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理事会和“一约五会”作用,将村民解决矛盾的固有传统、习惯做法与生态保护、绿色发展结合起来,潜移默化地化解纠纷,较好地实现了自治、法治、德治的有机融合。
在开展人居环境整治中,彭泽县坚持将乡风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抓在手上,建立完善人居环境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机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微信等媒体平台,多形式、全方位、广覆盖开展宣传报道,形成环境整治“人人知晓、人人发动、人人参与”的良好舆论氛围,并全面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引导村民承担一定日常保洁和维护义务,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同时,组织开展乡风文明创建、评选、表彰等活动,进一步倡导文明新风尚,健全完善考核办法,通过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实现了人人共为、齐抓共管的良好态势,让农村成为农民身有所栖的美好家园、心有所依的精神家园。
山城乡村大变样,美丽新颜入画来。当前,彭泽县已全面吹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冲锋”号角,今后将有越来越多的秀美乡村在彭蠡大地涌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