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战鼓擂动。走进濂溪区,呈现在眼前的是一派高质量发展的繁荣景象。从城区到乡村,无论是项目一线、企业车间,还是建筑工地、沃野田畴,濂溪区广大干群同心抓项目、聚力谋发展的热潮滚滚而来,彰显了该区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强劲动力。
2020年以来,濂溪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要求,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发展机遇,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坚持不懈抓项目、稳投资、增动能、惠民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2020年,预计全年完成生产总值303亿元,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6亿元,增长20.38%;规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400亿元,增长12%;全社会固投增长8.5%;工业固投增长1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8%;实际利用外资增长6%;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5%;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43028元、21037元,增长5.5%和7%,主要经济指标总量继续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获得全省利用外资一类县(市、区)第一名。
项目挑大梁发展增后劲
置身工业园区,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再掀热潮。在位于化纤工业基地的九江九宏新材料有限公司中控室内,工作人员专心操作,适时调整设备参数,全力以赴开足马力加大生产。该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企业主要为园区内各化纤企业提供烧碱、次氯酸钠、盐酸等上游产品,从而形成上下游配套产业链。
重大项目建设是牵引有效投资、稳定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濂溪区牢固树立“项目为王、品质为上”的理念,深入开展“项目建设提速年”“营商环境优化年”活动,积极创新方式方法,出台“双招双引”32条优惠政策,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先后引进诺贝尔二期等重大项目53个,总投资达322.54亿元,全面完成“50·20”项目签约任务,获得全省利用外资一类县(市、区)第一名。
为扎实推进项目建设,该区按照“天天抓项目、月月上项目、年年成项目”的目标要求,高效落实“五个一”责任机制,对照年度建设任务,排好时间表、绘好作战图,全力推进总投资405亿元的139个区本级重大项目,以及80个服务市直(含鄱阳湖生态科技城)项目建设。目前,赛得利(中国)一期B线、水刺无纺布、德利智造产业园、权志智能影像传感器产品开发与应用等一批产业项目竣工投产。成功盘活天泰食品、腾马印染等企业。纳税过千万元的工业企业达到8家,其中过5000万元的2家,九江诺贝尔陶瓷成为全区首个税收突破亿元的工业企业。
下好营商环境“先手棋”,走活经济发展“全盘棋”。为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推动形成“事事马上办、人人钉钉子、个个敢担当”的浓厚氛围,该区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通过采取一系列优化保障措施,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通过实施行政服务大厅“一门式”改造,完成“12345”市民服务热线平台建设。梳理发布“一次不跑”“只跑一次”事项782项,占依申请类事项80.7%。成立区营商办,创新开展濂溪“商谈”活动,为企业减税3.91亿元,减负4.43亿元,发放融资贷款3.21亿元,切实解决好企业融资难问题。
城市更精细品质大提升
纵横交错的城市路网,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人流如织的商业综合体……置身濂溪区,处处洋溢着高质量发展的激情与活力。
濂溪区坚持集约发展,树立“精明增长”“紧凑城市”理念,一手抓建设,一手抓管理,推动城市发展由外延扩张向内涵提升转变,努力打造人口集聚、功能完备、产业兴旺、环境优美的魅力之城。2020年以来,该区全面推进城市功能与品质提升三年行动、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创新推行城乡综合执法和巡查保洁一体化改革,快速推进30个老旧小区、21条背街小巷改造以及86个新农村点建设。扎实开展棚改项目扫尾“清零”行动,集中攻坚完成147户,提前超额完成国家任务。全力推进八里坡二期、浔南等安置小区建设,确保年底建成分房41万平方米。
为了让城市既有“颜值”更有“气质”,濂溪区继续内外兼修,通过做好“三篇文章”,持续提升城市品位。做好精致建设文章。深入开展城市“功能修补”“生态修复”等行动,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着力把城区框架拓展至鄱阳湖生态科技城,加快打造一座生态新城。做好精细管理文章。扎实做好城市创建工作,坚决打好背街小巷、物管小区、养犬管理、市容顽疾、交通陋习综合整治等“五大攻坚战”。加快智慧城市建设,扎实推进97个居民小区智能安防建设,进一步提升城市数字化、智慧化管理水平。做好精美呈现文章。坚持以产兴城、以产聚人,加速推进庐林溪谷、中辉学府等地产项目建设,积极扶持万达广场、铜锣湾广场等商业综合体多元化、差异化发展,巩固提升城市活力。全力推动现代服务业扬优升级,主动融入区域航运中心建设,进一步促进产业和消费“双提升”。
民生再提质幸福更“加码”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濂溪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切实把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持续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该区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扎实做好“两业”扶贫、消费扶贫等工作,建设产业扶贫基地54个、成立扶贫合作社48家,关联贫困户1188户,利益联结率达到94.2%,形成了“一村一品”的产业格局。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六稳”“六保”的重中之重。该区积极实施就业稳岗暖心服务行动,出台多项优惠政策稳就业。同时,加大网上招聘和就业培训力度,积极做好企业和求职者之间的对接。今年完成城镇就业4838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635人。全力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第三小学、南山学校改扩建、新港中小学等项目建成投入使用,增加义务教育阶段学位3700个,威家镇、赛阳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全力补齐医疗卫生短板,多方筹措资金2.1亿元,启动区人民医院、城东医院、新港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加快推动区疾控中心、红十字医院改建和高垅、莲花、赛阳、虞家河、姑塘卫生院等项目建设,努力实现乡镇卫生院新建改造全覆盖。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打造沿江沿湖“最美岸线”,全力做好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和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工作。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稳步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扎实做好安全生产、信访维稳、森林防火、民族宗教、退役军人服务等工作,连续8次荣获“全省双拥模范区”称号,连续9次荣获“全省春季森林防火平安县(市、区)”称号。
(图文由濂溪区委宣传部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