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洪永林
“非常感谢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同志们,他们为了我的事情前前后后不晓得跑了多少路,让我这个行动不便的老兵终于搬进了新房子。”6月3日,记者在德安县金佳苑小区公租房内见到74岁的参战老兵喻菊根时,他和老伴正在张罗饭菜,刚住进去的公租房收拾得干干净净。看到老人笑容满面,德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几位工作人员也舒心地笑了。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把老兵感受作为第一感受。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我市咬定学党史牢记为民初心、办实事厚植人民情怀的目标不动摇,坚持学用结合,学史力行,紧紧围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从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用“实事课堂”检验党史学习教育实效。全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更是用心用情用力解决老兵急难愁盼事,让老兵们实实在在地感受到党史学习教育带来的转变,极大提升了他们的幸福生活指数。
服务面对面:我们多帮忙多跑跑腿
老兵心里就多一份温暖
说起自己住进公租房的前后经过,老兵喻菊根打开了话匣子:“原来,我们老两口和儿子、媳妇住在一起,总免不了磕磕绊绊,我们想搬出去住,又找不到合适的房子,前不久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找到了‘娘家’——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没想到他们把我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去办,刚开始我们的户口和儿子的在一起,不符合申请公租房的条件,他们一趟趟地跑派出所、住建局等部门,经过特事特批很快领到了钥匙,可是我们嫌那里离县城远了点,生活不太方便。”“老人不满意,我们再帮忙去跑腿。”德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向坚面对面了解到老人的心愿后,把老人的愿望记在心里,再次四处张罗打听。功夫不负有心人,5月份终于在距离县城较近的金佳苑小区帮老人申请到了一套公租房。虽然房子申请到了,但是楼层稍高了一点,喻菊根腿脚不便每天爬楼有点困难。“我们还在继续帮他找一楼或二楼的房子,一有合适的,马上联系帮他搬进去,一直服务到老人满意为止。我们帮忙多跑一趟腿,老兵心里就多一份温暖!把‘实事课堂’搬到群众身边。”向坚这样说道。
沟通心贴心:你们真的是用心用情帮助我们全家
在德安县宝塔乡九岭村,说起赵友富,要是在过去,村民们个个直摇头:“家徒四壁长年在外上访,是个扶不起来的懒汉。”赵友富今年的转变让村民始料未及,大家惊叹说:“真是180度大转弯,他一个后进份子,现在带头奔小康,今年跑新疆务工去了,听说一天能赚300元钱呢。”
赵友富的转变,与今年党史学习教育开展后,德安县、乡、村以及退役军人事务局联手结对帮扶密不可分。德安县宝塔乡九岭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周刚说:“赵友富家庭非常困难,岳母长年患病在床需要人照料,他自己又是一名伤残退伍军人,前几年下岗买断后失去了生活来源,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我们基层党组织发挥心贴心沟通的桥梁纽带作用,今年结对后经常上门心贴心沟通并积极向上争取资金进行帮扶。前不久,赵友富全家从破旧的危房搬进了新家,他本人也被我们干部的真情帮助所感动,5月份出去务工挣钱去了。”赵友富的妻子卢娜娜说:“今年,我和友富真切感受到党和政府对我们的帮助,你们真的是用心用情帮助我们全家,我们再不靠劳动争取早日过上好日子,都觉得脸上无光,对不起大家。”
关爱点对点:农村困难老兵感受亲切的关怀
家住德安县河东乡后田村的刘华林是一名身患残疾的退役军人,退伍后在工厂务工时不慎失去了右手,无劳动能力后家庭生活陷入困境。今年他发展养鸡产业,就在为买不起鸡苗发愁的时候,德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把买好的200多只鸡苗送到了他家,解决了他的燃眉之急,村里还安排他在村图书室的公益岗位就业。
“我的儿女们都没想到给我过生日,你们却把生日蛋糕送到我的家里,真的太感谢了。”今年5月16日,德安县蒲亭镇老兵张正根75岁生日,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给老人送蛋糕、鲜花上门,给老兵过了一个热闹的生日,老人感动不已。记者了解到,今年市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制订“实事清单”26项,为广大退役军人个体群体解决急难愁盼的事。发动退役军人服务站开展“心贴心大走访”活动,建立电子档案,进一步了解退役军人在思想、生活、就业、医疗、住房等方面“想什么,需什么”,精心组织了“服务强军梦送岗到军营”“新长征送岗位”“职在民企就有未来”等退役军人及随军家属专场招聘活动,通过学党史、办实事、访民心,实现了军政军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为助力九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凝聚了强大合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