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富忱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孔颖
2020年,共青城市宣传思想文化战线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自觉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意识形态管控有力,理论武装扎实推进,新闻外宣频频亮相,网信工作成效显著,文明创建卓有成效,扶贫招商奋力推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思想保证和精神支撑。
弘扬主旋律筑牢理论根基
“我们在工作之余,包括在家的时候,都会把学习强国APP打开,第一时间掌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最新内容,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对共青城市委组织部干事熊哲明来说,学习强国APP已成为他随时随地学习的“充电宝”。
一年来,共青城市委宣传部把“学习强国”作为展现共青形象,讲好共青故事的重要窗口,对上传至平台的稿件精挑选、严把关,力求全面地展示共青城市在新思想指引下的生动实践。同时,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运用平台、坚持学习,做到学思结合、学以致用。2020年,共青城市学习平台人均积分居于九江市前列,全市人均积分在九江市长期居于第一位。
同时,通过中心组学习、成立市委宣讲团进行宣讲等形式,多主题、多领域打通理论宣讲“最后一公里”,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对这种形式很欢迎,像拉家常一样就把中央精神学习了!”共青城市甘露镇双桥村村民胡纯炎,参加完村里组织的关于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宣讲,觉得中央的政策离老百姓生活很近,贴心又暖心。
如今,在共青城市,党的创新理论“五进”活动已经实行常态化开展,干群间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等理论书籍热情高涨,推动着党的创新理论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
汇集正能量正确引导舆论
2020年7月,共青城市河湖水位持续上涨,防汛形势严峻。为了大力宣传防汛一线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展现当地战胜洪涝的坚定决心,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利用发声快、平台多等优势,开设专栏,及时播报共青城市汛情以及防汛工作,为全市上下防汛抢险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
急难险情当前,共青城市融媒体中心及时播发各类紧急辟谣信息,正视听安民心;畅通信息渠道,利用微信公众号传递救灾前线情况,传播正能量,映照人间大爱。
面对疫情防控、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优化营商环境和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等系列宣传战役,一篇篇以多篇集实时化、矩阵化、故事性、创新性于一体的融媒体报道被各大平台播发。2020年,共青城市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中央媒体及人民网、新华网等网站总网上稿130多条;由共青城市制作推送的新媒体作品有17个入围全省热搜榜,阅读数100W+以上26个。
提振精气神整合高效资源
走进共青城市江益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阅读大厅里座无虚席,朗读亭边,读者排起了长队;大厅另一边,码放着许多听书设备,使用设备的读者络绎不绝……像这样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在共青城市已经建起了154个,深受当地群众欢迎。
为了让基层宣传“活”起来、“火”起来,作为全国第二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县和全省党的基层阵地资源整合工作试点县,共青城市通过完善“一把手”工作机制,完善力量配置机制,完善经费保障,注重推进“3+1+1”文明实践工作模式,不断完善“1+N”阵地建设,实现了宣传资源互融互通,织牢了基层文明实践“阵地网”。
文明实践活动不是“大水漫灌”,而要“精准滴灌”、精心“配餐”。根据农民“点单”免费开展的“每周一电影”活动,已成为甘露镇文明实践活动的“拿手好戏”;苏家垱乡水口村则将本土特色“西河戏”文化与传统节庆相结合,让村民唱主角……2020年,共青城市共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6000余场,惠及群众30万人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