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打造平安经开区新样板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李善云

市域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2020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对平安中国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紧紧围绕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总目标,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以共建共治共享为导向,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以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基层社会治理创新、平安创建活动为抓手,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人口等各类要素快速向城市聚集,市域社会治理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但治理对象复杂多样、治理风险严峻重大。如何更好促进治理理念、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考验着党委政府应对风险挑战的决断力和行动力。为此,加快推进市域社会治理,重点在三个方面发力。

一、以党建为引领,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

综治中心是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组织模式和运转平台,承载着统筹协调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特别是平安建设各项措施在基层落地运行的重要职能。面临城市人口结构多元、利益主体多样,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统筹兼顾不同部门、不同行业、不同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只有以党建引领市域社会治理,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单位治理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并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从而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形成多方参与、互动互补的社会治理合力。

为全力推动“平安九江经开区”创建活动向更深层次发展,区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更高层次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西工作的重要要求,明确并形成了班子成员人人抓,部门单位合力抓,党员干部具体抓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社会治理大格局,为平安九江经开区守好土、尽好责,撑起一方“平安伞”。重点通过做实网格化管理服务“底座”,全力推进综治中心实体化建设。一方面采取“1+N”(1名网格员+多名平安志愿者)模式配备网格力量。在全区12个行政村、22个社区,划分54个网格。他们主要由长期“村两委”成员、威望较高的群众、退伍军人、民兵预备役人员、退休老干部等担任。主动了解、及时介入矛盾,从而将基层自身能够解决的不稳定因素消灭在萌芽状态。下一步,九江经开区将在非公经济组织中划分专属网格,从而实现全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全覆盖。另一方面,由综治牵头,以各级综治中心为依托,公安、司法、卫计、民政、信访等多方联动,实施“四大”工程。一是开展“大宣传”活动。结合扫黑除恶、电信诈骗、反邪教等专项行动,在人流密集场所,开展集中宣传、问卷调查,既扩大了知晓率又提升了满意度。二是开展“大走访”活动。变上访为下访,深入一线,深入群众,了解百姓诉求,排查矛盾纠纷,列出问题清单,分地区、分部门、分行业,集中时间、集中精力重点化解一批矛盾纠纷。三是开展“大防控”活动。通过全天候联勤、全社会联动、全方位联防,落实好治安巡防、群众群防、保安联防、智慧技防机制,确保全区社会治安防范无盲区、无死角、全覆盖。四是开展“大整治”活动。聚焦重点行业领域,全区各单位、各职能部门、各行业监管部门,以开展的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路,大力整治“盗抢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集中整治“黄赌毒”等治安乱象,全面整治交通运输领域突出问题。同时,聚焦聚力排查解决征地拆迁、地产开发、环境整治、企业发展、建筑“两拖欠”、学区划分,以及影响群众切身利益问题引发的信访问题。

二、以人民为中心,全面推行矛盾调解多元化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权益保障通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努力将矛盾化解在基层。

为适应并积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九江经开区采取“一个中心,五方联动”的调解体系,按照“服务零距离,最多跑一地”的理念,围绕“矛盾不上交,服务不缺位”的目标,努力探索并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九江经开区成立于1992年,全区现管理范围约80平方公里,人口近20万。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与之相关的人口、资源、环境、生态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接踵而至,对此,九江经开区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把社会治理摆在经济发展的同等位置,集聚要素、集聚智慧,全面提升全区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为经开区高质量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安全的政法经济社会发展环境。

全力打造多元调解服务中心。主要以区综治中心为底座,以信访中心为依托,联动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和判决、仲裁等,从而做实多元调解服务中心。主要流程是:来访受理——分类流转(调解—仲裁或判决)——审核结案。

在过去,与各地一样,矛盾纠纷一般交由社区、街道和派出所进行调解,由于矛盾纠纷多,而调解人员数量少,均是兼职,再之缺乏专业法律知识、工作精力有限等短板,导致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吃紧、吃力,对于调解不成功的案件束手无策,更为重要的是,导致上访不断,甚至越级访。那么,多元调解服务中心的设立,通过司法、仲裁的进驻,在化解矛盾纠纷上可实现只跑一地,将极大地提升调解质效和公众满意度。

区多元调解服务中心设了巡回法庭、仲裁室、司法调解室、人民调解室、信访接待室、心理服务室和纪检监察接待室等,通过第三方购买方式聘请专职法律工作者为人民调解员,专职调解矛盾纠纷;其次,整合信访、仲裁、公安、法院、司法、劳动人事、城管、住建等部门资源,提升多元调解新机制,对涉及行政部门的矛盾纠纷工作进行调解,免去了以往诉求无门诉的尴尬境地,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做到群众少跑路;对调解不成的问题,引进了市仲裁委、劳动人社以及巡回法庭等进驻中心办公,变调解为服务,给群众更多选择,引导群众依法处事、依法办事,与法院连接,建立网上立案平台,群众不需跑到法院即可立案、开庭。对于公职人员的投诉举报等事项,均有纪委监委接待。

中心推动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大调解相结合,建立人民调解员、法律志愿者、公益律师团三大服务平台,设立“五室两庭一区”,日常运作以区平安办牵头,实行“6+X”模式。各类调解事项实行一窗受理、对口分流、协同调处、限期处理、督查评估、结果反馈闭环处置。同时强化技术支撑,导入5G技术应用,从业务“数字化”拓展为全流程“智慧化”,着力建设“一站式”多元现代化智慧调解服务中心,以“最多跑一次”理念,实现矛盾纠纷化解“最多跑一地”,真正实现矛盾不上交,化解在基层。

三、以科技为支撑,全线推动社会治理现代化

有效运用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有利于加深对市域层面社会运行的规律性认识,为市域社会治理提供新的工具。

近年来,九江经开区积极推进市域信息基础设施联通、网络畅通、平台贯通、数据融通,为城市治理和决策提供支持,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让科技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推动科技赋能。先后斥资3000余万元打造智能防控体系。目前已经建成了“天网四期”工程,新建20个治安卡点、100余个带人脸识别功能的高清智慧监控探头,以及400个警眼高清探头,同时将城西港智慧园区项目中的138个高清探头,以及智慧城市项目中建成的63个高清探头全部接入“天网平台”。

推进社会综合治理智能化,九江经开区站在了前沿。区管委会再次批拨2200万元用于“雪亮工程”和“综治指挥平台”项目建设,投入1898万元,启动“智能安防小区建设”,实现全区196个“智慧小区”建设的全覆盖。目前,经开区已建成及在建的一类天网高清监控探头达930个。“智慧警务”的应用,为业务部门破案、研判提供了线索依据。今年1月至4月,经开区侵财类案件同比下降23%,打击破案数同比增长37%。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这是社会治理的真实写照,如何巧用这根“针”,串起千条“线”?实践证明,加强和创新市域社会治理,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没有平安,老百姓就没有安全感、幸福感;没有稳定,投资者就不敢来,经济就无法发展。九江经开区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提出的,要加强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机制建设,完善立体化社会治理防控体系,依法打击和惩治违法犯罪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重要指示要求,为经济社会发展撑起了“平安伞”,奏响了和谐稳定的最强音。

(作者:九江经济技术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