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世坤 柳勇泉
市关工委五年前推出了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五创”品牌(创建报告团、创办教育基地、创编红色教材、创优教育环境、创新教育形式),得到了我市各级关工委和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同。去年以来,市关工委紧扣时代新定位,赋予“五创”品牌新动能,思想道德教育就像涓涓细雨,滋润着青少年的心田。
报告团赋予新内涵
市关工委报告团顺应新时代青少年成长的新需要,赋予报告的新内涵,市报告团制定和撰写了疫情后的心理调整、《民法典》宣讲、好家教好家风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等11个主题报告宣讲内容,供县、乡报告团参考。市报告团新增加了5位成员。各地报告团在宣讲活动中,注重结合新时代新实践,向青少年大力宣传改革开放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科学家精神,特别是讲好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动人故事。市关工委联合濂溪区关工委,邀请九江学院附属医院院长殷小平到濂溪区的中学向师生们讲述带队出征湖北,奋战在抗疫一线的先进事迹和难忘瞬间;联合瑞昌市关工委邀请全国劳模向东宣讲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引导中小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劳动观。湖口县报告团邀请该县人民医院支援湖北抗疫护士沈晓炎、高成军到母校讲述自己在武汉方舱医院的抗疫故事,激励同学们把浓浓的爱国主义情怀厚植于心。一年来,全市828个关工委报告团,2190名报告团成员,深入青少年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报告1453场,受教育对象达44万余人次。
教育基地赋予新主题
向青少年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每一两年都有一个新的主题。去年和前年是按照中国关工委的统一部署,进行“传承红色基因,争做时代新人”的主题教育。两年来,全市增加了30多个青少年教育基地,使全市挂牌的教育基地增加到135个,主题内容包含爱国主义、优秀文化、法治教育和科普教育等方面。浔阳区打造的“初心之光”展馆和“四史”教育长廊,一年来举办活动96场次,前来参观学习的青少年达3.6万余人次。都昌县新建汪墩乡“茅垅暴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茅垅村青少年服务中心,打造了汪墩中心小学、土塘中心小学、县城三小的红色大讲堂。共青城市进一步挖掘了红四方面军31军参谋长龚炳章烈士的英勇事迹,改造升级了龚炳章烈士陵园,影响力辐射到周边县乡。庐山市白鹿镇玉京村村史馆列入了“红色印记”“关爱后人”的重要内容。湖口县在第五小学建成“四史”教育展馆,拍摄了“四史”专题教育片。柴桑区打造了岷山乡大塘村李子芬纪念馆、城子镇彭湾村赤湖游击队旧址等青少年教育基地。德安县开展了《初心之光》征文比赛活动,将红色故事、诗词和获奖作品编印成册。
每年主题教育的启动仪式都在教育基地举行的。按照省关工委部署,今年全省主题教育为“传承红色基因,弘扬井冈山精神”。4月16日,市关工委在中共江西省委第二次党代会旧址(湖口县舜德乡)举行市、县青少年主题教育活动启动仪式,邀请了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团市委、湖口县政府及关工委负责人和“五老”、学生代表共100多人参加。
优化成长环境新进展
全市新建成少年儿童服务组织158个,进一步扩大了少年儿童服务组织的覆盖面。修水县新建了11个少儿服务中心(站),举办了少年儿童服务组织建设管理培训班,都昌县全县75所学校全部建立了留守儿童活动中心。市关工委与浔阳区关工委在浔阳区中小学校开展了《民法典》进校园活动。各县(市、区)聘请法治副校长482人,组织报告团编写法治讲稿20余篇,宣传贯彻《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开展法治教育报告494场,受教育人数16.7万余人次。全市共有1360名“五老”对网吧和校园周边文化娱乐场所进行不定期的义务监督。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全市广大“五老”主动奋战在抗疫一线,街道社区、志愿服务、值班卡点,处处有“五老”的身影,涌现出了许多感人事迹。全市各级关工委和“五老”捐赠善款200余万元。86岁的柴桑区人民医院郑德琼,向党组织捐赠了5万元。在疫情防控转向常态化时,各级关工委积极助力复工复学,有的协助对校园进行消毒,有的采取线上教育、制作微视频、作抗疫主题报告等方式,开展疫情防控知识宣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