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余晖脉脉护新蕾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余慧琳

“同学们,我们上汤有200多名先烈,我们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勤奋学习,以优异的成绩报答英烈,为建设现代化强国当好接班人……”

这是七一节前夕,程开宁老人在武宁县上汤学校给孩子们讲红色故事时讲的一段话。

现年71岁的程开宁既不打牌,也没在家带孙子。他每天从早忙到深夜的主要两件事,一是为上汤贫困儿童、留守儿童送去温暖,二是收集整理上汤苏区革命红色历史文化,用发生在身边的革命故事教育激励青少年。

不计得失勇挑重任

2010年的春天,时任武宁县上汤乡会计的程开宁被当时的乡领导找到办公室谈话,“乡里需要一个威望高、能力强、经验丰富、能办事的人担任关工委工作,思来想去,你最合适。”

程开宁当即就应承下来。

得知程开宁要担任乡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且要身兼数职,他的亲朋好友都劝他,何必呢,都这么大年纪了,儿女都在外发展得好,这么东跑西颠的干啥呀!

是啊,当时的程开宁虽然在乡里属于临时人员,但他凭着自己出色的人缘和工作能力,还在人寿公司兼职,任上汤乡业务经理,年收入有几万元。

程开宁的四个儿女都在外面大城市发展得挺好,不忍心父亲在家整日奔波忙碌,都买好了房,希望他去跟他们一起住,一来父亲可以轻松点,二来也可以帮忙照看一下孩子,享受一下天伦之乐。

程开宁婉拒了儿女的好意,辞去了人寿公司的兼职。很快就到乡关工委上任了。“我是党的人,党组织的需要就是我的选择。”程开宁的回答掷地有声。

可这是怎样一个单位啊!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没有相应的办公设施,当时的乡关工委挂名有五个人,其实真正做事的却只有两个人。

可程开宁硬是留下来,而且一干就是12年,武宁县上汤乡关工委工作也从开始的默默无闻,到现在的全县典型,程开宁也因此荣获武宁县优秀共产党员,武宁县关心下一代先进个人等称号。

收集资料传承基因

干一行,悟一行。针对现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教育的现状,程开宁总在思考怎样让孩子们了解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革命先烈用鲜血换来的,从而珍惜当今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

一次偶然的机会,程开宁了解到上汤乡是红色革命根据地,而且作为红色根据地有12年之久,当年彭德怀、李先念都曾经来上汤驻扎或是视察过。上汤本地更是有不少青壮年参加革命,有200余人在革命中壮烈牺牲。程开宁脑中灵光一闪,他要把上汤的红色历史挖掘出来,让上汤所有的孩子都了解到自己的家乡发生过的感人故事,从而爱自己的祖国,爱自己的家乡。

说干就干!从2014年开始,程开宁开始着手搜集上汤苏区革命红色历史文化,汇编红色上汤。

理想是丰满的,但现实总是骨感的。汇编红色上汤困难重重,一是由于时间久远,原来的一些历史见证人已经作古,县志、党史记载只有寥寥数语,甚至语焉不详,根本没有专门的关于上汤的记录;二是自己文化水平不高,不会操作电脑,写作及查找资料都存在一定的困难;三是乡政府没有专门的活动经费。

3年多来,程开宁克服重重困难,自费投入数万元,买了摩托车和照相机等设备,走访了上百位烈士遗属,查找革命旧址、遗址39处,搜取红色文物10件,拍摄图片近百张,先后自费到县苏区革命烈士纪念馆、县档案馆、县党史办、县政协文史委、县志办等相关单位调查考证上汤革命历史资料。经过1000多个日夜的上查下访,2017年,由程开宁整理撰写的革命历史文献《红色上汤》问世。此书首印250册。《红色上汤》被上汤学校列为红色教材,在校的学生人手一册。此书为上汤传承红色基因,作出了极大的奉献。

上汤学校五年级学生李思琪是个留守儿童,沉迷手机游戏。2020年疫情期间,她用奶奶的手机玩游戏,不小心就转走了35000元钱。程开宁得知后,通过找上级媒体、政府相关部门等方面为她追回17000多元钱。从此,程开宁一个学期都要去几次学校,跟孩子们讲先辈们为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抛头颅洒热血的故事,让孩子珍惜来之不易的生活,好好学习。从此,李思琪再也没有迷恋游戏。

自2015年以来,程开宁连续7年向青少年学生作报告100余次,带领学生瞻仰红色旧址遗址,把深刻的教育融入生动有趣的课外活动中,用优良的革命传统教育未成年人。

为打造青少年教育基地,2018年,在程开宁的建议下,武宁县上汤乡政府创办“印象上汤”展览馆,把上汤的历史文化集中展示。在筹办过程中,程开宁出谋献策,提供资料,个人捐赠展品30件。“印象上汤”展览馆被县委宣传部授予“武宁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用心呵护抚育幼苗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也是正在成长的蓓蕾,我们有义务去呵护他们,让他们在爱的阳光下健康成长。”在上汤,谁家遇到困难,孩子读书出现问题,人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找程爷爷。而程开宁也竭尽全力帮助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就想办法找他人帮忙。

2015年,上汤乡梅溪村村民陈世香的儿子因为事故与他人发生打斗,致人重伤而锒铛入狱,儿媳改嫁他乡,留下一个正在上高中的孙子。2016年,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孙子汪方成被迫辍学。程开宁得知后,几次三番上门,对汪方成进行思想疏导,把他定为自己结对帮扶对象,并联系其主要亲属尽量在思想及经济上给予帮助。为了让汪方成重返校园,程开宁多次到武宁一中与汪方成的班主任联系,请班主任对孩子多加关照。在程开宁的周旋下,武宁一中安排汪方成的祖母陈世香在学校做室管,并免费安排居住。与此同时,为解除汪方成的后顾之忧,程开宁还为他多方争取助学金6600元,让他可以在学校安心上学。2018年高考,汪方成考入山西医科大学。成功帮扶一名辍学的特困生,程开宁的心中比吃了蜜还甜。

石溪村留守儿童黄文杏父亲也是服刑人员。程开宁在走访中了解到她家的情况,立刻把她作为自己结对帮扶对象,先后十几次走访和探视,鼓励她要努力学习,并先后安排助学金10000余元。通过帮扶,该生勤奋学习,成绩优异,多次荣获全县“优秀学生”和“美德少年”荣誉及“江西省自强少年”称号。

几年来,经过程开宁争取,先后为上汤乡10余名留守儿童和贫困儿童送去价值10余万元的物品和慰问金,为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健康成长保驾护航。

“我想做的事一件件都做成功了,孩子们一个个也有了进步,我很满足!”程开宁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