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经开区兴中学校肖红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在课时进度紧张时,学生存在被教师带着前行的情况,容易造成不知道老师所讲的是什么,目的是什么等问题,对孩子来说,他们会认为学一篇课文最终的目的就是学会每课的生字,会背课文?我想,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教师,该教会学生的是三维目标,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认为是应教会他们如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明白其目的,引起学生共鸣,使学生身临其境。
培养学生的逻辑感
逻辑,也可以理解为思路或脉络。学生在学习课文时,很多时候对于课文了解不多,按部就班地跟着老师的步伐,学完一段再一段,但始终是零散的。作为教师,在上课前应充分备课,对整篇课文了如指掌;课中可通过思维导图式的教学,整篇课文变成一幅图,使得段落与段落之间不再是独立存在,让学生构建起清晰的脉络。
以部编版一年级下册《四个太阳》一课为例:课文共4个自然段,按照夏、秋、冬、春的顺序叙述,每个自然段写了一个季节。在此课文教学中,我们可以用三个问题串联整篇课文,分别是:文中小朋友画了那四个太阳?分别送给了哪几个季节?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太阳呢?前两个问题是分析,第三问是结论,解答出的答案分别是“绿绿的太阳——夏天——使人们清凉;金黄的太阳——秋天——金秋收获;红红的太阳——冬天——温暖人们;多彩的太阳——春天——百花齐放”。
而在介绍春夏秋冬四个季节时,为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要在该季节画该颜色的太阳,可结合图片,用成语对各个季节进行描绘,在学生脑海中构建出四幅不同季节的景象,如夏天的汗如雨下、秋天的金秋时节瓜果飘香、冬天的冰天雪地白雪皑皑及春天的百花齐放多姿多彩,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从而很好地体会为什么要画这样的太阳。此过程中,还可以对文中的“到处,忙着,冻僵,温暖着,多彩”等词语加以解释,降低理解难度。
通过板书对文章进行思维导图梳理,降低课文难度,相信认真听过本课的学生,脑海里一定会对本文有清晰的思路,从而更能体会作者的美好心愿。
引发学生情感共鸣
一年级课文,贴近生活,充满童趣,较容易引起学生共鸣,教师可利用课文的这一特点,培养学生在课堂中入情入境,不仅加深对课文的认识,也能使学生的情感得到渗透,对今后的阅读理解中深有裨益。如何使得学生入情入境?可通过以下方法:
板书绘画法。如《夜色》一课,可在本课的开始创设情境,通过板书月亮、云朵等形象构建出与文章描述背景一致的画面,将学生带入“夜色”这一情境;再在解读课文时,根据课文内容,画出窗户、心跳等图片,突出“害怕”这一心理;最后画出笑脸,突出最后的“惊喜”。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害怕”“惊喜”等词语,又可以使学生身临夜色其境。
造句法。《夜色》中,通过解析“我一看窗外心就乱跳”一句,可让学生联想为什么“心会乱跳”?再通过学生造句“我会想起(野兽的咆哮)或(仿佛有人在背后追赶)”渲染“害怕”的气氛;最后通过“从此再黑再黑的夜晚,我也能看见(明亮的月光倒映在湖面上),我也能听见(青蛙在田野里歌唱)”的造句,突出“惊喜”。
朗读抒情法。《端午粽》一课中,“剥开粽子,咬一口粽子,真是又黏又甜”一句,可先带学生回忆吃过的粽子滋味,再模拟吃粽子时的心情,面带表情地读出该句,突出“又黏又甜”。学生能从中品出作者对粽子的喜爱,从而读出作者的情感。
角色扮演法。《动物王国开大会》一课中,课文通过将动物拟人化开大会,老虎让狗熊通知,狗熊在狐狸、大灰狼、梅花鹿的提醒下,一次又一次才把通知说清楚。故事充满童趣,在本课教学中,可用角色扮演的方式,带领学生演出老虎命令狗熊发布通知的强势、狗熊三次询问“为什么、为什么、我怎么没问清楚呢”时的疑问和动物小伙伴对狗熊的劝阻及解说。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很好地体会不同句式不同情况下表达的情感,通过一系列的讲解,训练学生读出感叹、疑问、解答等不同语气,也提高对课文的认识。
情感表达法。在《我多想去看看》一课,学完课文要使学生能表达出自己内心渴望去的地方,可在课文教学中,提问“你最想去的地方是哪里?那里有什么”等问题,引导学生套用文中的结构,表达出如同作者一般的渴望,课后再让学生仿写出来,这在今后的写作教学中可举一反三。
通过以上方法,帮助学生从整体到细节的理解课文,深入理解词意句意及段意,入情入境地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师能够更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并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拓宽思维,在学生自主表达时也能为其提供思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