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满眼绿色好风光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实习生 陆安琪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谈思宏

长江岸线,风光无限。驻足长江大堤彭泽段,放眼四望,只见堤外绿意盎然,江面百舸争流,堤岸红叶夺目,与远处金黄色的油菜花、红色的健步道遥相辉映,宛如一幅色彩斑斓的水彩画。彭泽县拥有46.54公里长江岸线,过去5年间,彭泽县曾因环保问题先后4次被央视媒体曝光,23人次受到不同程度问责追责。彭泽县委、县政府痛定思痛,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围绕实现“水美、岸美、产业美、环境美”的要求,先后投入资金25亿元,实施生态修复、景观提升工程,实现绿化、美化、彩化“三化”结合,林地、绿地、湿地“三地”同建,绘就了绿色生态发展的新画卷,今年先后多次被央视和新华社点赞。

生态链修复岸线美如画

“堤外生态绿化带,堤内园林景观带”,彭泽县芙蓉墩镇境内有12公里的长江大堤,是彭泽段绝美的长江岸线之一,现在已经成为新地标打卡地。柳林摇曳,青翠欲滴;亭台轩榭和不远处的手绘文化墙成为一道亮丽的自然人文景观带;“共建美丽乡村共享美好生态”的大红标语彰显着乡村振兴的美好愿景。漫步大堤,仿佛人在画中游。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长江最美岸线为契机,对沿江岸线进行了整体整治提升。实现了群众出门有路、停车有位、休闲有地。如今这里与原来污水横流、杂草丛生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也给老百姓带来了满满的幸福感。有的村民在县城买了房子,现在又把乡下的房子装修好住了回来。”芙蓉墩镇五联村支部书记伍宏霞说起芙蓉墩镇的变化颇感自豪。

“现在每到周末,就有好多人来这里骑行休闲,打卡最美风光。”彭泽县芙蓉墩镇镇长荣光奇说,镇里大力推进干道沿线和村组道路的绿化美化亮化景观化提升工程,打造了太字赤坡堤、五连中心路等多个景观节点,呈现出山水田园、水天一色的壮美景观。

“近年来,彭泽县把打造长江最美岸线升级版作为落实长江共抓大保护、创建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区的重要抓手,进行生态链修复。”彭泽县鄱湖办副主任洪艳钊告诉记者,他们在老城区沿江建设40万平方米长江湿地公园、滨江休闲公园,打造了5公里绿色城镇带、30.5公里绿色风光带、11公里绿色产业带。新修堤顶柏油道路37.5公里,彭泽境内长江大堤实现全线贯通。对沿江14座受损山体进行生态修复。拆除违规码头21座,整合提升小散码头,腾出岸线1.6公里,全面实施整地覆土、生态复绿。

全流域治水江流翻白浪

让长江再现一江清水、两岸葱绿,是彭泽唱响新时代长江之歌的动人旋律。五年来,全县上下牢牢把握修复长江生态这个压倒性任务,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整体治理与重点攻坚并重、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并举。如今,驻足彭泽段江畔,能真实感受到“江流翻白浪,木叶落青枫”的美丽景象。

水,是城市的生命和灵魂。水污染治理的能力,就是城市管理能力的直接体现。城市水环境治理是个系统工程,事关千家万户民生福祉。2019年,彭泽县人民政府与三峡集团合作成立了彭泽县三峡水环境综合治理有限公司,签订了《江西省长江最美岸线(彭泽段)示范项目》PPP合同,投资15亿元对彭泽县城区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大力实施老城区龙城大道、渊明路等主次干道、小区及学校管网改造建设任务。

通过在城区和乡镇新建雨污水管道,实现雨污分流,提高污水厂进水浓度,解决城区内涝问题,同时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达标率,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水生态环境问题,减少污水排放对长江造成污染,改善彭泽水生态,打造宜居、绿色、人文城市,绘制一幅水清岸绿、人文和谐的幸福宜居人文画卷。

“回眸龙城,一条扁担晃悠悠。”这是市民对昔日龙城大道的描述。龙城大道全长9.32公里,贯穿整个彭泽县城,是城区的主干道。通过全面升级改造,路面拓宽,从根本上解决了道路拥堵、雨污合流等“城市病”,实现了龙城大道从“扁担街”到“景观路和民生路”的美丽嬗变。(下转五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