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力守护好“一湖清水一片绿岛”

2022年01月28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上接一版)

创新环保宣传,增强环保意识。通过每年的“6·5”世界环境日,向景区企业、游客发放宣传图册,通过微信公众号、手机等推送环境保护信息,广泛宣传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有关政策。近三年连续在“6·5”世界环境日当天开展增殖放流环保公益活动,通过增殖放流活动达到净化水质、改善水体的目的,让社会公众都来关注水域生态,关心水生生物,自觉参与到生态环境保护中。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建西海清气象

“以前西海对外开放的9个岛都没有污水处理站。”庐山西海建设环保局负责人感慨地说,目前庐山西海的治污状况可谓发生了巨大变化。

强化分散式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解决景区生活污水排放。风景区近几年共投资4000多万元建设各类型分散式污水处理站46座、铺设管网30余公里,采用先进的FMBR生物膜技术或A2O+人工湿地工艺,日处理生活污水能力达4450吨,均能达标排放。

狠抓污染源头治理,强化入湖排污口排查整治。全区经排查共有各类入湖排口42个,其中地表水水质达到Ⅲ类以上的排口39个,占93%。对排口逐个建立台账,进行溯源监测,做到“一口一策”,精准分类、精准处置。

大力推行中水回用,践行节约用水新理念。景区率先将巾口码头污水处理站和司马码头污水处理站进行中水回用改造,将中水回用公共卫生间。富余部分回用至周边绿化,中水经过喷淋、植被吸收、土壤过滤等过程,融入环境,实现污水零排放、零污染。截至目前,已完成20座分散式污水处理站中水回用改造。

开展损害环境保护专项整治,严格打击“六非”行为。针对景区存在的非法垂钓、非法载客、非法码头、非法建设、非法排污、非法采砂“六非”问题,采取多地多部门联合执法方式,坚持每周至少两次巡查治理,持续巩固和强化整治成果,共拆除或拖离上岸400多处非法垂钓设施,并全面禁止非法采砂,有效促进水体向好。

夯实环境保护基础桩,建设景区优环境

以良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和治理为基础,注重标本兼治,重点加强景区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改造升级。

一次性投资8000多万元,新购新式游轮50多艘,对部分游船艇实行了油改气改造,全面淘汰老旧船艇。投资1.5亿元对湖区6个岛屿进行了改造升级,新建改造旅游公厕(达五星标准)、污水处理等附属设施。

投入600万元,完成了巾口景区、柘林景区两大垃圾压缩转运站建设。建成巾口旅游集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司马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岛屿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项目,基本实现对湖区“零排放”。

推进司马、巾口两大码头生态改造工程、柘林湖岛屿改造提升工程及退塘退田还湖还湿地项目,建设了生态驳岸1850米、生态停车场39000平方米,修复植被70000平方米,完成岛屿栈道改造项目1000米、标准旅游厕所6座等。

建立了庐山西海环境监测快速应急反应监测系统及环境在线监控系统,已完成环保监测船1艘,水上自动监测站1座。

立起环保制度顶梁柱,共交绿色新答卷

庐山西海景区严格实施环保措施,坚决打好环保攻坚战,严格办理项目环评手续和执行环保“三同时”。重点围绕景区内环境提升、生态补偿、旅游升级、5A创建、水体污染等开展好专项整治,严格分散式污水处理设备稳定运行,确保生活垃圾收集转运有序正常,开展好巡查检查,确保各项措施落实落地。

全面创新落实河长制。创新庐山西海流域综合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结合景区实际,实施“河长制、片长制、岛长制、船长制、路长制、工长制”的“六制管理法”,落实领导责任、片线责任、部门责任、人员责任,让“河长制”落实点更多、线更长、面更广,全面推进景区“河长制”升级版,确保责任更夯实,保护更有力。

庐山西海风景区积极开展重点库湾地表水、分散式生活污水处理站进出废水和西海区域上下游界面地表水取样监测,以便动态掌握水情、定期分析汇总水质监测情况,形成专报送到西海风景区党政班子、上下游湖长及相关部门,对水质明显下降水域进行预警。

如今,仰望西海蓝天,见云卷云舒;俯瞰西海绿水,正吐故纳新,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画卷正在庐山西海徐徐展开,吸引着八方游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