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松华
我在乡村停伫乡愁。
眼前的一条通幽小路没有了。这条小路,曾经纵穿山林,那边是靠河岸的一片开阔田地,是村人去那边干活的必经之路。我家的老屋紧靠山边,是村庄的最后排房子,小路的进口挨着我家后门,算是得天独厚吧。小时候我从自家转个身就可来到林子里,享受夏日幽深小路的清凉,冬日雪盖千株树头,看林间雪白的透亮。更多时候,是和村里娃娃们在此玩捉迷藏的游戏,我有时也会顺着这条土路走去那边帮父母干活……后来我成家,那边田地统统分到我户头下,这条小路见证了那些年我在乡村务农的辛劳时光。记得一年双抢,我和妻子为赶脱一块田的稻谷,晚上还在田间忙着,从林间深处突然蹿出一道手电筒光,一会儿两个人影来到田边,原来是母亲手持电筒,父亲肩挑谷筐帮忙来了。母亲一只手持电筒在前头照路,另一只手还挎着个装上稻谷的撮箕,父亲则挑起满满一担刚打下来的湿稻谷,俩人来来回回,直到将整块田的稻谷收完。这条穿山幽深小路也见证了父母亲对我这个小家的爱护。自那年施行移民建镇,村庄整体搬迁后,这路再也没有人踏行光顾,如今呈现在我眼前的是荆棘丛生,完全辨别不出当年曲径通幽的模样。想起父母亲均已去世多年,再不能行走在这条通山小路上,不禁潸然泪下。
眼前的村庄,还呈现着几处拆迁后的断垣残壁,那些倒塌的房屋地基上生长着长短不一的杂树和蒿蓬,虽然一旁就是人来车往的青兰公路,但这片废墟却让人望而生畏。这个曾经繁衍了几十代人、让我生活了30余年的村庄,此时此刻停伫在我的乡愁里。我想起了昔日吃一顿饭可从东家拐进西家出来;哪家缺少干活的工具便可自行推开另一家虚掩的门走进去只管拿;一家办大事全村人都出动帮忙;一家杀了过年猪,便招来全村人大吃大喝一顿“猪血酒”;昔日每到煮饭时分炊烟袅袅的景象不再现了……
带着万千愁绪,我来到现在居住的号称“百户村”的新农村集镇,这儿俨然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样板——“生活宽裕、街道宽敞、村容整洁”。要知道,在改造百余亩地基前,这儿是附近几个村庄人的旱地,另有几座私人砖瓦窑。我对砖瓦窑怀有深刻的记忆,总是和村里娃娃们酷暑天来到这儿看几个泥工师傅打着赤膊制作砖瓦坯。我们忍不住跳进泥塘里光脚踩烂泥,师傅们也不赶我们走,任由我们踩。每年一过了中秋节,这儿迅速立起十来只柴火垛,到了寒冬腊月,我们又相邀聚这儿靠近窑洞口烤火,身上暖烘烘的,然后绕着那些柴火垛玩捉迷藏,高兴时,发起打仗冲锋跳上柴火垛,自然受到窑主的一顿臭骂。为了下次还能来,我们只好顺从窑主的安排,帮他们往窑洞口抱柴火。我们非常乐意做这事,漫长的寒冬腊月就在这儿挥霍掉了。
啊,乡愁,我到底是怀念逝去的好呢,还是欣喜改变带来美丽的乡愁好呢?如今这儿成为新农村集镇,在建设集镇前,这儿的天空浓雾密布,黑烟滚滚,散发着呛鼻的燃烧气味。有趣的是,那些年间在此玩耍的我们反倒觉得烧窑的气味好闻,从炉口冒出的滚滚黑烟也是一种景观。
在乡村停伫乡愁,我欣喜地看到,我家乡有几处传统村落得到有效保护,若时村、梅垅村,这两个大村庄在20世纪末、21世纪初的移民建镇工程中没有跟风拆迁,还保持着错落有致的民居风貌。这两个村庄有历史以来,自然形成的建筑外观、村道,树木,村人活动场所,以及左邻右舍独特相处关系,承载着他们村人的独特乡愁,与那些居住在新农村集镇的居民感受完全不一样。美丽乡村建设不要“大一统,同面孔”,真正做到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在乡村停伫乡愁,我欣喜地看到好山好水的美丽生态平衡发展环境。家乡屏峰,光听到这名字,就知是有山有水的地方。事实上,屏峰真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地方,在近年大搞工业化进程中,家乡屏峰始终不渝立足“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户这儿的风力发电丝毫不见现代工业带来的污染破坏,却开辟了一条屏峰山头风力发电场的旅游观光道路。近年建起的舜叶农庄也是一家集果茶种植加工、休闲观光、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农业生态产业,以屏峰独特的人文自然资源,打造乡村文化特色。更有每年秋冬时节,沿屏峰鄱阳湖畔大片蓼子花海开放,吸引各地游客慕名前来观赏。
乡愁是什么?就是对家乡的一种记忆。在我这个如今奔50的记忆里,就是20世纪七八十年代生产队的会堂、分粮、村里的一栋茅草屋、摇曳的煤油灯火、父亲穿条膝盖上打了补丁的裤子领我去开学报到、隔壁大妈殷勤地端来了一碗新熬制的麦芽糖水、奶奶的烘脚火笼、村里来了一场电影、与村里其他男女老少坐在祠堂前纳凉……历史总是向前,渴望引领社会文明的乡愁总在顺应时代中发展,在我辈的孩子们记忆里,乡愁或许是家里买来了第一台彩色电视机、用上了空调、新农村集镇、住上了室内装修楼房、父亲开着新买来的嘉陵摩托车送他去学校、村里建起了活动娱乐室、一次乡村旅游观光、看到了一场元宵舞龙灯。
啊,说不清道不明,说也说不完的乡愁,我在乡村停伫乡愁,极想看到想到记忆里的乡愁,是一个美丽的乡愁。我不想我的子孙后代们,他们记忆里的乡愁是一片乱砍滥伐光秃秃的山头。是被现代工业产业污染的河水,再也看不到以往空气清新的山村早晨。全是一座座整齐划一建筑外形都一样的新农村集镇。是不知乡村曾经有过篾匠、铁匠、弹棉花匠、做蓑衣斗笠的手工艺人。是不知传统年节中,各乡村特有的习俗。是只顾自家如何赚到大钱,不知与邻里交流往来互帮互助。我想在乡村振兴中,留住美丽乡愁,才是重要使命。
要想给我们的后代留下美丽乡愁,让美丽乡愁留驻乡村,就应遵循规律,有所为有所不为。不要在大拆大建中毁了乡愁,不要逆反自然强建乡愁,不要逆反民意另搞一套乡愁,要在保护传统中改造提升乡村。乡愁就要有乡村味,各乡村味不一样,更不能与城市趋于同一,那将变成“城乡愁”了。
啊,乡愁!我在乡村停伫乡愁。我在乡村展望美丽乡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