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张新红
编者按
名山出好水,名泉煮名茶。2021年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即将举行,这既是庐山市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也是进一步提升“庐山云雾茶”“天下第一泉”影响力,唱响“庐山天下悠”品牌,开启后疫情时代“茶泉文旅”融合发展的新篇章。近年来,庐山市忠诚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以建设生态文明为统领,融合发展文旅产业,赋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取了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多赢。本报从今天起,开设“2021年庐山国际名茶名泉博览会”专栏,以连续报道的形式,报道庐山市在生态文明建设、文旅创新发展、赋能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做大茶叶产业等四个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以飨读者。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习近平总书记“两山论”和生态文明思想,不仅形象生动地揭示了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辩证关系,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推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根本遵循。2016年2月1日至3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西视察时赞美“庐山天下悠、三清天下秀、龙虎天下绝”,叮嘱要“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作为江西省最核心的风景区之一,庐山市牢记总书记的嘱托,忠诚践行、铿锵回应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发力“山上做明珠,山下串珍珠”全域旅游,唱响“庐山天下悠”,创新“一乡一园,一园一景”,探索山城湖联动的发展之路。
从卖石头到卖风景
秀峰村位于庐山市白鹿镇秀峰景区,境内花岗岩储量丰富,村民靠山“吃山”发展石材产业,虽然富了村民腰包,但景区生态受到严重损毁。山秃顶,地坑洼,溪流变成“牛奶河”。“小溪鱼虾都死绝了。”庐山市生态环境局一名分管负责人说,“发展不可持续,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也多次指出东牯岭石材开采对生态破坏较大,要求关停整治。”
2018年,白鹿镇东牯岭矿区被关闭,开始生态修复。4家采矿权人投入400余万元,通过削坡、修建平台、播撒草籽、种植树木等工程,完成治理面积约150亩,虽然修复取得一定效果,但进展缓慢。为加快生态修复,庐山市根据“三清一平,三宜两防”的治理要求,按照“乱石清理,工程整形,生态修复”的思路,编制矿山生态修复方案,于2020年1月开始乱石清理、工程复绿等工作。目前,东牯岭矿区基本完成生态修复。
此外,海会镇、星子镇和温泉镇也有花岗岩开采加工产业,同样对区域生态造成污染。在横塘镇、华林镇等还有以青石开采加工为主导的青石板岩加工产业。在全市生态治理和恢复一盘棋下,庐山市对矿区集中治理,通过关停转产,淘汰小散,做大规模,打造庐山市环保石材产业园和板岩加工优化示范基地,达到“污水不外排,粉尘不外扬,噪声不扰民”的目标。
庐山市生态环境局这名分管负责人高兴地说:“现在,小溪又出现了鱼虾,生态得到极大恢复。”
现实教育让庐山市上下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2019年,庐山市成立以市委书记和市长为双组长的“生态环境保护委员会”,进一步加强生态治理,培育绿色发展新理念。在此基础上,2021年,庐山市实施“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和“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新基地”创建工作,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完善生态制度、保障生态安全、优化生态空间、发展生态经济、践行生态生活、弘扬生态文化,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有效途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两山”实践模式。
小山村化身网红村
68岁的邱望金是秀峰村一名普通村民,回到家乡后,他敏锐地发觉村里的粉尘不见了,空气变得清新,溪水变得清澈,是一个宜养宜闲的好去处。他把自家的楼房改造成民宿,租住给来此游玩休闲的客人。他说,去年情况特殊,但民宿也有收入1.2万元左右,今年到目前为止,收入超过2万元。(下转三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