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敬
《文饭小品》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近推出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作者是我国知名藏书家谢其章先生。同先前出版的《搜书记》《玲珑文抄》《书蠹艳异录》等二十余部著作相类,此书亦是谢先生于其“老虎尾巴”书窝对所藏书刊精心校勘、考证、辨伪并勤于撰述的“战果”之一。文章虽长短不拘,随心随性,却有一条明晰的主线串联其间,那就是对民国报刊的收藏与研读,知识性与趣味性兼具,令人眼界大开,欣然忘忧。
坦白而言,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素以“书虫”自诩的我,对“藏书家”这一称誉,多少还是有些心存“鄙夷”的。因我暗忖,书刊的生命恰在于其流动性,在于作者(编者)与读者间的心有灵犀,知音偶遇,却非购而藏之,束之高阁,甚或待价而沽,以谋厚利。然而,涉猎日久,胸襟渐阔,似才了悟“小丑竟是我自己”。正如谢先生所说,“有些人的书房就是一个装饰,但真正的书房是要使用的,不仅要用来藏书,还要用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书房,是使用中的书房”,其对书的喜爱和痴迷,不仅体现在不惜千金买书刊,自家“书窝”终成“书山”,更体现在孜孜矻矻而又乐此不疲地寻、藏、研、写等与书刊相伴的过程中。吾亦尝闻止庵先生“买书如沽酒,读书似闲酌”,今则“亲见”谢先生“以文为饭”,捧读之下,惟余叹服。
据言,有个网络小调查,说假如真的可以“穿越”,你更愿意回到哪个朝代?结果是,绝大多数受访者更向往唐、宋时期。个中缘由,似乎动动脚趾头也能想得出来。但我想说的是,若让谢先生来选择,他定然会毫不犹豫地挑中“民国”。事实上,民国确是大师辈出且又个性独具的时代,而民国文化的时代之魂恰又是对民主与科学的崇尚,且不说章太炎、梁启超、王国维等国学大师们的学术贡献,单就文学创作、书刊出版方面而言,鲁迅、张爱玲、邵洵美等文人身上皆闪烁着无可比拟的时代光辉。此书中,作者将更多的笔墨、更多的情感、更多的乐趣融集于民国文人与民国报刊,从书刊收藏的角度展现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别样风采——君可知,《大众》《良友》《天地》……这些传说中声名远播的民国刊物都是什么模样?而它们在组稿、编印、出版前后,又有着怎样的波折、精彩与传奇?君可知,是谁撕了张爱玲的《天地》?而“作为超级张爱玲粉”的谢先生为什么又偏称“张爱玲的灵魂,依附于民国刊物的光华之上”?之于邵洵美,这位和徐志摩共享“诗坛双璧”之誉的“第一等大人物”,作者缘何会“越写越觉得心中不知从哪来的一股子不平之气,人世和世道亏欠邵洵美太多”……作者精研深究,兀兀穷年,一若诗人臧克家对闻一多先生的描摹,“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然后,将满腹的经纶、全新的发现以生动幽默、通俗浅白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你我在轻松愉悦中,初步明晰这些旧书旧刊的文献价值与史料价值等,于“故纸堆”中体验一次精神还乡……
“辛辛苦苦攒了一辈子的东西,一定会便宜一个不相干的人。”作者曾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专访时如此笑谈,“收藏者那么喜爱、那么辛辛苦苦攒来的东西,到最后怎么办?别人都替你可惜。但你要豁达点,想开点。乐趣这东西是无价的,是冷暖自知的。”其对藏品“最终归宿”所持的观点与态度,竟是这般真诚,这般宏放,这般旷达,让人讶异之余钦服有加。是的啊,收藏也得讲求一个缘分,可缘聚缘散终有时,放眼望,人生一世,悲喜皆若浮云,惟乐趣是无价的!“快乐地、任性地过好现实的每一天”,这是作者对自己,也是对同好、对读者所说的心里话。
此外颇值一提的是,书中插图多为作者私藏报刊的书影,是其倾情奉献的独家资料,诸如《作家》杂志所出“哀悼鲁迅先生纪念特辑”,几乎期期刊有张爱玲作品的《天地》,小巧玲珑的《万象》等等,让有缘亲睹的你我得以充分领略并感受民国报刊与文人学者的别样风采与无尽芳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