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儿时的冬天

2022年01月29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李春华

回忆是美好的!即使是曾经的艰难困苦,现在回忆起来,也同样美好,值得仔细品尝回味!

小时候的冬天,对家境贫寒的我来说,是比较难捱的日子。我是家里的长子,那时候父母成家不久,虽然凭着父母的辛苦劳作,日子有了一定的好转,但一穷二白的面貌依旧,依然吃不饱、穿不暖。

小时候的冬天,我们家大多数日子只能吃两餐饭。早上大家养成赖床的习惯,每天躲在被窝里赖到十点多钟才起床,一来被窝里暖和,起来后冷得慌;二来躺在床上少活动,可以减少能量的消耗,不容易饿。所以早餐一般要等到十点半左右才吃。早餐一般是稀饭,农村里可没有包子馒头之类的,因此稀饭必须是浓稠的。为了能抗饿,有时候放点红薯一起煮,有时候煎些印粑。印粑是用大米、小米、高粱等磨成粉,用印有花纹的印模印制而成。稀饭吃厌了,偶尔煮些豆粑来调和,豆粑也是用大米磨成粉,调成糊然后煎成薄薄的大饼,卷起来切成细条晒干,吃的时候再来煮,有点像米粉,不过米粉是细长的,豆粑是扁平的,更容易煮透,可以节省柴火。面条那可是稀罕之物,只有来客才会买一点,用鸡蛋或肉丝下面给客人享用。午饭一般要到下午2~3点吃,就是米饭、素菜,荤菜只有节日或来客才有。晚餐就没有了,因此我们中午要吃得饱饱的。冬天天黑得早,5点来钟就全黑了,那时候又没有电视,外面黑灯瞎火的、又特别冷,小孩子们也不愿出去玩;即使可以玩,大人们也不让,因为玩是要耗掉很多能量的,容易饿。天一黑,大家就洗脸洗脚,早早地躺到床上。太早了我们小孩子睡不着,就缠着爸爸讲故事,什么武松打虎、三侠五义、薛刚反唐等等,都是那时候耳熟能详的故事。爸爸小学都没毕业,故事都是他听评书听来的,顺手拎过来满足我们的需求。小孩子就是喜欢听这些武侠类的,往往讲过N遍还听得津津有味,权且拿这个当了晚餐。

衣服是很少的。农村有俗话讲: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那时候没计划生育,农民家里孩子都多,一件衣服老大穿了给老二,老二穿了给老三,一个一个传下去。冬天需要棉衣,但我家几乎每个人都只有一件棉衣。为了保暖,妈妈买了很多毛线,给我们织了一些毛线衣、毛线裤。又看哪家亲戚家小孩大了穿不了的衣服,搜罗过来给我们穿。所以那时候农村的孩子都是穿百家衣长大的。只有过年前,家里才会请裁缝过来,给每人做件新衣服过年穿,有时候钱不够,就只给孩子做,大人们则省着。农村里“大人盼栽田,小孩盼过年”,过年有新衣服、有好吃的,自然受到孩子们的一致欢迎。每到腊月,我们就开始数着指头算日子,看还有几天过年。那种心情现在的小孩可感受不到。

柴火更是金贵。我们村约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才通电,电费要钱,大家都舍不得用,最多是晚上用电灯。记得有一年,外公因为省着用电,晚上也很少开灯,结果管电的人说外公家的电表坏了,一个季度才几度电,非要外公多交钱,外公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辩不清。煤也比较贵,家里买点煤也是为了冬天方便烧水做饭,蜂窝煤可以烧上一整天不用熄火,既能烧热水,又能取暖。经常是几家人围着一个蜂窝煤炉,边取暖边聊天,女人们织毛衣、做布鞋等针线活;男人们打打扑克牌,那时候打麻将的人少,主要是没有闲钱去玩。至于炭,就不是普通农村人能消费得起的。煤气更是闻所未闻。因此柴火也就成了当时农家最主要的物资之一,而柴火对我们老家是尤其金贵。我们村在鄱阳湖边,周边没有山,稻草冬天是用来喂牛的,靠棉秆和田埂地头一点野柴,是没有办法挺过冬天的。记得小时候经常有人为了一点柴火吵架,其中村里有两家人,因为相连田埂上的一把野柴(一家人可能多割了一把),打了场恶架,差点成了仇家。放在现在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每年秋收之后,我们附近村庄都要跑到几十里外的山区,几家人包一片山的柴,然后每家派两个壮劳力组团去山上砍柴,带上衣被刀索、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等等,吃住在山头十几二十天。砍完打捆堆在一起,然后又往返几十趟把柴火担回来,之后又得花上十几天整理,堆在柴火房里。这些柴火一直要烧上大半年,每家都必须重视,花上一个多月的时间来准备,是一项浩大的工程。每年这个时候,爸妈把我们小孩丢给爷爷照顾,全身心地投入到砍柴工程中去。这其中的辛苦,我是没有亲身经历的,小时候太小,不可能带到山上去,太危险;长大了又在上学,既没时间,爸妈也不舍得。但即使没亲身经历,也耳闻目睹了许多事情,知道其中的艰辛。孩子们二十来天没父母照顾,也是很孤单失落的,所以大人们在辛苦劳作之余,抽空摘些毛栗、山楂之类的野果来宽慰留在家里的孩子,以取得他们的谅解。包山砍柴主要是茅草,树是被禁止砍的,捉到了要被罚款,但也有人想办法,砍些手臂粗的树,截成一尺长,深藏在茅柴之中躲过检查人员。因为硬柴经得烧,冬天还可以烧柴炉来取暖,有点像现在的篝火,算是小型的篝火。现在农村都用电、煤气等做饭取暖,加上常年没几个人在家,需要柴火量不大,田地间的茅草都足够了,再也不用辛苦地整柴火了。那时候大家还把谷壳收集起来,冬天用小烘炉点燃谷壳,然后闷住不让火着起来,慢慢地小火星地燃着,小烘炉上面有个提手,可以提着到处窜,农村人没事喜欢串门,聚在一起聊天。这个小烘炉有个缺点就是因为燃烧不充分而产生烟,熏眼睛,而小烘炉多为老人家使用,所以冬天农村的老人家都是眯着个眼,被小烘炉烟给熏的。

苦难是堂宝贵的人生课。正是因为年少吃的苦多,才让我学会了珍惜,惜衣、惜食、惜福;学会了感恩,感恩亲朋好友、老师以及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学会了生活,能从容面对人生的酸甜苦辣。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