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以史为鉴砥砺前行

2022年01月27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刘小兵

今年是“9.18”事变90周年,翻开《大东北抗联纪实》这部文学战争类小说,随着那简洁、精练的文字,一幕幕抗联英雄们穿林海、过雪原,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光辉形象,如过电影般一一辉映在眼前。油墨香里,一股浓郁的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耳旁仿佛又响起纪念“9.18”事变的警世钟声。穿越烽火连天的抗战岁月,“铭记历史,勿忘国耻”的报国信念,油然在我们心中升腾回旋……

《大东北抗联纪实》曾是一部献给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的扛鼎之作。本书以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建立党组织作为历史的发端,不仅详细介绍了东北抗日武装的建立和发展过程,还浓墨重彩地刻画了东北抗联将士们在抗击日寇中,以民族大义为重,奋不顾身英勇杀敌的战斗场景。透过这本纪实与文学手法并用的抗战作品,我们看到了在数九寒冬的茫茫雪原里,在十倍甚至百倍于我的日军围追堵截下,在既无粮草又缺枪少炮的困境中,那些视死如归的抗联将士们,是怀着怎样一种强烈的家国仇恨,用大无畏的战斗精神,谱写了一曲曲感天动地的英雄赞歌的。

本书既有对当年抗联历史的客观公正的回顾,也有对重要历史事件和人物的细节性描写。这不仅丰富了我们的视野,增强了广大读者对相关历史事件和人物的进一步了解,还让这些久远的物事更为鲜活地“矗立”起来,这无疑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历史感和现场感。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在构思这部作品时,没有单纯停留在简单复述历史这一层面上,而是在尊重历史的基础上,恰当地运用文学的手法,通过合理的想象,包括人物间的对话、行动、以及心理的刻画等等,立体式地把说史与叙人有机地交融在一起,避免了刻板的说教和先入为主的主观臆断。同时,也让以往这类约定俗成式的纪实类作品,走出了枯燥、生硬的定式,为广大读者全景式了解抗联的历史和风貌,起到了很好地助推作用。

本书最大的亮点,是集中塑造了赵尚志、周保中等一大批抗联英雄群体。不仅写他们的民族担当,细说他们在条件极其艰苦的境地里,坚定执行党的战略部署,最终取得抗日胜利的荣光。还用白描式的手法,着重刻画了他们大智大勇领导抗联将士与日军周旋,以及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下,如何避实就虚,痛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历程。字里行间,处处洋溢着英雄群体“同甘共苦、团结御敌”的爱国精神,洋溢着“不畏艰险、百折不挠”的抗战精神。这些都集中体现了炎黄子孙“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崇高气节和民族精神。回溯90年前的那段峥嵘岁月,抗联英雄们用鲜血和生命筑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万里长城,用革命的理想和信念换来了今天的和平和安宁。他们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不仅在《大东北抗联纪实》里长存,也必然会时时感召着我们,激励着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强大的现代化中国而不懈努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的车轮虽已碾平了当年的战争创伤,但却拂不去华夏儿女被外族欺凌14年的屈辱民族记忆。今天,在敲响“9.18”事变90周年的旷世磬音里,重读《大东北抗联纪实》,不仅是为了缅怀抗联将士们气壮山河的英雄壮举,更是为了警示我们的后人,当以史为鉴,只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愤图强,把自己的国家建设得富有而强大,和平才可期,世界繁荣和安宁才会有坚实的保障。

当前,全中国人民正满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意气风发地行进在党所指引的康庄大道上。在这一伟大的历史征程中,肯定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和问题,有环境的艰难,有外部的挑战,当然也会有少部分人理想和信念上的动摇……这些都需要我们不忘初心,以抗联英雄们为精神标杆,学习他们的家国情怀和民族担当,学习他们的百折不挠和坚韧顽强。自觉地把这些崇高品格融入到我们的事业追求当中,一点一滴地激励我们,提升我们的思想境界,升华我们的精神追求,并把这种精神力量,化为我们前进的不竭动力,为最终实现我们的宏伟蓝图,谱写动人的诗章。

“莫让浮云遮望眼”,历史的沧桑不能忘,中华民族震古烁今的民族气质和优秀精神品质决不能丢,这就是《大东北抗联纪实》带给我们的深刻启迪。

(请本版作者与本报联系,以便略奉薄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