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路过泰安,从火车上遥望泰山,几十年有过好几回。每当想起“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那句话来,心里便会产生一种莫名的感觉。路过泰山,而一再失去登泰山的良机,一直是我心中的遗憾。
机会终于来了。几年前出差到泰安,抽闲登了一次泰山,体验了一把登泰山的滋味。
登山那会儿,天公不作美,下起雨来,淅淅沥沥,不像落在地上,倒像落在心里。从泰安市区内出发时,天气还是好好的,临到登山时,天说变即变。“等天晴吗?”时间不允许,无奈之下,放弃徒步登山的初衷,改乘缆车直抵半山腰。
在万丈深渊的大峡谷中,缆车腾云驾雾般地穿行,如同闯越鬼门关。烟雨之中,我难以辩识泰山的真面貌,灰蒙蒙、阴沉沉的一大片,把一座高山峻峰,上上下下裹了一个严严实实。古老的泰山越发神奇莫测了。
向四下里眺望,我又是骄傲,又有遗憾。骄傲的是渺小的身躯,此刻竟有遨游太空的感觉;遗憾的是没有到吕洞宾、铁拐李、何仙姑的“七真祠”一游,没有感受“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独特的神韵。
走出了缆车,步入了登山的正路。人朝上走,水往下流,悬崖峭壁间,怪石中,涓涓的泉水与雨水混在一起,顺着斜坡泻进山涧。有时风吹雾散,在底下望见南天门,影影绰绰耸立在山头。有时乌云四合,层峦叠嶂宛如一幅浓墨重彩的山水画。
走走歇歇,歇歇走走,云薄了,雾却更浓了。不惑之年的我,有说有笑,跟在同行者后头。不经意中,上升的坡度越来越大,山势陡峭,我们开始了攀登泰山主峰的盘道。
山石狭缝中的松树,把人的心灵瞬间带到了一种崇高的境界,样板戏《沙家浜》中郭建光唱腔中的“泰山顶上一青松”仿佛就呈现在我的眼前,它不畏山高,把根牢牢地扎在悬崖绝壁的隙缝,身子扭得像盘龙柱子,既像是傲视冰天雪地狂风暴雨的英雄,又像是温柔娴静与泰山做伴的少妇。它是泰山当之无愧的天然主人。
我亦数不清登过了多少台阶,一级又一级,是苦矣?乐矣?迈左脚,拖右腿艰难地前行,新砌的石阶窄窄的,搁不下整个脚,后者见前者的鞋底,前者见后者的头顶,我兴许有些胆怯了。走十几步,歇一口气,人到底还是上来了。回头望去,陡峭而长长的盘道展现在眼下,让我喜矣!惊矣!
终于登上号称“五岳独尊”的泰山之顶。上了南天门,瞧见了玉皇顶,步入了天街。眼前的天街,远不如想象之中的天街,既无繁华,人气也不旺,一排留宿的小店,没有名号,只有标记,窄小的商铺里,也只有少许可供游人的必备品。联想到,平日里干事,还是对预期多留些空间为好,期望值愈高,失落感愈大。天街如此,天堂又如何?
巅峰,仰望天空,居高临下,一切尽收眼底。东西南北弥漫着云雾,宛如数也数不清、长着长绒的绵羊,交颈接背地眠着,几乎连卷耳和弯角都依稀可见。有的什么也不像,黑压压的,一动也不动,整个茫茫的云海,像棉絮堆似的,高高低低,连续不断,一直蜿蜒至天边。游离在这云海之中,仰面向着东方,平托着双臂,搜寻着、崇尚着、盼望着、祈祷着……
满山峥嵘的山石,奇形怪状,有的像莲心瓣、有的像大象头、有的像老人、有的像顽童、有的像卧虎、有的像发怒的雄狮,形似神似的飞禽走兽,比比皆是,有的又像侧身而席的睡美人……这栩栩如生的逼真形象,恰似鬼斧神工。
一座大山,名曰东岳,竟含有如此众多的石碣遗篇留存于世,可见积淀在此的故事源远流长,足以让后人举目惊叹,百感交集。
用不着指手画脚,无须说长道短,虚像和真相一时间都在雨雾中。绵绵细雨仍在下个不停,由于时间关系,加之裹在身上的塑料雨衣已无法抵御高山之寒,期望在泰山顶上观日出成了泡影,带着失望匆匆下山。虽然在登山的路上,未曾看见泰山日出的壮观,但雨中观泰山朦胧中看到有声有色的飞泉瀑布,特别是在雨后山泉飞流直下,那气势也让人大开眼界,耳目一新。
登泰山,雨中游,苦趣、乐趣皆心头。登泰山虽累犹乐,不虚此行。弹指一挥间,20年过去了,世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唯有处事为人的责任心伴随我,始终不变,做一个负责任的人是我一生之追求。每当我回忆起当年登泰山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心境会为之一振,雨中登泰山,虽留下些遗憾,但终究还是深深地被泰山巍然雄峰的气势所征服,被它那天质壮丽,时隐时现的飘渺与神奇所折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