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重走锦绣谷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九江日报
-->

近期,上庐山歇伏,我竟然起意去重走锦绣谷。天刚蒙蒙亮,我就起了身,兴冲冲地顶着一轮还挂在天边的月亮就上了路。

从庐山如琴湖畔进入锦绣谷,沿着石阶游步道下行约摸两百来米,便是锦绣谷的著名景点“天桥”。“天桥”之所以有名,除了峡谷两边的崖石相向往中间凸伸,酷似一座残存之断桥外,更是因为一个历史传说而名扬天下。相传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天下而大战鄱阳湖,朱元璋兵败孤身一人被陈友谅追至庐山锦绣谷大峡谷,正当朱元璋在峡谷断崖前走投无路时,天降金龙在峡谷上化作一座“天桥”,待到朱元璋从“天桥”策马跃过峡谷,金龙立刻飞起,顿时桥断峡阻,追至此处的陈友谅只能是勒马立于崖边而仰天长啸,徒有“天不助我也”之悲叹。金龙化“天桥”救助朱元璋是不是真有其事,我想,人们是大可不必去较真的。但历史上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以及朱元璋后来成为了明朝的开国皇帝,这些都是确凿的历史史实。

从“天桥”前行不远,便可在路上看到一处石阶之下有一块丈余高的巨石立于峡谷崖边,上面雕凿的并用红漆书写的“好运石”三个大字赫然醒目。这块飞来之石也真是奇特:立于大峡谷的悬崖边上,四周竟然不多不少地留下了一次可容一人通过的空间。因为似飞来巨石,故人们对此奇石充满了敬畏和神秘感。大凡行走锦绣谷的人,一般都会在这飞来之奇特巨石之前驻足品味,绕石端详一番。我也曾在这里听见过导游忽悠:顺时针绕着“好运石”摸一圈走官运,摸两圈走财运,摸三圈走桃花运。真耶假耶?姑且另作别论,但人世间有此忽悠一说,就必定会大有相信的人在。我就曾几次被游人阻挡在“好运石”前的石阶路上,目睹着那些期冀着走好运的游人十分虔诚地一圈一圈地摸着“好运石”。虽不敢妄言,是不是凡是去庐山摸过“好运石”的人都会走好运,但我却敢断言:曾经有幸在庐山虔诚地摸过“好运石”的人中,必定有从庐山回去之后或是升了官、或是发了财、或是寻得了美貌娇娥抑或是如意郎君的幸运儿。

我已是花甲老人,自然是不会再去做什么“三运”之想,但一大清早来到风景如画的锦绣谷之“好运石”前,竟然也十分虔诚地摸起了“好运石”,为着父母妻儿、为着兄弟姊妹,也为着自己讨个康泰吉利。我想,大凡是人,大概都会有此之为的。因为,讨个吉利、图个平安康泰是人的一种天性和正常心理。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如是,则就一点也不为怪了。说来也是十分之巧,正当我虔诚地摸着“好运石”之时,只见“好运石”的上空腾起几朵灿烂的红云。“好运石”前逢吉兆,真是由不得人不心欢意悦。

锦绣谷集庐山秀美、雄奇、险峻、浪漫的自然风光于一体,既有青山如翠的秀色,也有涧深谷幽的瑰秘;既有千仞壁立的险峻,也有壑吞山水的雄浑。锦绣谷的“险峰”,素以“无限风光在险峰”著称。只见几树苍劲的青松根植“险峰”之处的石岩之上,山崖下涧深万丈,林茂花盛,峡谷对岸壁立的石山恰似一艘巨轮即将驶向天边的云海。站在“险峰“上极目远眺,天边云涌浪翻,俯瞰峡谷壑口,阡陌、屋宇一览无遗,颇有些含鄱口的那种磅礴大气。据悉,这里的无限风光也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在庐山的至爱。后来,聪明的庐山人曾在“险峰”之上设立了一处专业摄像点。一句“无限风光在险峰”的毛泽东的诗句和站在“险峰”上一览众山小的自然风光,引得天下游人竞相在这里摄影留念,将自己永远定格在风光无限的“险峰”之中。

沿着麻石铺成的石阶路前行,晨曦中远远就见到了修建在路旁悬崖边上的“观妙亭”。据悉,这“观妙亭”的来历还有个故事。说是当年蒋介石在庐山时曾到此亭游玩,当他听见山下寺院隐隐传来声声钟响时,不禁被这佛国梵音所吸引,竟然连称三声“妙、妙、妙”。就因为蒋介石的这句“金口玉言”,故而就有那些攀龙附会之人将这原名为“访仙亭”的改名为“观妙亭”,以取悦蒋介石。此说到底是人为杜撰,还是历史史实,我没去考究。传说嘛,听听、笑笑而已,无须太过认真。

经“观妙亭”再往前,路边的“谈判台”映入眼帘。这是一间用块石砌起的石头平房,虽然,石头房子不大,也不很起眼,但却承载着一段历史的云烟。据悉,当年美国总统特使,五星上将马歇尔为“调处”国共谈判,曾八次登临庐山面见蒋介石。蒋介石曾在锦绣谷的这间石头房子的平顶上会见过马歇尔,并与之在此进行了晤谈。要是当年蒋介石真能诚心与共产党人合作,顺应民心,追求和平,实行民主建国,恐怕中国的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

过了“谈判台”就到了“仙人洞”。毛泽东曾有诗曰:“天生一个仙人洞”。也的确是这样,偌大个“仙人洞”真正是自然天成,洞内基本上看不到人工雕凿的痕迹,而且,因其洞顶岩层状如伸展的佛手五指,因而“仙人洞”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做“佛手岩”。洞内可见乳泉一滴,浮空而落,名为“一滴泉”,泉下有池,池边石壁上有“洞天玉液”等石刻。据说,这“仙人洞”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修炼成仙的地方,因而,这天然大石洞早已就是道家的一处洞天福地。道家很早以前就在“仙人洞”内建起了纯阳殿,终年供奉着道家仙人吕洞宾。长期以来,“仙人洞”里长年香火不熄、香客不断,人气极旺。在“仙人洞”外的不远处,可见有一伸展于陡壁上的岩石形如蟾蜍,在这岩石的石隙中生长着一棵苍劲古松,人称庐山“石松”。伟人毛泽东游此曾有诗云:“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故而,庐山“仙人洞”和庐山“石松”一举名扬天下。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秀美如画的锦绣谷。然而,美景再好,若是养在深山无人识,也仅仅只是一处凝固静止的自然景观罢了。景因人赏而有值,人因人识而有为。自然之景是这样,世间之人也是如此。一个人再有才华,若是不被赏识使用,纵然本事齐天也是枉然。由之,使人想到,知恩图报知好歹,乃是君子之为,也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于世之基本。回望人生,自己能有今日,乃是组织的培养、恩师的扶掖以及众多亲朋好友的支持帮助。惭愧无以报效,只能是心中长记情,终生知感恩。

人在景中走,犹似画中行。触景生情生发的这些感悟,或许就是一介老夫这次重走锦绣谷的最大收获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