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顺本报记者陈建
至8月末,弋阳农商银行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已推进398个村小组,预授信20463户,占全县农户数的25.3%,预授信金额30.08亿元;已授信24952户,占全县农户数的30.7%,授信金额31.4亿元元;乡村振兴类贷款余额20.34亿元,较年初净增3.34亿元,完成全年任务的182.51%。
A
上下联动凝聚发展强大合力
在前期充分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弋阳农商银行提出了确保3年向县域“三农”领域累计投放50亿元乡村振兴贷款、在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实施期内实现“三个全覆盖、两个明显提升、一个实现翻番”的中期阶段性目标。即:农区、社区、园区对接营销建档全覆盖;授信覆盖面明显提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以上;有效贷款客户数明显提升,增幅达50%;电子产品用户数实现翻番。“树不能无根,人不能忘本,走的再远,都不能忘记来时的路。农商银行生于农、兴于农,服务‘三农’既是出发点也是归宿。以乡村振兴贷为抓手、走普惠金融之路的发展思路,就是践行我们的初心和使命,而‘整村授信’就是一把‘利器’。”弋阳农商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吴剑对此深信不疑。
思想破题、行动才能破局。弋阳农商银行成立工作推进领导小组,专设乡村振兴事业部,出台全面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实施方案,制定科学合理工作流程,召开动员大会,坚持逢会必讲,层层传导落实,让整村授信深入人心,做到具体工作专人推动,遇到问题专人解决,形成了“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的良好局面。同时,分头对接政府、乡镇主要领导和村“两委”,充分发挥人缘地缘优势,利用线上线下融合方式,多点式、全方位进行宣传造势。通过上门走访、金融夜校、微信老乡群、同乡群向全体农户宣传整村授信的意义和政策,积极取得他们的支持和帮助,提升整村授信工作的知晓率和获得率。
用脚步丈量出普惠金融路。弋阳农商银行充分发挥“三勤”“三同”“三水”精神,念好“勤”字诀,干部员工“当日地头、当晚案头、次日回头”,每天对管辖村组进行挨家挨户上门走访、采集信息,当天晚上对走访信息“一组一册、一村一档”进行整理归档,并通过移动工作平台APP录入相关信息。该行还组建了由3名以上村干部为成员的评议小组,以“背靠背”、不记名形式,根据农户家庭财产、收入、信誉和生产经营状况,逐户对全村小组家庭进行集中议评,评定信用等级,确定预授信金额。同时,通过村间张贴、同乡群消息推送等方式对预授信名单进行公示,确保诚信氛围,打造良好的金融生态。
B
简化流程满足客户金融需求
“真没想到,刚申请的15万元贷款就到账了,就像存取款一样简单,真是太好了!”日前,家住弋阳县曹溪镇墙背村的邵师傅,在接到弋阳农商银行客户经理回访电话后激动地说。邵师傅是弋阳曹溪镇从事铝合金加工的个体户,今年受疫情和原材料价格上涨影响,资金难以回笼,而工人、材料每月的支出便是近万元,资金压力越来越大,这可愁坏了邵师傅。后来,邵师傅看到自己的名字在弋阳农商银行张贴的整村授信公示名单里面,并通过同乡微信群了解到以后贷款就像存款一样简单,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他带着身份证来到农商银行网点,没想到不到2小时就办理好了15万元贷款授信。
上面那一幕的情景,今年以来在弋阳县乡间村舍、大街小巷不断上演。
弋阳农商银行不仅把包含管片客户经理的姓名、电话等信息的金融服务牌张贴在村里最显眼的位置,而且在所有行政村设立“乡村振兴金融知识宣传站”,并派驻“乡村振兴驻村金融服务员”,除了推进整村授信外,还给农户讲解信用维护、防范诈骗等金融常识。农户一个电话,客户经理7*24小时金融服务随叫随到。“无需抵押担保,仅凭信用就行。可在手机APP上实时借款,随借随还,当天还款没有任何费用,这是农商银行为我们建了个私人‘小金库’。”邵师傅说。
C
服务民生打造优质服务理念
弋阳农商银行建立哑铃型业务机制——在前端营销、后端维护做减法,在审批终端做减法,农户只要携带本人身份证件就能立即办理好“乡村振兴贷”,真正做到以客户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建立沟通联络机制,在推进“整村授信”过程中,遇到困难和问题,及时沟通协调解决;建立定期反馈机制,按日通过微信群下发排名,按月开展复盘分析,加强交流学习,及时改进纠偏,规范工作流程,形成标准化、可复制的“整村授信”推广模式,通过“先易后难”“先熟后生”的原则,逐个突破,做深做细。吴剑对此深有感触,他向记者表示,“农户原来总觉得贷款难,我们也不知道目标客户在哪里。‘整村授信’正好破解了这个难题,实现了信息对称,我们也掌握了大量的潜在客户”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弋阳农商银行不仅掀起了对接乡村振兴战略、践行普惠金融的新高潮,也迎来了自身业务的发展壮大。至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64.24亿元,较年初净增6.8亿元,当年新增存款市场份额占到全县金融机构的76%以上;各项贷款余额52.38亿元,较年初净增4.48亿元,新增贷款占全县银行业机构净投放的28.79%。看着沉甸甸的数据,吴剑兴奋地表示,弋阳农商银行将大力传承弘扬方志敏精神,争取重点任务的突破有为、争取发展机遇的狠抓实干,不断探索服务乡村振兴的新模式,把更多的金融资源投入到“三农”、小微企业等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书写乡村振兴的华丽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