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研会
1929年3月初,中共信江特委成立;6月至8月,以贵溪周坊为中心的贵(溪)余(江)万(年)爆发暴动,根据地在“波浪式”的发展中得到成倍扩大;10月上旬,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成立,制定了《施政大纲》和《土地分配法》,开始依法施政,初步构成正规红军、地方红军、群众武装三位一体的人民武装体系,形成了相对成熟的“方志敏式”根据地模式。
信江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
1929年2月底至3月初,中共信江第一次代表大会在弋阳九区烈桥塘坞村召开,方志敏主持会议。弋阳、横峰、德兴、贵溪、铅山5县共40多名代表出席,代表党员1500多名。为期3天的大会选举产生了信江特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13人,常务委员7人。方志敏、邵式平、黄道、方志纯、吴先民等当选为常委,方志敏任代理书记。特委内设组织、宣传、军事、职工等委员会和秘书处。4月,江西省委派唐在刚任信江特委书记。中共信江特委的成立,使形成于信江流域的苏维埃区域有了党的统一领导,标志着苏区由初创的弋横时期进入到发展的信江时期。
在信江特委的领导下,根据地党组织也有了很大发展。到1930年6月,由弋横暴动前夕的二十几个党支部发展到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余江、万年、上饶、余干等8个县委、1个特区区委,党员也由最初的40余名发展到7500多名,党的支部遍及根据地及周围区域,达990多个,其中红军独立团10个连,建立了16个党支部。信江特委的成立和党组织的发展,强化了党对根据地各项工作的领导。
红军独立团建立
1929年4月29日,红军第十四团在弋阳九区余家仓村沙洲场地上奉命改编为江西红军独立团第一团,中共江西省委派来郑孝胥、李上达分别担任团长、团政委,李新汉任政治部主任。全团兵力发展至近千人。10月25日,信江军事政治学校成立,校址设在弋阳九区吴家墩村。校长兼大队长为邹琦,政治部主任由信江特区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邵式平兼任。
第二天凌晨,邵式平等率领红军独立团夜袭横峰县城,于五更时秘密隐藏到县城西门外的一片豆地里。城外万籁俱寂,豆地里的红军几乎能感觉到20米外城头国民党哨兵的咳嗽、呼吸声。邵式平对身边的红军侦察员王贵泉耳语了两句。王贵泉起身走出豆地,并故意弄出声响,踢飞了路边的小石块。这突来的声响,引起了城头哨兵的察看。可城下一片黑蒙蒙,除了能分辨出黑黑的人形,什么也看不到。
“谁?干什么的?”哨兵探了探头,同时哗啦地拉开枪栓。
“老总,莫开枪啊,割豆的老百姓呀!”王贵泉机警地答道。
这年头穷苦老百姓都起早贪黑地就为了两口饭,哨兵不以为意,但仍作势说:“快滚,再往前我就开枪了!”
“是,是!”王贵泉边扯紧嗓子作惊恐状边转身走进了豆地。
城外重回一片死寂。刚那喊话的哨兵也终于放松下来,靠着垛墙很快打起了瞌睡,享受起这秋热里难得的清凉。
邵式平见时机已到,果断地下令:“快上!”
红军战士一个个从豆地里跃起,扛着云梯,敏捷地接近城墙,竖起一排排云梯,接二连三地就往上爬。
守城的国民党哨兵这才从瞌睡中惊醒过来,只见无数的黑色人影在翻跃城墙,下意识地举枪便射,可为时已晚。邵式平抓紧时机,指挥爬上了城头的红军战士们冲进城内。此战为赣东北红军自创建以来,首次攻占县城。
信江苏维埃政府局部执政
连续打破国民党军队发动的四次局部“围剿”之后,革命根据地不断扩大,由弋阳、横峰、德兴发展到贵溪、余江、万年等县。1929年10月1日,信江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漆工湖塘村邵家祠堂召开。参加大会的工农兵代表共160人,会议历时3天。大会成立了信江苏维埃政府,选举方志敏、邵式平、黄道等22人组成苏维埃执行委员会,方志敏等9人为主席团主席。信江苏维埃下设8个委员会。根据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十大纲领,大会颁布了信江苏维埃《施政大纲》。1930年3月20日,信江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出席会议的代表有200余人,选举产生了以方志敏为主席的信江苏维埃第二届执行委员会,会议通过了《信江苏维埃临时组织法》。
信江两次工农兵代表大会的召开,各种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促进了根据地苏维埃运动和各项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到1930年6月之前,信江苏维埃政府下辖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上饶、万年、余江、余干等县苏维埃政权,并为“波浪式”向更广阔的区域发展奠定了基础。
毛泽东撰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总结了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经验,文中指出:“朱德毛泽东式、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经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向前扩大的等等的政策,无疑义地是正确的;必须这样,才能树立全国革命群众的信仰,才能给反动统治阶级以甚大的困难,动摇其基础而促进其内部的分解,才能真正地创造红军,成为将来大革命的主要工具,才能促进革命的高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