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月上中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姜盛武

又见石榴红,又闻金桂香,朝生凉意晚来风,仰头一轮明月悄悄丰腴,方觉中秋将至。岁月的记忆依然那般清晰,我还能记得童年老家秋天庭院的景物,一个牛棚,一堆草垛,一围篱笆,一棵结满果子的枣树,一棵挂了数个黄灯笼似的柚子树,一轮挂在桂树枝头的明净无尘的中秋月。

“小时不识月,呼着白玉盘”。依稀记得小时候中秋之夜,秋风似水,月光如瀑,农家院落里,篱畔菊花的幽香在月光下轻浅地浮动,树上的甜柚在清风中悠然地荡摆,一家人围坐成一个大圈,中间一张小方桌上摆上一大壶农家粗茶和一大块麻酥月饼,还有柚子、橙子、花生、米粑等“圆”形果品,一轮清朗的明月挂在桂影婆娑的枝头,沉淀的传统文化,这时被清秋草丛中的蛩声唤醒。我的奶奶虔诚地立于桌旁面月焚香,随之抬头双手举香叩首拜月,嘴里念念叨叨:春祭日,秋祭月,月圆人圆,一家人团圆。一家人依次面月而拜后,母亲便把大麻酥月饼切成米字形,我和哥哥们都急不可耐地抽拿了一块咬嚼起来,月饼馅里勾芡了芝麻、桂花、冰糖、橘皮等,感觉甜腻绵口。“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我小心翼翼吃着手里的月饼,碎末也舍不得落在地上,用另一只手接着。先吃外皮,再用手指抠内馅里的冰糖颗粒放在嘴里吮吸,然后小口品砸内馅的滋味儿,最后不忘舔舔手指上的碎屑。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一家人对着皓月星光,吃上团团圆圆的月饼。父亲和母亲边吃果品边聊家常,姐姐就着月光纳鞋垫。奶奶轻摇蒲扇,呷一口粗茶,开始讲起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奶奶的故事永远都那么美丽悠长,我和哥哥们仰望秋穹,偎依在奶奶身旁,想像着奶奶故事里的悲欢离合。“八月十五云遮月”,明净的中秋夜空也会飘来几片轻纱薄云,上演一段彩云追月的诗剧。云至月隐,地上变得梦幻迷离,不多时云褪月现,天地又是银光倾泻,犹如白昼。人间万户,中秋对月,桂花香影,温馨恬静,凉爽的秋风荡去了白天的喧嚣和浮躁,整个乡村都皈依为平静祥和。

说句实话,小时我并不关心月亮,最留意的是月饼,因为我很少吃过一整块月饼。好像是三姐出嫁的那年中秋节前,姐夫的叔叔和舅舅各挑着一担大提壶(旧时一种雕刻精美有框的方形礼品盛器)来我家追节,也称“催结”(寓意催着赶快结婚)。一担提壶挑的是“彩礼”和给姐姐的衣物,上面放了预报佳期的“书子”,“书子”像红色的大信封,里面是用红纸写了结婚吉日。另一担提壶挑的全是一筒筒的秃酥月饼。秃酥月饼因外表光秃秃的而得名,内馅与麻酥饼是一样的,不过内馅更潮一些。秃酥月饼一筒四个,用一种专用黄色糕点纸包成正方形,上面再覆上一张红色的嫦娥奔月图或八仙过海图,用细麻线捆扎,打个十字花结。姐夫家挑来的这些秃酥月饼是分送给亲朋好友的,是告知三姐婚日的礼物。月饼分送完亲戚后,一般会多出几筒。好像姐夫家那天还带来两筒用糕点纸卷成圆柱形的葱酥饼,一筒有八个。那天晚上,母亲竟然分给我一块整的秃酥月饼和半块葱酥月饼,我兴奋的不得了。掰开像小铜锣似的秃酥月饼,咬一口黑润润的馅,各种香甜像交响乐一样立体环绕在舌尖,汇成幸福的感觉。

第一次吃到的葱酥饼,竟成了我念念不忘的美食。后来才知道,葱酥饼是鄱阳的特色美食,主要食材为面粉、糯米粉、白糖和香葱。葱酥饼烤之前要在面皮上刷一层蛋黄清,烤出来的月饼色泽黄亮,皮薄馅厚,葱香油润,又脆又酥,是名副其实酥到掉渣的月饼。鄱阳的葱酥饼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北宋年间范仲淹任饶州时,范仲淹曾吟诗赞葱酥饼曰:“闲听桂花落,静闻葱饼香。”足见他对葱酥饼的至爱。以前,鄱阳镇的正街、横街的糕点店很多,秃酥、葱酥、麻茶为中秋主打月饼,但馅的配料却有不同,有广式、徽式、苏式、京式,风格各异,风味不同。如今,超市的货架上摆满了各种包装精美的月饼礼盒,但我还是喜欢吃我们鄱阳传统的秃酥、葱酥、麻茶月饼,只因不忘童年中秋的味道。

印象里,童年的中秋节最欢乐的就是烧宝塔(据说,中秋节烧宝塔的习俗与古代民间抗元“杀鞑子”有关。)。中秋节那天,如果有玩伴相邀,提议晚上烧宝塔,那绝对都是举双手赞成。大家四处捡拾断砖残甓和枯枝断丫堆放在空旷的晒坪上,到了傍晚大家七手八脚,大砖垫底,预留烧火门洞,然后砖叠砖,缝对缝,一层缩半砖,砌起人头高的宝塔,再在“塔顶”平放一块青砖。各人回家匆匆忙忙扒了几口晚饭,便呼啦超回到晒坪上来。村支书的儿子胖墩带来一块秃酥月饼放在“塔顶”青砖上。中秋明月冉冉升起来,便开始点着毛柴火放入塔洞门,再往塔洞添枯枝断丫,火越烧越旺,以至于火光冲天,从砖缝里窜出火舌。我们围着被熊熊燃烧的宝塔欢呼雀跃,嘴里不停地喊着“年年烧宝塔,月月保平安”的谚语。天上的月光,地上的火光,辉映着我们每张天真烂漫的脸,欢乐回荡在乡村中秋的夜空里。最后,大家分享那块烤得像烫手的山芋般的月饼,我们这些屁孩们的中秋节狂欢游戏便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童年里,那或温馨,或甜美,或欢乐的中秋夜晚,只停留在我十一二岁前的记忆里。后来,乡村一部分人们陆续外出找生活,一部分人留守在家。一家人除了春节,多半是聚少离多,每年中秋阖家祭月、拜月、赏月和吃月饼的仪式感逐渐淡化了。大概十年前的一个中秋夜晚,我经过城郊的北关村,还看到路边的人家在院子里摆放果品,焚香祭月,后来我再也没见到过,或许在一些僻静的乡村还保留着这种传统吧!而中秋烧宝塔的习俗,我们家乡鄱阳却每年上演,人们扶老携幼看烧宝塔,成为鄱阳中秋之夜的一道靓丽风景线。2018年,央视《共同?关注》曾现场直播过鄱阳杨梅桥千年“烧宝塔”民俗,让世界看到了鄱阳。

月上中秋,她清朗如水,圆润如盘。燃起熊熊的宝塔火焰,绽放璀璨的烟花,品尝香酥的月饼,祈福华夏大地风调雨顺,祝福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