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光阴之城只争朝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蔡文逸

时间,是广丰前行的刻度,也是筑梦的见证。

金秋时节,镌刻着“一寸光阴一寸金”的广丰收获了一张张捷报:1至8月,全区工业投资增长51.7%,位居全市第一;综合实力连续23年稳居全市第一、全省第一方阵;项目推动开足马力,城乡功能与品质“齐飞”,农村商业风生水起……这些,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注脚:迈向高质量发展。

迈向高质量发展,广丰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打造“全市领先、全省一流的现代化强区”的步伐铿锵有力。

更快的速度——

项目争速高质量

15个电子屏幕拼成的巨大圆弧形显示大屏上,一张张柱状图、一组组数字轮流显现……每隔几秒就变化的数据和监控摄像头同步传递的生产画面,如同跳动的脉搏,展现着企业的勃勃生机。

这一幕出现在广丰高新区的江西捷配工业互联网有限公司内。依托捷配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打造的一体化服务系统,企业可随时掌握生产环节中的加工进度、设备稼动率、库存、能耗、环境等所有实时数据,让各环节协同更加流畅,企业管理更加数据化、精细化。

衡量质量的高低,有很多种视角。速度,是最直观的一种。

“当年签约落户,当年投产达效,这是值得点赞的速度。”回顾半年多来的拼搏,捷配公司品控经理王周钦感慨万千,今年4月该公司正式签约落户,总投资22亿元,是广丰今年重点引进的“5020”项目之一。“5月份我们就制定方案,7月开始对标准化厂房进行装修,9月份2号车间的5条生产线实现了试生产,‘十一’期间大数据中心也开始投运了。”

真抓实干、争分夺秒是广丰加快推进项目建成落地的生动写照。该区始终坚持“项目为王”的理念,强化要素保障,做实做细前期准备工作,加强部门协调联动,促进项目建设蹄疾步稳。与此同时,该区还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抢滩新经济,蓄积新动能。聚焦新电子、新材料、新智造、大数据、大旅游等“三新两大”产业,深入实施产业链链长制,组建51支招商小分队、3支安商小分队,去年以来引进工业项目174个,投资总额363.5亿元。其中,引进了立景创新科技、盈盛实业和烁丰薄膜、杭州捷配精密SMT生产线等多个“5020”项目。

用“营商”换“赢商”。该区设立产业引导基金和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财园信贷通”“电商信贷通”等融资政策持续发力,着力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并扎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和“一网一门一次”改革,开展“千名干部入千企”、“入企服务心连心”服务活动,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全力打造政策最优、成本最低、服务最好、办事最快的“四最”营商环境。

更强的举措——

城市争优高质量

10月9日上午10时,天气晴好。广丰区永丰街道丰溪路裕花园住宅小区的张汉清拿着茶杯来到小区新修的休闲椅上晒太阳。

裕花园住宅小区建于1996年,已经“25岁”了——这对一个小区来说,已算得上步入“老年”。“我当年买房时,这里还是县城数得上的好小区,是最早的一批商品房住宅小区。”已经退休的张汉清告诉记者,随着时间推移,小区内水泥路面坑洼、石灰墙壁脱落,杂草丛生、违章搭建、乱堆乱放……直到老旧小区改造行动,裕花园小区又找回了青春。

2020年,广丰区启动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裕花园小区被列为首批老旧小区综合改造试点项目之一,并于9月中旬正式开工建设。

老旧小区改造既要“面子”,更要“里子”。该区住建局副局长鲍向华介绍,此次改造是把雨污分流、道路基础设施提质、水电气改造等“必改”项目以及停车泊位、健身疗养等一批群众改造意愿强烈的“可改”项目,统一规划,综合改造。改造后,小区还建起了党支部、业委会、物业管理三位一体的管理机制,积极整合社区干部、业委会、党员代表等力量“多方共治”,有效巩固老旧小区改造成果。

裕花园小区的变化,是广丰区城市品质争优的一个缩影。

城要靓,乡要美。广丰积极对接上饶中心城区总体规划,聘请国内一流规划设计团队,编制国土空间、城市功能提升等各项规划,为广丰未来发展锚定方向。

不仅将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要的民生工程,还高标准打造城北新区,推进城北综合体项目建设,加快实施稼轩东大道、辉腾路、学育路、官塘大道等路网建设;实施北河滨路一期、二期及前山村3个棚改项目;积极推进城市管理重心、执法力量下沉,将市管、城管、交警等492名执法工作人员及53项事权统一下放,全面启动“两违”卫星智慧监测巡查执法一体化平台建设,持续开展“洗城”行动、“十乱”整治、渣土运输整治和公厕星级评比等活动,让老城争优更新“蝶变”。

更美的图景——

乡村争效高质量

一家只有70余平方米的快递超市,一年业务量能有多少?答案是:10万余件!

在广丰区东阳乡管村,这个位于赣浙闽三省交界处,拥有5000多人的村庄是广丰的东大门,村里医院、学校、农商银行、邮政所、宾馆、物流快递、连锁超市应有尽有。返乡创业的祝维龙开起“淘宝快递超市”,承接顺丰、韵达等7家快递公司的寄件服务,还帮助乡亲代购商品、代销农产品,搭起了“消费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桥梁”。

视角转到广丰的另一边,在“挑不完的洋口”,始建于1860年、全长700余米的洋口老街焕发了“新颜”。

10月8日晚上9点,老街上人潮涌动,“柚子哥”体验馆内,是热火朝天的直播现场——“色泽金黄、肉瓣鲜红、水分充足,亲,‘柚’惑了没?心动不如行动,现在就可以提前下单哦。”镜头前,“柚子哥”冯真亮向网友推介马家柚,为11月的销售季预热。

从“柚子哥”体验馆出门右转50米,村民刘锋正在准备做广丰传统食品细面的材料。刘锋家的手工细面有近百年的历史,从爷爷幼时便开始制作,如今传到了他的手里。“手工制作产量很少,一天最多做100斤,以前是卖到集市上,现在柚子哥也来收了,通过网络卖向全国各地,最远的到了乌鲁木齐呢。”

一根网线连接了城乡,畅通的物流也补齐了农村商业提效的短板。以“四好农村路”建设为载体,广丰新(改)建农村公路778.1公里,构建完善了“城区有中心、乡镇有分拨、村村通快递”的三级电商物流服务体系,并投入3亿元实施广丰区综合物流中心项目,发展冷链物流、智慧物流、共享物流和应急物流,畅通了供需。

一头连着生产,一头系着消费,借助三省交界地域优势和商贸经济活跃优势,广丰致力兴商活贸,通过改造商业设施、完善商业业态,着力把乡镇建成辐射周边的重要商业支点,构建了区、乡(镇)、村(社区)三级商业体系。今年上半年,该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6.79亿元,同比增长30.8%;地区生产总值达250.28亿元,同比增长13.5%。让工业品“走”进农家、让农产品“飞”出大山,广丰不断推动农村商业市场大流通、大发展,畅通了城乡双向循环,助力着乡村全面振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