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鄱阳法院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本报讯记者贺巍报道:为持续推进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工作的强大动力,更好践行司法为民宗旨,鄱阳法院执行干警将学习教育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着力“四个提升”,掀起“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新高潮。

强化执行强制措施运用,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执行工作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一个环节,归根结底要用实实在在的执行质效说话,以“真金白银”兑现承诺。今年以年,该院坚持长效治理与专项行动相结合,组织开展涉民生案件执行专项活动、“猎狐”专项执行行动,依法突出执行强制性,全方位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对小微标的执行案件,强化人身强制执行运用,积极开展实地调查,查找和拘传、拘留被执行人;对大标的案件,积极运用司法网络评估、拍卖系统,加快财产处置进度,提高财产的变现率、标的到位率。每一个执行案件都承载着一位群众甚至一个家庭的期盼,通过用足线上、线下查控手段,强化强制执行措施,有效化解了一大批执行案件,提升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完善执行流程集约重组,提升案件执结率。今年以来,该院立足自身实际,充分发挥信息化、集约化在执行工作中的优势,进一步完善了执行流程集约重组,按照“大中心、小团队”模式调配,在执行指挥中心设立了文书制作组、财产查控组、网评网拍组、案件报结组、案款发放组、执行事务窗口,中心集中办理初次接待、制作法律文书、案件财产查控(办理执行委托)、网络拍卖辅助、执行信访接待、保全实施、案件报结、案款发放等事务性工作,自完善执行集约化以来,执行流程基本能实现1天内完成文书制作送达、3天内完成执行财产查控,案款到账后确保在10天内予以发放。执行结案率、平均结案用时、执行完毕率等质效数据持续向好,事项委托期限办结率、事项委托平均用时、网络查控发起率等综合管理指标均有明显提升。

推出六项惠民举措,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为了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司法为民工作实际成效,该院坚持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做起、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推出优化立案服务,简化执行案款发放流程等六项服务举措,在点滴小事中,做好为民服务的“大文章”,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满意度。为让群众少跑腿,干警应该多服务。该院下发《关于申请执行人时无需提交生效证明的通知》,明确当事人申请执行立案时对本院作出的裁判文书不再要求提供生效证明,而是由立案部门工作人员在审查执行立案材料时自行在审判管理系统中查询生效信息。同时下发《关于简化执行案款发放流程的通知》,实施领款手续前置程序,当事人在申请执行时,执行事务窗口干警将引导其签署《执行案款领取确认书》,由当事人将收款银行账户、开户行等信息填写准确,在执行款到位后,执行指挥中心案款发放组代为办理发放手续,将案款直接汇入当事人提供的账户中。

去存量控增量,提升信访案件化解率。为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针对当前执行信访案件高位运行的现状,该院通过不断完善和创新执行工作的方式方法,坚持从“去存量”、“控增量”两个方面抓好涉执信访案件的化解工作。一方面,针对陈年积案采取领导包案、一案一策、挂牌督办、约谈办理等措施限时化解。另一方面,该院积极探索便民、利民的服务新模式,在诉讼服务大厅增设执行事务咨询服务窗口,在窗口公开了执行干警的联系方式以及咨询热线电话,确立了“员额法官带班接访”、“书记员全天候值守”的工作制度,保证每个工作日都能方便、快捷地为来访当事人办理材料收转、询问案件进展、提供财产线索、强制执行措施查询等工作。面对来法院办事的群众,直接提供窗口式服务,既贴近了群众,又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实现了“材料有人收、信息有人查、咨询有人答、法官找得到、工作看得见”的复合式效果。自今年8月设立执行事务咨询窗口以来,该院已为146名执行案件当事人提供司法服务,将司法为民落到实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