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斗在皖浙赣边区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方研会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从鲁西南“千里挺进大别山”,拉开了解放军战略防御转向战略进攻的序幕。10月,中共皖南地委在太平县(今黄山区)境内召开扩大会议,部署新四军皖浙赣支队向以赣东北为中心的三省边区挺进,创建根据地以在敌人的后方开辟解放战争的第二战场。

皖浙赣支队的两次进军

1947年12月10日,皖浙赣支队两个连等共200余人第一次向赣东北进军。这次行动由皖浙赣支队支队长倪南山亲自指挥,十几年前,倪南山在婺源鄣公山担任中共休(宁)婺(源)中心区委书记,长时间在这一地区打游击,鄣公山的群众余兴棣、王坤美等对化名方志承的倪书记都很熟悉,他们像当年慰劳红军一样热情接待名叫新四军的子弟兵。当时天寒地冻,大雪封山,鄣公山的群众不避风险,积极为部队打探敌情,解决给养。

倪南山带部队到浙西开化县境,一路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同时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到1948年2月9日,部队抵达栗木坦,这一天是农历大年三十,为了不把敌军引进村而影响群众过年,倪南山把部队指战员带到山上露营。当晚北风呼啸,大雪纷飞,战士们没有棉衣棉裤,只能相互抱着取暖,有一个放哨的战士手指头都冻掉了。皖浙赣支队第一次进军历时两个多月,先后到了三省边区的婺源、德兴、浮梁、休宁、开化等县,侦察了敌情,观察了地形,了解了民情,广泛宣传党的政策主张,激发了群众的革命热情,为大部队的第二次进军打下了基础。

1948年3月8日,皖浙赣支队主力部队共约580人第二次向三省边区进军,这次行动由不久前成立的中共皖南地区前进委员会(简称前委)直接领导。支队行动一开始,就遭到国民党三省边区好几个县保安部队的围追堵截。从3月12日到4月14日一个月略余的时间里,支队指战员在群众的配合下,相继在休宁大连、大潋,开化县莲花塘,婺源县甲路、赋春与敌军发生战斗,取得“五战五捷”的光荣战绩,打破了敌军的第一次“清剿”。

反“清剿”打开新局面

1948年5月1日,前委在根据地中心鄣公山白山村召开全体干部会议,确立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当时正值“青黄不接”时期,贫苦群众没有饭吃。党组织调动部队打下甲路等地“开仓济贫”,使群众投身革命的积极性大为提高,初创了敌后根据地,其范围包括鄣公山以西、赋春以东、思口以北的一片区域。在白山成立了中共鄣西区工委和鄣源乡政府,又在莒莙山成立了党支部和莒源乡政府。同时有一支武工队和600多人的民兵基干队和保家队等群众武装,还建立了一个修械所、一个医疗所和一个被服厂。根据地担负着部队的后勤供给和伤病员医务。

5月下旬,国民党当局调集三省边区7个县的保安部队对婺源鄣公山根据地发动第二次“清剿”。皖浙赣支队分东西两县向外出击,各县地方当局为求自保,从婺源撤回军队,使第二次“清剿”不攻自破。6月中旬,由安徽省第七专属保安副司令孙立均统一指挥10个保安团对根据地发动第三次“清剿”,他把指挥部设在婺源县清华镇。前委书记熊兆仁亲自指挥皖浙赣支队经一夜长途奔袭,一举攻克清华镇,端掉敌指挥部,并俘虏县联防区主任等20多人,逼迫孙立均带部队从鄣公山地区撤出,打破了第三次“清剿”。利用反“清剿”的空隙,前委于7月21日在黄村召开干部会议,根据上级党委指示,撤销前委,成立皖浙赣地区工作委员会,统一领导三省边区的斗争。

1948年9月、11月,国民党在婺源成立“皖浙赣联防清剿指挥部”,由少将周林根任指挥官,调集16个中队4000多兵力,对根据地连续发动第四、第五次“清剿”。皖浙赣工委书记熊兆仁和支队长倪南山分别带领主力部队,利用夜间长途奔袭敌人后方据点,端掉了浮梁县东埠街联防署和祁门县凫溪口的联防署,打下的乡公所就更多。武工队则坚持内线游击,致使各处敌军对皖浙赣支队的行动捉摸不定,且老巢受到威胁、敌军心动摇,最后纷纷撤回,敌少将指挥官周林根见无法指挥,只好回到浙西衢州,联防清剿指挥部

就此撤销,第四、第五两次“清剿”均以失败而告终。

从1948年3月至年底仅10个月时间,第二次进军的皖浙赣支队连续打破敌军五次“清剿”,创建了以婺源鄣公山为中心,东西长约200华里,南北约宽120华里的敌后根据地,牢牢站稳了脚跟。

挺进浙赣线夺取新的胜利

1948年12月25日,根据皖南地委决定,皖浙赣工委与黄西工委、皖赣工委合并成立皖浙赣大工委,仍以熊兆仁任书记。新四军皖浙赣支队也正式改称解放军,仍由倪南山任支队长。根据地军民在新成立的浙赣线前委的直接领导下,怀着必胜的信心向浙赣铁路线挺进。不到一星期,皖浙赣支队在途中便攻克德兴县的新建、海口,并在海口俘获德兴县县长范振亚。经教育与劝导,这位范县长同意签署《爱国反蒋公约》,并通过他写信,德兴县保警总队全部投降,从中可以看到党的统一战线的巨大威力。

皖浙赣支队义释德兴县长范振亚,在三省边区造成很大影响。随之前委领导创建了以德兴叶村、占才为中心新的根据地,建立了(上)饶开(化)德(兴)玉(山)行政办事处,这是第一个县级政权机构。到1949年2月6日,婺源县人民政府在甲路成立。随着国民党基层政权不断被摧毁,区、乡一级人民政权纷纷建立。根据地范围扩展到了沿浙赣线地区。

浙赣线当时是从上海经杭州到江西的铁路大动脉,切断了浙赣线就隔断了国民党沿海到内陆军队的联系,意义十分重大。这年3月,解放军正在做横渡长江作战的准备。此时,皖浙赣支队主力在支队长倪南山的带领下,奉命到皖南配合解放大军南下,留下两个连改称饶开德玉大队,由新成立的饶开德玉工委书记朱农指挥。当部队在磨盘山下一个村子时,受到当地群众的热情接待,并告诉他们前面十几里就是方志敏的家乡漆工镇,乡亲们真的盼望当年的红军早点打回来。

饶开德玉大队在这里建立了磨盘山区委之后撤回到德兴。在这里筹集了两千担军粮,收到当地群众送来的3000双布鞋等物资,为支援解放大军南下作准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