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苏维埃经济蓬勃发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方研会

闽浙皖赣苏区的经济建设,是在国民党当局不断发动军事“围剿”和严密经济封锁的恶劣环境中进行的,是在经济基础薄弱、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发展的。在大家的努力下,苏区的农业、工业、商业、对外贸易、金融、交通和邮电等经济事业上取得了开创性的成就。

大力发展农业、工业

苏区创建后的前两年,农业在恢复中发展。1931年,苏区从政策上解决了地权问题,宣布“实行平分一切土地归农民所有”,充分调动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生产力进一步解放。

实行有计划生产的政策使农副产品的生产全面发展。每年,省苏维埃政府都要制定和下达农业种植和养殖的生产计划,提出包括粮食、棉花、油料、豆类、鸡和猪等生产或增产指标,交给群众讨论后再具体执行。每年低息贷款一万多元给农民购买耕牛,置办农具。还教育农民管好山林,每年垦复油茶山5万余人工。

实行生产互助政策,缓解劳动力紧缺。实行生产互助及耕牛调剂,在自愿的基础上组织互助组、耕田队、割禾队及耕牛组,他们换工互助,调剂余缺。

苏区工业白手起家,自力更生。苏区的工业从军工起步,创办兵工厂、被服厂,建立起苏区国营(苏维埃)经济、合作社经济(股份制)、私人经济三种成分并存的经济体系。

1934年1月19日,《红色中华》报道《闽浙赣的经济建设》:“生产合作社共有五十余家,大半是工人经营的,主要的生产业是瓷器、锅子、雨伞,还有瓦厂、石灰窑和家具制造等。工业方面,办织袜厂一个,产品可供全省之用;织布厂一个,准备十万女工;兵工厂一个,能做地雷、炸弹外,并造快枪、机关枪等新的武器;制硝厂一千三百三十五个,半年制硝盐七万多斤,硝可以制炮火,同时解决了食盐问题。其他小工厂也很多。”苏区初步形成了适应军用、民用的工业体系。

活跃商业、拓展对外贸易

苏区党和政府运用党的统一战线政策,采取交朋友方式组织白区商人常来苏区开辟市场做生意;苏区普遍建立消费合作社,大力发展公营商业,到1933年底,苏维埃商店发展到60多个。苏区为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还实行开放式的对外贸易:

1931年,敌人在白区成立食盐公卖处,不仅限制人民买盐数量,而且抓住给苏区运盐的人重重治罪。省消费合作社决定派练金科前往德兴引浆村开辟苏区通往华埠的运盐的路线。

引浆的百姓听说是省苏方志敏主席派来代表同志要为苏区购办大量的食盐,以解决苏区群众缺盐困难,一个个都很兴奋,早早地来到了动员会会场。

“你们买盐给自己吃的同时,也帮其他苏区老百姓带一部分,我们以1元钱4斤收购。其他咸味品如咸鱼、龙头烤、腌辣酱、酱油酱菜等等每购1元补偿1角。没有本钱的,每人可贷款5至10块银元。”练金科把早想好的主意如同竹筒倒豆子全说给百姓听。

百姓一边听着,一边不住对金科同志的主意大为赞赏。

“如果遇上敌人盘查,就说是家里造房子、娶媳妇,或说是父母生病、割稻子等很久未能出来,所以买多了一些。绝对不好说为苏区红军买盐,检查得紧也要否认,不然就会被没收、被抓去坐牢”,金科还慎重地提醒道,毕竟事关百姓安危啊,不能让百姓吃亏啊。

引浆的穷苦人都是心向红军的,拥护苏维埃的。经过练金科同志的动员,全村村民都乐意参加担盐队的行列,收购站就设在罗章业的岳母家。就这样,一条通往白区华埠的秘密买盐、运盐路线开辟出来了。这个秘密食盐收购站工作3个多月,收购近40万斤食盐。

创建苏区金融、交通、邮电事业

苏区创建之初,破除了旧时代的金融契约关系。1929年10月,信江苏维埃在《施政大纲》中进一步规定:“销毁一切田契及其他剥削农民的契约,宣布一切高利贷借约、当约概为无效。”1930年10月,通过在民间招股筹集资金,赣东北特区贫民银行在苏区首府弋阳县芳家墩建立。这是中国共产党在红色区域创建最早的银行之一,尤其是一开始就实行

股份制,更是红色经济中的一项创新。1931年5月,被苏区群众称之为红票的苏区纸币问世。

1931年9月,省苏维埃银行开始发行股票,面值一元。这是全国红色区域发行的第一支红色股票。《闽浙赣的经济建设》报道:“银行股票,1933年3个月内,群众节省经济集股的计十几万元,有每家三十股到五十股者(每股一元);省苏维埃出钱集股十万元。”发行红色股票,使银行有稳定的基金并不断得到扩充,从而成为苏区的经济支柱。这不仅对于推进农业、工业、商业贸易的全面发展,充裕财政收入,保障战争经费具有重大意义,而且苏区广大股民通过股息和红利的获取,也能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因此受到苏区群众的热情欢迎并推而广之,苏区各项经济建设事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创建与发展苏区的交通事业,包括路、桥、渡口、邮政、电信等。1931年3月,赣东北特区苏维埃把“建筑道路桥梁建筑船渡”列进《施政大纲》,在苏维埃政府内务部设立桥路委员会。

苏区建立秘密交通站20余处。这种交通站以苏区为起点,多数设在赤白交界水陆要冲区域和较远的白区城镇,包括景德镇乃至上海等。秘密交通站以开设商店或经营物资运输的站点为掩护,承担着刺探敌方情报,策划白军投诚,开展赤色外贸,帮助物资运输和保护党内同志过往苏区的人身安全等重任。

苏区的邮电事业包括邮政与电信两部分。1931年9月,成立了赣东北省赤色邮务总局,苏区各县成立县局,省、县两级共设9个局,较大地促进了苏区通信事业的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