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徐芸报道:7月16日,副省长胡强深入我市余干县、鄱阳县专题调研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渔业发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及早稻收割工作。他强调,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论述,深刻认识和把握“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强化系统思维、科学谋划,打好政策“组合拳”,全力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省政府副秘书长宋雷鸣,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胡汉平随同调研;市委副书记、市长陈云,市委副书记邱向军,副市长刘斌先后陪同调研。
鄱阳、余干两个县既是人口大县,也是渔民退捕大县,是我市退捕禁捕工作的主阵地。今年以来,两县坚持“挂图作战”,抓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等“工程”,统筹整合各类资源,退捕渔民转产就业工作全面铺开,实现了良好开局。
盛夏七月,热浪似火。余干县江埠乡奔富鸵鸟养殖合作社内,一群群踱着“猫步”的鸵鸟引得胡强的关注。该合作社是余干县重点发展的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乡村振兴产业和致富带头人实训基地,今年,共安置了4户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与奔富鸵鸟养殖合作社相比邻的青海水产养殖合作社不仅在全县率先安装智慧渔业管理平台,全部实行了无公害操作,形成了集水产养殖、捕捞、繁育、技术服务、销售一体化经营体系,还在捕捞作业方面与5户渔民形成了长期合作关系。对此,胡强频频点赞,他叮嘱当地干部要深入贯彻落实我省出台的《关于加快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结合当地实际,全力支持渔业发展,统筹抓好退捕渔民转产安置保障工作。并鼓励当地企业要继续扩大产能,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特色品牌,不断提升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
白墙黛瓦、草木呈绿、瓜果飘香,一幢幢排列整齐的民居环绕着碧波荡漾的河水。近年来,江埠乡尧咀村通过持续发展特色产业和全面提升人居环境质量,逐步形成了一村四品、幸福尧咀的良好发展新局面。胡强一路走一路由衷赞叹当地人居环境整治后带来的新面貌。
迎着入伏后的滚滚热浪,胡强马不停蹄,一路前行赶赴鄱阳县,沿途所至,青黄相间的稻田一望无垠,微风拂过,稻浪翻滚。来到鄱阳县乐丰镇茨山村稻虾产业发展基地,胡强沿着田埂走进稻田,察看水稻长势、种养水质,了解土地流转、种养品种,科技应用、田间管理等情况,认真听取基地生态发展的创新做法、示范作用发挥等介绍,并对当地“稻虾共作”的模式频频点赞。被誉为“渔港花园”之村的鄱阳镇姚公渡村是一个典型的渔村,全村186户,642人,主要从事渔业捕捞和养殖。该村渔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支持全面禁捕工作,目前,全村渔民全部实现转产就业。胡强强调,要通过强化自主创业、企业吸纳、灵活就业的帮扶举措,为退捕上岸渔民做好安置保障。
游城乡高坊村柚海庄园内千亩马家柚苗在烈日映衬下愈发碧波荡漾。该基地现已带动乡村脱贫户85户245人,安置退捕渔民转产就业74户176人,向退捕渔民提供长期用工岗位26个,每个岗位人均年收入3.2万元。游城乡另一白茶产业基地,也同步实现带动脱贫户近500人,人均增收1300元。调研中,胡强对鄱阳县结合农业大县实际,因地制宜,因人施策,鼓励全县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产业基地吸纳退捕渔民务工就业这一做法给予肯定。他强调,要真正做到渔民安置“退捕有出路,产业帮致富”。
调研期间,胡强还前往高家岭镇官庄村察看早稻收割工作。他强调,要强化支农惠农政策落实,指导农民及时收割早稻,确保粮食颗粒归仓。同时,要做好晚稻粮食生产的宣传和部署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粮食种植面积的目标任务。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