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夏季和暑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多发期。我市教育系统结合实际、精心部署、统筹安排,筑牢安全防线,以防范和杜绝各类安全事故发生。连日来,全市各地各校纷纷利用班会、安全教育课、学校安全教育平台等,加强暑期安全教育,以确保师生们过一个平安、快乐的假期。
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部署。暑假期间,师生思想活跃,人员外出流动量大,安全隐患增加。我市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各校充分认清做好当前学校安全工作的重要意义,坚持“师生至上、安全第一”,在放暑假前夕便对学校安全工作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部门的工作要求,严格落实党政领导干部安全工作责任制,把学校安全工作的任务部署分解落实到地方和学校的具体单位、具体岗位和具体人,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分口把守,消除学校安全工作监管盲区、堵塞管理漏洞,严防各类事故特别是学校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
认真开展放假前学生安全集中教育。各地各校结合实际,通过召开主题班会、举办专题讲座、设立墙报展板、开辟校园网专栏等形式,在暑假放假前集中开展安全教育活动。加强学生旅游安全、交通安全、暑期消防等各项安全和应对自然灾害、反电信诈骗、非法校园贷、反传销等方面的安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重点加强中小学生特别是留守儿童防溺水警示教育,加强学生远离“黄、赌、毒”、不良网贷和反邪教、反非法传销等法制教育,提倡安全、文明、健康的假期生活。各中小学校播放《江西省中小学校学生安全提醒教育每日一播》,确保放假前天天播出。针对校外实习情况,加强实习规范管理和生活安全常识教育,不断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护能力。
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各地各校把安全生产月活动以及校园周边交通秩序“护学行动”等行动有机结合,在放假前扎实开展学校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突出学生宿舍、食堂餐厅、校内水域、教学楼、实验室、危险化学品仓库等要害部位和场所。对暑假期间校园内停用的场所和设施(备),特别是用水、用电、用气设备以及危化品存储设备,进一步落实安全监管责任和具体防控措施。对排查出的问题隐患,在放假前迅速组织整改,对短期内解决不了的,安排专人跟进,明确完成时限。
切实做好学生人身安全防护工作。各地各校进一步加强校园安全管理,落实安全措施,坚决维护校园和谐,确保食品安全,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预防中小学生溺水管理暂行办法》,按照防溺水任务清单要求,进一步加大预防溺水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强与当地乡镇街道(居委会)的沟通协调,推动重点危险水域安全隐患排查整治,确保防溺水安全措施落地落实。大力推动校园安防建设“三个百分之百”和“四一工程”标准化建设,不断提升安全防控能力。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指导学生舒缓压力,疏导心理情感。进一步加强家校联系,引导家长理性看待学生考试成绩,为孩子的健康成长营造和睦家庭氛围。
提高敏感突发事件处置能力。各地各校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关键人”纳入管控视线,建立“一人一档”信息,逐人制定工作方案,逐人落实稳控措施,精准把控网上网下突出动向和可疑苗头,严防漏管失控演化形成现实危害。对校园及周边排查发现的特殊人群,全面了解掌握信息动向,及时发布安全提示,并及时通报当地党委政府和公安部门,配合做好矛盾化解和行为管控,防止发生冲击校园侵害师生人身安全的极端事件。密切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回应师生关切问题,做好政策解读和教育引导,落实安全稳控措施,坚决防止群体性涉稳事件的发生。
最后,我市教育部门要求各地各校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学校安全稳定工作,保证信息渠道畅通,确保值班人员随时在岗在位,有能力处置各类突发事件,有关重大突发情况和重要信息,第一时间上报有关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确保师生安全愉快地过好暑假生活。(蒋学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