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饶好人”江小坤:七年参与应急救援二百多次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江小坤,40出头,又黑又壮,一看就是一个经历过风雨的人。加入弋阳县蓝天救援队7年多来,他先后参与各类志愿服务活动800余次,应急救援行动200多次,自费30多万元组织参加各类公益活动。在武汉天河机场联合应急仓库,在鄱阳谢家滩激流洪水中,在信江打捞现场……200多帧应急救援画面里,他那一道同样蓝色的身影格外伟岸、分外亮眼。

主动请战千里驰援武汉

2020年春节,新冠肺炎疫情袭击武汉。江小坤主动请战,和蓝天救援队三位队友驱车10小时,到达武汉天河机场联合应急仓库,与来自全国各地的200多名蓝天队员并肩作战。当晚,他们顾不上休整,顾不上泡面,便立即开展紧张的物资搬运,从大挂车上卸物资入库,然后分批装车配送各地,一天下来,少则十五六车,多时超过三十车。那一个星期,江小坤天天住自搭帐篷,餐餐吃泡面,工作强度每天都超过15小时,有时甚至忙到通宵。

在武汉,江小坤除了搬运防疫物资,还积极参加消杀工作。他第一次参加消杀的地点,便是让人闻之色变的华南海鲜市场。那天下着雪,天很冷,但闷在防护服当中的他,感受不到一丝寒意,一次消杀下来就6个多小时,汗水完全浸透了全身。当看到群众一个劲地高喊着“谢谢”的那一刻,他的心里很暖很暖。

特殊的23个昼夜,江小坤虽然感觉很累,但在撤离武汉时看到交警、公安列队敬礼送别时,他和队友们眼里又一次满含热泪。

逆流而上奋战抗洪一线

2020年7月,鄱阳县站点水位超警戒线,出现大面积决堤,百姓受灾受损严重……7月8日,江小坤闻讯而动,分两批组织22名蓝天救援队队员,携带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紧急奔赴抗洪抢险一线。

一到谢家滩洪涝现场,江小坤与队员不辞辛苦,日夜奋战,协助开展排涝查险、装运沙袋、运送物资、财产转运和转移群众……他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眼睛熬得通红,手脚磨出血泡,用行动诠释了“不放弃、不抛弃”的蓝天救援精神,成为现场最抢眼的存在。

在抗洪现场,江小坤身体力行,始终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抬卵石、运沙袋、堵漏洞,饿了啃口面包,渴了喝点凉水,累了就地休息。在鄱阳的8天时间里,他没睡过一个囫囵觉,没吃过一顿安稳饭,他带领队员转移群众260余人,救援群众30余人,转移财物20余次。

该伸援手时就要伸

2021年4月30日,弋江镇发生三个孩子同时溺水事件。接到公安打捞命令后,他带着队友紧急赶赴打捞现场。由于水底水域复杂,一步落差三米深,两步就是六米深,搜寻一小时后才发现并打捞第一名溺水者上岸。他在打捞到第二名溺水者上岸后,突然感到身体不适,腰部出现疼痛,但他依然坚持到搜救任务的最后一刻。

这次持续5小时的水下搜寻打捞,终于让他这位老潜水队员倒下了。5月5日,他到县人民医院检查,医生表情严肃地告诉他,赶紧去大医院进行复查。第二天,他赶到上海第一人民医院,检查结果为肾小球病变(医学术语叫肾功能衰竭),他开始住院治疗。

一个月后,端午节前几天,听说县里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要在龟峰景区搞大型活动,他要求提前出院参加活动安保。6月12日,在龟峰景区2021端午节大型民俗活动现场,当江小坤出现在安保队伍时,队员们一个个激动地跟他握手、拥抱……

出院时,医生特别叮嘱,回去除了按时吃药,尤其不能过度劳累。可他回到家里,一接到救援任务就把医生的话忘得一干二净。7月初,弋阳遭遇持续强暴雨袭击,江小坤带病连续几天奔赴清湖、朱坑等地,转移70多名群众至安全地带。

江小坤的付出,得到组织和社会的充分肯定,连续四年他被评为“全市蓝天救援队优秀队员”,2020年荣获中华慈善总会“驰援武汉、抗击疫情”突出贡献奖,先后被评为“弋阳好人”、“上饶好人”、全市“最美抗疫者”等称号。

(康仁辉本报记者杨小军文/图)

道德模范

身边好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