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信江两岸起风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方研会

1947年初,主要活动在闽北地区的闽浙赣区党委(后改称闽浙赣省委),根据党中央的指示,确定了“背靠福建,面向江西”的斗争方针,战略上两条线平行:一条是由闽北地委在武夷山、五府山、铜钹山、封禁山等广泛区域发展群众性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根据地;另一条是由省委城市工作部(简称城工部)派人到赣东北建立地下党组织,积聚力量,配合南下解放大军解放和接管上饶等城乡。

活跃的上饶地下党组织

1948年6月,上饶中学全体师生为反对校长刘某的劣迹突然宣布罢课。尽管这位刘校长调来国民党宪兵一个班恐吓师生,但罢课组织者仍把他的罪行告到江西省教育厅,逼迫当局解除了刘校长的职务。这次历时3天的学潮正是由中共上饶小组领导的,这个党小组成立于1948年4月,由城工部从崇安县(今武夷山市)派党员来组建,是上饶最早的地下党组织之一。随着党员从上饶发展到河口、广丰、横峰乃至南昌等浙赣铁路沿线,上饶中学党小组于1949年初发展为党支部,邵庭梧任书记,隶属闽浙赣省委城工部闽江学校工委。支部共有党员15名,其中包括上饶电报局载波室技术员林英珂和火车站列车长董任涛,这对于收集情报,掩护地下党员往返上海、南昌发挥了重要作用。党支部和联络站均设在上饶中山路某西药房三楼,在这里召开过江西、浙江地下党组织的重要会议。

几乎与上饶中学党小组成立的同时,广丰籍的进步学生俞伯巍、祝怀才遵照党组织的指示,分别从香港达德学校(由中共领导、爱国民主人士出面建办的一所进步学校)、广州中山大学回到家乡。他们联络本地的进步青年组织起“信江解放社”。这个社主要是对青年学生宣传党的政策和革命理论,鼓励青年学生投身推翻国民党黑暗统治的斗争。信江解放社的建立,为随后地下党组织的建立打下了基础。

俞伯巍通过南京一位同学与建立在赣南永丰县境内的江西工委取得了联系。江西工委隶属闽浙赣省委,蔡明任书记,他是上饶集中营通过赤石暴动上了武夷山找到党的组织。1948年3月,蔡明等奉省委指示,带着“连接武夷山至井冈山、在江西境内发展地下党组织,伺机组织人民武装开展游击战争”的任务来到江西,赣东北是开展活动的主要地区之一。同年8月俞伯巍被江西工委批准加入共产党。接着,又在信江解放社当中发展了汤之驹、祝怀才等8名地下党员,并于同年10月底在俞伯巍的家中正式成立广丰城关临时党支部,归属江西工委直接领导。

1949年1月底,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胜利结束,江西工委为贯彻闽浙赣省委关于“扩党练干,开展武装斗争,迎接解放”的指示精神,决定调俞伯巍到南昌任工委特派员,另调四川籍的熊荒陵负责赣东北各县地下党工作。熊荒陵于2月初到广丰,先在私立期远小学当教员,并以此身份为掩护开展党的工作。他在广丰县城召开支部会,决定了发展党组织的原则,即“由本县过渡到外县,由城市过渡到农村,由知识分子过渡到工农,把党组织迅速扩展出击”。会议还决定派党员打入偏僻的国民党乡政府,掌控乡丁武装,建立隐蔽的训练干部基地。

党员们根据支部会议的决定,很快就打开了局面。他们通过秘密发展党员,相继在横峰县建立了霞坊支部、港边支部,在铅山鹅湖建立了信江农业专科学校小组和铅山支部,在上饶县建立了北乡(直属)小组,还建立了玉山县工作委员会。在广丰本县发展了不少党员,如在县城三岩中学、青年书社和乡村中的五都培英中学、吴村小学等地都介绍了不少人入党,其中有工人和长工。特别令人振奋的是,还通过关系让俞玉琨当上了鳌峰乡乡长,控制了乡公所的武装。与此同时,还派韩金汉掌握了五都镇的商民武装,为不久建立人民武装信江支队打下了基础。

正当广丰地下党的活动日趋活跃之际,上饶地下党的活动也迅速发展起来。在上饶城区设立了三处秘密交通站:一处是信江旅社,这个旅社的老板是地下党员汪大洋的父亲;二是市区北门村51号地下党员林观嵩的家,他的父亲是社会名流;三是第一示范中心小学,地下党员夏志安是这个小学的教师。江西工委书记蔡敏、京沪杭办事处主任甘群光以及来自南京、上海、杭州、南昌和本地区的地下党员都在这些交通站住过。

建立信江支队配合解放大军南下

1949年3、4月之交,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发展得更为迅猛。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江西工委决定成立赣东工委,由俞伯巍任书记,熊荒陵任副书记,统一领导赣东北的上饶、广丰、玉山、铅山、横峰等县地下党组织和交通站,与此同时,还在广丰县桐畈乡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信江支队,俞长春任司令员,俞其炎任政委。到4月底,信江支队还收编了广丰民间(绿林)武装,使部队总数达到400多人,下编4个大队和一个直属中队,成为赣东特委直接指挥的一支较为可观的人民武装力量。

当年4月21日,南下的解放大军取得“渡江战役”的胜利。随后,二野第四、第五兵团急速向赣东北地区挺进,沿途摧枯拉朽般摧毁国民党政权。此时,赣东工委积极配合解放大军南下,一方面指挥信江支队在上广公路、广浦的公路两侧,不断截击国民党溃退的小股部队,防止敌军在逃跑路途中损害老百姓的利益。另一方面动员地下党员努力执行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利用一切关系和敌人军心涣散的有利时机,大胆去做地方上层的策反工作,在广丰、上饶都收到了奇效。

在广丰,赣东工委派地下党员到国民党县政府,说服县长,国民党县党部书记长,县参议长和县保警大队大队长全部留了下来而没有逃走。当信江支队配合解放大军解放广丰县城时,不仅不费一枪一弹,国民党县政府留下来的枪支弹药,物资档案都基本完整无损,难怪接管部队第十七军第五十一师的政治部主任田平同志会说:这是我们部队从渡江以来接管的最没有被破坏、最为完整的县城。

在上饶,赣东工委经过调查研究,派地下党员与在小学当教师的陈才一起做陈才父亲陈民杰的工作。陈民杰当时担任国民党上饶专署保安副司令,在解放军进攻上饶时率部阵前起义,使解放军只是在火车站偶遇从浙江败退下来的残敌,进行短暂的交火,便解放了这座千年古城。此外,由于上饶中学党支部的地下党员林英珂做通了电信局职工的工作,他们不但没有逃离,而且坚守岗位,照常工作。火车站也是一样,这里的人员、设备都正常运转,没有中断。上饶解放时,电话、铁道都完整无损地回到人民手中。

赣东工委直接领导的上饶地下党和人民解放军信江支队,卓有成效地配合南下解放大军顺利地解放和接管了上饶,受到中共中央华东局的通报表扬,并刊登在华东局主办的《党的工作》刊物上加以宣传。是他们用自己的青春热血在信江两岸掀起风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