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朱宇庆记者吴卫民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5月1日开始执行,在新法中最引人注目的内容是明确了“遛狗必须牵狗并佩戴狗牌”,否则将视为违法。距离新法实施已经有4个月时间了,面对新规,上饶执行状况如何?近几天,记者在走访时看到,随着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的不断深入和法规政策宣传的加强,大部分市民出门遛狗会自觉给狗拴上狗绳,但也有部分市民在人员密集的小区遛狗或带狗进入公园、广场等公共场所仍不牵狗绳,任由犬只随意游走,在人群中穿梭。采访中不少市民对新出台的规定表示认同,并希望上饶能出台更详细的规定,各执法部门以此为依据强化执法,让文明养犬的规定落到实处。
多数市民守法规
对于“遛狗必须牵狗”的新法规,记者近日在饶城步行街和一些公园走访观察发现,大部分牵狗的主人都表示理解,也愿意配合执行此规定。记者发现,除了有个别小型犬不系狗绳的情况外,大部分都有狗绳牵着。
“出门牵狗绳很有必要,我从小就怕狗,特别是那种体型大的,每次碰见都是绕道走。我很支持法规实施。”家住水南街的刘女士说,小时候她被咬伤过,心里一直对散养的狗有阴影。
8月24日傍晚,记者在饶城滨江公园看到,多数市民遛狗时都会拴绳,此外还会带着塑料袋和纸巾,及时将犬只的粪便清理干净。“我觉得新出的这个规定很好,我们多数爱狗人士一直都遵守文明养犬的规定,但确实有些人不太注意。有了新规的引导,会让更多人有这个意识。”家住现代城小区的市民张女士说。
市民马先生养的是一只金毛犬。马先生告诉记者,每次出门前,都会为它戴上牵引绳。他为爱犬选择的是胸背式牵引绳。记者探访发现,虽然绝大部分主人都有牵绳意识,但拴犬的犬链则五花八门,体型相对较大的犬只,如金毛、哈士奇等,主人一般都会选择较粗的胸背式牵引绳,更好地控制犬类;而一些如柯基、泰迪等小型犬只,主人的警惕性不高,常常选择较细的犬链。
在饶城不少小区,记者看到,但凡有市民在遛狗,都给狗狗拴着狗绳。遇到有人经过,他们都会牵紧狗绳。“社区、小区物业经常给我们宣传文明养犬,养犬不影响邻居,是必须的。”一位养犬的先生说。
少数市民不牵绳
“遛狗应该要牵狗绳,但是我在公园放的时候不牵。”在饶城滨江公园遛狗的王女士说道,她带着两只泰迪。“我觉得这项规定是对的,不是每个人都喜欢狗狗,有些人会害怕狗,我到公园不牵狗绳是因为想让它们跑一下,不然狗狗也会觉得很无聊。”
饶城三江公园,记者在此处探访了约1小时,看到的十多只犬只中,仅有一名泰迪犬的主人没有牵绳,任宠物在人群中穿梭。记者上前询问时,这名将犬链拎在手里的男子说:“不好意思,这条狗不大,不咬人的。”
饶女士带着孩子在三江公园玩,她十分看不惯一些狗主人遛狗不牵绳的行为。“遛狗不拴狗绳,我们带着孩子出来玩也不安全。是他家的狗,他当然知道它不咬人,但我们哪里知道它咬不咬人,孩子会被吓着,所以这些人最好还是把狗绳拴上!”饶女士说。
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我家狗不咬人”“我家狗这么小,别怕”等通常会成为遛狗不牵绳市民的口头禅。而对怕狗的人来说,犬只无论大小都会给他们带来不安。市民最担心的是狗会伤害到孩子:“我家宝宝很怕狗,一看到小狗跑过来就会吓到,虽然狗狗只是想跟她玩,但孩子小就会很害怕。”
一位市民则认为,养狗不牵绳会存在狗咬人的隐患,虽然大部分市民家养的狗个头不大,可能也打了免疫针,但如果被伤到,依然需要到医院处理伤口、打狂犬疫苗。“钱还是小事,主要精力和精神方面都是很麻烦的一件事情。而且如果遇到怀孕等情况,打针也会带来很大困扰。”该市民说。
希望出台实施细则
动物防疫法第三十条规定,携带犬只出户的,应当按照规定佩戴犬牌并采取系犬绳等措施,防止犬只伤人、疫病传播。
事实上,早在2019年制定的《上饶市养犬管理暂行规定》第二十条就明确规定:养犬个人携带犬只外出的,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为犬只挂标识项圈;(二)除残疾人携带服务犬外,携犬外出时应当由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束一点五米以内的牵引带牵领,或者怀抱、装入犬袋犬笼;携带烈性犬的,应当将犬只装入犬笼;(三)主动避让老年人、残疾人、孕妇和未成年人;(四)在楼道、电梯及人员密集场所,采取怀抱、收紧犬绳紧贴身携带、装入犬袋犬笼或者戴犬嘴套等措施主动避让他人;(五)即时清除犬只粪便。
市民桂先生说,他看过《上饶市养犬管理暂行规定》,感觉规定的一些处罚措施不是很具体,像没牵绳遛狗致伤人,就没有规定怎么罚,罚多少。希望有关部门及时出台具体的实施细则,细化法律责任以及责任人在造成危害后需承担的法律后果。另外,有了规定后,能否得到严格执行,相关部门还应做更多的工作。
市公安局治安支队民警表示,虽然《规定》中明确了处罚方式,但处罚并不是最终目的,真正目的在于规范上饶市养犬环境,因此呼吁市民提高社会公德,自觉遵守各项规定,做到规范养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