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节假期文化场馆成市民热门“打卡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本报记者郑欢

大年初三,从外地回上饶过年的吕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市博物馆,享受了一段“穿越千年”的亲子时光。“参观博物馆,比起其他学习方式,更加真实、鲜活、直接,它让历史知识变得‘立体’起来。孩子游览完后对上饶的历史特别感兴趣,这让我挺高兴的。”吕女士说。

到博物馆欣赏展演,亦或是在图书馆沉浸于书香墨韵……这个春节,市图书馆、博物馆“不打烊”,走访中,记者发现,与吕女士一样,不少市民朋友选择前往这些文化场馆“打卡”,让假期过得更丰富、有底蕴、有内涵、有文化。

博物馆:线上线下活动多

“我们2月11日(除夕)至2月12日(大年初一)闭馆,其余时间正常开馆。出于疫情防控的需要,暂停讲解服务,暂不接待团队游客。”市博物馆社会教育部负责人徐丽芳介绍,截至大年初六闭馆时,该馆共迎来了1万5千多名参观者。

“我们博物馆展区面积3000余平方米,目前馆藏文物达15000余件。春节开放期间,除了‘热血丰碑’‘钟灵毓秀’‘文脉绵长’‘物华天宝’‘民俗风情’五个基本陈列,还有临时陈列‘砚国明珠——上饶市博物馆藏砚山宋代戴家砚坊遗址出土文物展’。”徐丽芳介绍。2月16日,记者来到市博物馆。在馆门外,记者注意到,已在网上提前预约的游客,通过出示身份证、“健康码”或“行程码”后,接受体温检测及安检登记后正有序进馆。在馆内,记者看到,前来参观的人们络绎不绝,其中,大多是父母带孩子来的。“我们一家人特意从玉山自驾过来,是第一次来,在这里我们不仅欣赏到了婺源砚山宋代戴家砚坊遗址出土的藏品,了解到了宋代砚山开采制砚盛况,也更好地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在馆内,刘先生告诉记者,“如果今后春节假期博物馆都开放的话,前来参观将是我们家过年的‘保留节目’。”

走访中,记者注意到,该馆通过玻璃展台、射灯、AR技术以及可触碰屏幕展示系统,“让文物活起来、让文物说话”,每一个细节都非常奇妙。尤其是该馆仿照鄱阳湖水战做的模拟场景,吸引了许多游客驻足观赏,深受欢迎。此外,徐丽芳向记者介绍,除了线下展览,他们还准备了丰富多样的线上活动。“大年初二下午,我们推出了牛年首次讲解直播,让大家足不出户便能‘云’游览博物馆。此外,我们还开展了‘金色童年线上云课堂’以及在与社区合作的‘微夜校’上播出观文物节目,为广大文博爱好者提供‘云观展’便利。”徐丽芳说。

图书馆:浓浓书香伴市民

“我们于2月11日(除夕)及2月19日(初八)闭馆,2月12日—2月14(初一—初三)开放时间为9:30—15:00,2月15日—2月18日(初四—初七)开放时间为9:00—16:00,2月20日(初九)开始恢复正常开放。”市图书馆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外他们还在微信公众号等线上平台准备了《写给儿童的中国地理》赠书等活动。

2月17日下午2时许,记者来到市图书馆。在少儿图书馆,记者看到,不少家长带着孩子在阅读。“寒假前,学校布置了课外阅读的任务,年前也没时间带孩子来借书,趁着春节放假就带她来借书。”胡奇首坐在阅览室的凳子上,手里拿着女儿挑选好的两本书,他说,女儿今年读小学六年级,马上就要升初中,能静下心来阅读是件好事。

随后,记者来到外借室与自习室。只见不少读者穿行于一排排书架前,挑选心仪的图书。自习室内,几乎座无虚席,里面有准备考研的大学生、备战高考的高中生,还有看小说的市民。“坐在这里感觉享受到难得的安静。”读者小徐表示,因为疫情缘故,他没有回老家,吃过午饭后,决定来图书馆过一个书香春节,“感觉这样清清静静地过年也不错。”走访中,记者还注意到,读者入馆及阅览过程中均全程佩戴口罩,如遇人员密度较大时,工作人员也根据情况采取控制入馆人数等措施。

市民:文化过年更有味

“我是甘肃白银人,在上饶经开区一家企业做事。今年为响应国家就地过年的号召,主动留在了上饶过年。”孙忠告诉记者,大年初二下午,他看到了市博物馆的直播,觉得很有意思,第二天上午,便坐车来到博物馆,“之前对上饶的历史不是很了解,这次通过博物馆真正走入其中,感觉很震撼。文化过年更有味!”

“‘线上+线下’丰富的文化活动不仅成为广受欢迎的新年俗,还为就地过年增添了直抵人心的融融暖意,让这个牛年春节更有年味、人情味、文化味。”采访中,不少市民对图书馆、博物馆春节期间推出的多项举措点赞。“我很喜欢上饶的图书馆,种类齐全,阅览室的环境舒适整洁,阅读的氛围也很浓。”说起市图书馆,严先生赞不绝口,“在图书馆里过个有书香浸染的年,也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