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脾虚脾湿的人三伏天有哪些特征?中医教您调理方法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上饶日报

脾湿和脾虚有什么区别?

先说脾虚:脾虚顾名思义,就是脾脏虚弱。在中医看来,脾脏属于器官的土经,是身体运转的基础,脾脏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将我们摄入的食物转化为能量,继而供给身体各处,维持身体的生理活性。脾虚出现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日常饮食行为习惯不规整,例如长期偏好冷饮,刺激性食物,重油重辣等等,这些食物在转化过程中增加了脾脏的负担,久而久之,脾脏磨损过大,继而出现了虚弱的症状。三伏天的负面天气,对于脾虚的朋友来说,更类似于推波助澜的作用,极高温的天气,使得身体里的器官普遍活性降低,脾脏也不例外。本就虚弱的脾脏工作效率进一步下降,也就会进一步加剧脾虚的症状。

再说脾湿:脾湿相较于脾虚,并不属于长期埋下的病因,然后形成特有的病症。脾湿的症状往往是短暂的,相对性的。所谓的脾湿,也就是脾脏湿气过重,上文有提到过,三伏天暴雨频发,带动了周围环境水气的提升,环境湿度变高。我们人处在这个环境里,也会容易被湿气侵入,湿气在身体里淤积流转,影响到了脾脏,就会引起脾湿的现象。简单来说,脾湿多与人长时间所处的环境以及饮食偏向有关,三伏天环境水气湿气偏重,就容易引起脾湿的普遍现象。

总之,脾虚更偏向于长期的身体素质,脾湿更倾向于夏季高发的异常现象,两者虽然病出一脉,仍要好好区分。

但需要提醒大家的是,虽然脾湿属于夏季多发的异常现象,但如果我们不注重脾脏的养护,任由湿气侵蚀,脾脏的活性和工作效率降低,变得越来越虚弱,是有可能转变成脾虚之类的长期顽固症状的。因此,为了我们的脾脏健康,还请大家能够多多留意脾湿脾虚症状,尽早的进行调理治疗。

虽然很多朋友可能也有养护脾脏、调理脾脏的想法,但是对于自身脾脏的健康情况,却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有些朋友并不确认自己是否存在脾虚和脾湿的相关问题。

脾湿和脾虚的人,分别有哪些症状?

中医有一句俗语:“脾虚的人一定是瘦子,脾湿的人一定是胖子。”虽然我们不能将所有人全方位的概括,但还是能够通过这句话,找出脾湿脾虚症状的一些规律的。

如果是脾湿的人:因为身体的湿气过重,大部分的器官和组织都会被水气包裹,整个人可能会有水肿的迹象,自然看起来也比较胖。并且脾湿者的脾脏在进行谷物转化的时候,也会将一部分的水气掺杂着能量分散出去,首先受到影响的就是我们的消化系统。消化系统被过重的湿气沾染,食物消化吸收的流程受到影响,就非常容易出现大便黏腻,消化不良等异常现象。如果朋友们在三伏天出现了此类的典型情况,就要考虑自身是否存在脾湿的问题现象。

如果是脾虚的人:脾虚多为本身的体质原因,并且症状会在三伏天加剧。脾虚的一大特征,就是“完谷不化”。简单来讲,就是吃什么拉什么,身体吸收不到足够的营养,就会在长期的生长过程中,出现过分瘦弱,营养不良等症状,这也是中医总结脾虚者多瘦弱的原因所在。另外,脾虚的人因为身体吸收的营养不足,各个器官能够接收到的能量不够,工作效率也会下降。也容易出现例如血气不足,头晕心慌,低血糖等普遍病症。还望脾虚的朋友能够适当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给脾脏一个恢复和疗养的时间和机会。也正是因为如此,我们在夏季学会调理脾脏的方法,继而维持自己的身体健康,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而中医对于脾脏的疗养,也有自己的一套独特方法。

三伏天,中医如何帮助保养脾脏?

①穴位法,按摩脾经穴:穴道可以说是中医的经典学术言论之一,中医认为,人体的五脏六腑,都在皮肤表面有其相应的穴道部位,自然脾脏也不例外。脾脏的穴道部位,叫做太白穴,是脾经的中心原位穴之一。经常按摩太白穴,可以帮助脾经运转的更加通畅,继而提升脾脏的工作效率。脾虚和脾湿的朋友因为湿气亦或是体质的原因,脾脏运转滞涩,才引发了一系列问题。多多按摩太白穴,对于脾脏的运转,减轻脾脏异常症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帮助。

太白穴的位置:足部内侧,大脚趾跟向脚踵处3指宽的地方。大家在按摩的时候,尽量使用大拇指指腹,力道比较集中,按摩的效果也会更好。

②食补法,重在补气:中医有言,补脾先补气。通过补充身体食气的方式,排解出淤积的湿气、火气,继而降低脾脏的运作负担,达到恢复脾脏健康的目的。在补气食物的选择方面,可以摄入例如南瓜、红薯、白术、莲子、栗子等等,这些食物的普遍特点是温性甘平,气阴两补,可以在不过分加重脾脏转换负担的同时,起到滋养脾脏,舒心补气的作用。大家可以选择尝试,以期脾脏恢复健康。

三伏天湿热交替,正是对我们脾脏考验最大的时节。脾脏或多或少也会出现例如脾湿,脾虚等症状,正是因为如此,我们一定要做好在三伏天对脾脏的保养工作,可以适当的参考一下文中中医的方法,通过食补和穴位两种方式,双管齐下,稳步调整脾脏的运作状态,让其走上正规。长久坚持,自然也能让我们更加安稳的度过三伏天。(本报记者桂颖辉)

三伏天的一大特点,就是热湿并存,热是指长时间存在的高温天气,而湿指的是夏季频繁的暴雨,累积了环境中的水气湿度。上饶市第五人民医院中医科医生严忠邦告诉记者,这两种天气情况,轮换着出现,也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中医称其为“湿热交替”。体温上升,外界湿气入体,我们的脾脏往往更容易抱恙,大家一定要注意防范。严忠邦指出,因为湿热交替所影响出现的脾脏不适症状,大多可以归类为脾虚和脾湿。虽然两者名称相似,但是症状表现和病症原因却各不相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