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市为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托底”

2022年02月15日 10阅读 来源:新余日报

编者按

今年5月17日是第三十次全国助残日,主题是:“助残脱贫决胜小康”。2019年以来,我市残联系统在全面做好贫困残疾人兜底保障工作、加大贫困重度残疾人照护服务力度、降低疫情对贫困残疾人脱贫攻坚影响等多方面,积累探索了诸多新鲜经验与成功做法,本报记者相继采访成稿,形成系列,今发首篇。

本报讯记者陶贵彬通讯员刘灵施细锋报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今年6月下旬,由市人社、残联等六部门联合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创翼”暨第二届江西新余“创领美好”创业大赛选拔赛将拉开帷幕。其中,创业扶贫专项赛将面向带动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或残疾人就业的创新创业项目得以实施。去年以来,我市残联系统切实加大对残疾人教育就业扶贫社会保障,着力解决残疾人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利益问题,力促残疾人事业和谐、健康、快速发展。

全面保障残疾人学生教育权利

确保今年入学率达95%以上

市残联联合市教育局等七部门出台了《新余市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确保到2020年,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

通过摸底核查,我市适龄入学残疾儿童少年共960人,在校就读903人,入学率达94%。本着普特融合教育,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为补充,确保每个残疾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渝水区博爱园、爱慧特殊儿童早期干预训练中心和孤独症儿童训练中心的30名困难家庭学前儿童获得资助;2019年,全市11名残疾高考学生录取到普通院校和高职院校就读后,其助学项目申请全部通过。

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残疾人

实现退出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1660户

为确保不漏一户贫困残疾人家庭,我市各级残联组织开展了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工作。2019年,已纳入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3497户,共5603人,退出贫困残疾人建档立卡1660户,退出人数2328人;对贫困残疾人享受或未享受社保、医保、两项补贴、托养等7项数据进行核对,积极配合民政部门做好两项补贴审核和发放工作。

社会保障是残疾人脱贫工作最有效的途径。市残联组织开展残疾人阳光家园计划托养,通过托养帮助残疾人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打造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阳光”品牌。如今,渝水区建立了残疾人日间照料服务机构,6名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得到照料。自2011年起,持续兑现对三四级残疾人减免一半养老保险费优惠政策。如今,逢春节、全国助残日等重要节日,走访慰问贫困残疾人已成常态。2019年以来,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走访慰问康复机构和贫困残疾人920余人,362户残疾人危房得到了修缮或新建资金补贴支持。

多渠道为残疾人就业纾困

现场签订就业协议200余人

市残联把残疾人就业创业作为第一工作任务,把2019年定为“残疾人就业年”,出台安置残疾人就业企业和残疾人创业个人两个奖励措施。通过两次就业推进会和现场招聘,有70多名残疾人走向了工作岗位。2019年市残联联合市人社局举办了4场残疾人专场招聘会,现场签订就业协议200余人;建立了省、市残疾人种养殖业基地17家,解决114名残疾人创业就业。

积极开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拓宽残疾人就业创业渠道,为残疾人提供有针对性的职业介绍、职业指导等就业服务。去年以来,共举办了10期农村贫困残疾人实用技术培训、电商、刺绣、农家书屋管理员和创业等培训班,培训300余人次。如今,新余慧灵智障人士服务中心庇护工厂,招收了22名智障残疾人进入服务中心;分宜县、渝水区两家残疾人创业孵化基地现有手工影视铠甲制作、电子商务、书法装裱、农村特种种养技术等项目在此进行创业孵化。2019年,市残联、市特殊教育学校开设高中职业技能培训点,开设糕点制作、烹饪、保洁、汽车美容、酒店宾馆服务课程,提高残疾人生存技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